高二政治期末考試試卷及參考答案

  政治考試是測試出自己的真實水平,讓政治老師瞭解學生有哪些知識還沒掌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政治期末考試試卷

  第Ⅰ卷選擇題部分***50分***

  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它選出來。每題2分,共50分***

  1.“小夥伴”是近年來的一個網路熱詞。其實,“夥伴”最早是軍事用語,士兵十人共用一個灶吃飯,稱為“火伴”。後來,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火伴”被寫作“夥伴”,詞義也從同灶吃飯的士兵擴充套件成了同伴。材料說明

  A.文化隨著實踐的發展而變遷 B.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C.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D.網路文化是對當代社會生活的反映

  2.中國哲學有極豐富的文化遺產,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還有影響。有人認為,孔子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注意學習孔子的思想。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傳統文化的內涵無需改變 ②傳統思想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③傳統習俗在社會生活中延續 ④文化對人的影響深遠而持久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提升文化的“軟實力”是中國發展的源動力,提高文化“軟實力”需要狠下“硬功夫”。重視提升文化的“軟實力”的原因在於

  ①軟實力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②文化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軟實力比硬實力更重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是在18世紀下半葉通過徽戲、秦腔、漢調的交融,並借鑑吸取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的。京劇的形成體現了

  A.中華文化薪火相傳和一脈相承

  B.不同文化都能夠實現融會貫通

  C.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異彩繽紛

  D.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5.針對一些地方在語文教材中刪減舊體詩詞的問題,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麼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之所以要重視古典詩詞教學,是因為古典詩詞

  A.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B.被人們稱為凝固的藝術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是中華文化創造的源泉

  6.福建師範大學經 管學院在微博微信上發起“我和國旗合個影”的活動。大力宣揚“愛國,就請大聲地喊出來”,一大批90後踴躍參與,用一張張照片喊出對祖國的熱愛。這說明

  A.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B.愛國主義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C.愛國主義的具體內涵永恆不變

  D.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7.有人指出,中國夢與美國夢,兩夢相剋,零和爭鬥,只能兩敗俱傷;兩夢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表明

  A.不同國家夢想的共性是雙方互學互鑑的前提

  B.不同國家夢想的個性是不同國家衝突的根源

  C.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於促進文化的發展繁榮

  D.各民族間經濟政治的不同決定了夢想的不同

  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回答8~9題。

  8.2015年全國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指出,我國文化演出市場存在追求豪華演出效果、高票價盛行等現象,這讓普通民眾難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這說明

  ①文化演出市場需要加強引導 ②文化演出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③文化演出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④文化演出要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5年10月1日,一張能讓消費者享受山東文化消費便利與實惠的山東文化惠民卡在山東劇院演出現場正式對外發行,市民憑卡觀看商業演出可以享受5折到8折的優惠。這一舉措

  ①有利於實現文化惠民,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 ②目的是放大文化的經濟功能,增強文化市場活力 ③能促進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培育擴充套件演藝市場 ④變革了文化傳播方式,滿足了人們的多元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0.公益廣告“鄰里守望”,號召大家從身邊做起,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和殘障人士,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對公民來說,志願服務活動的開展有利於

  A.投身社會實踐,提高科學文化修養

  B.形成尊老愛幼、互愛互助社會風尚

  C.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D.提高道德素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1.4月28日,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我國繼1979年後時隔36年再次對這一群體進行最高規格表彰,此前我國已有7 次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名義表彰勞模。表彰勞模能夠

  ①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杜絕好逸惡勞和不勞而獲的思想意識 ③奏響主旋律,發揮強有力的導向和示範作用 ④消除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不良影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2015年1月,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啟動“網路***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力爭用半年左右時間,著力解決這一損害群眾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使網路空間全面清朗起來。這說明

  A.網路對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非常不利

  B.網路的健康發展需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C.不良網路現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D.通過專項整治可以徹底克服文化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13.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推進城鎮化要尊重農耕文明,推進傳統村落保護髮展。這樣做的依據是

  ①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②傳統村落承載的鄉土棲居方式已成為多數人的選擇③鄉土文化是優秀文化的集中表現 ④傳統村落對於研究人類文明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為冬季多納陽光;冀南和晉、陝、豫等地,夏季西晒嚴重,院子變成南北窄長,利用西廂減少東廂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帶,風沙很大,院牆加高,稱為“莊窠”;東北土地遼闊而氣候寒冷,為更多接納陽光,院子常十分寬大,宅牆內空地甚多。這些特點體現了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我國各地文化的差異性 ③中華文化在繼承中積累而成 ④文化遺產對研究文明演進的意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柏拉圖說:“驚訝,這尤其是哲學家的一種情緒。除此之外,哲學沒有別的開端。”這說明

  A.驚訝只是一種情緒和心理活動而已

  B.驚訝其實本身也是一種哲學思想

  C.哲學源於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D.辦任何事情都起始於對世界的驚訝

  16.“沒有景物,何來感情”與“沒有感情,何來景物”,二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問題   B.是否承認客觀世界的可知性

  C.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    D.形而上學和辯證法的對立

  17.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聯是“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這形象地說明了

  A.運動就是靜止,靜止就是運動

  B.靜止也是一種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C.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對靜止與絕對運動的統一

  D.運動是靜止的一種特殊狀態,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

  18. 2015年9月20日,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6號一次性將20顆衛星送入距離地球524公里軌道,中國研製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也一道完成首次飛行試驗,標誌著長征系列火箭從發動機到商業應用實現質的飛躍。這表明

  A.規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質的聯絡

  B.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C.人們能夠正確認識規律,並能利用規律

  D.人們一旦認識了規律就可以改造規律

  19.人口結構老齡化、人口紅利加速消失……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我國將全面實施普遍二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調整表明

  ①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 ②做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③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④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著名經濟學家羅默指出,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比爾•蓋茨宣稱:“創意具有裂變效應,一盎司創意能夠帶來無以數計的商業利益、商業奇蹟。”這段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B.意識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C.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D.正確的意識對物質具有決定作用

  2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下列能正確反映意識產生的歷史演進順序的選項是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③→①→④→②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2.“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看到月亮,一個小孩會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東西聯絡起來;而一個遠離故土的人會以“我寄愁心於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抒發自己的離情別緒。這體現了

  ①認識活動是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認識可以因為對同一個客觀物件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認識物件具有能動的反映特性,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④認識可以擺脫客觀事物的原貌,實現認識物件的創新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3.暗物質被稱為“世紀之謎”。它“霸佔”了宇宙90%的地盤,卻摸不到看不著。經過多次實驗研究,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團隊宣佈,安裝於國際空間站上的AMS已捕獲分析了410億個宇宙射線粒子,其中1090萬件經辨認為電子與正電子,使人類在尋找暗物質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這表明

  ①人的意識可以創造出新的事物 ②人類可以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 ③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④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13年8月,《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出版,開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點。對於科學界沒有定論的問題,該書彙集了多家觀點,以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在一些問題上不設標準答案,其合理性在於對複雜事物的認識

  ①往往是一個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的過程 ②是一個不斷克服片面性甚至錯誤的過程 ③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永無定論的過程 ④往往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推翻和超越已確定的真理的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創客”熱衷於創新,自己掌握生產工具,以使用者創新為核心理念,善於發現問題和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創意、設計、製造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我們能從“創客”身上學到的優良品質是

  ①敢於質疑和探索,不斷髮現解決新問題 ②善於追問和思考,擺脫客觀規律的制約③勇於拼搏和超越,突破真理適用的範圍 ④勤於實踐和創造,用實際行動成就夢想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第II卷非選擇題部分***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50分***

  26.山西省T市在推進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將文化建設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不斷充實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如評選、宣傳行業能手和勞模,積極培養各類民間藝人,調動農民群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以鄉鎮文化站為主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活動,舉辦各種文化藝術節,讓人民群眾自創自樂;創辦各種形式的“農村書屋”,推廣發家致富知識;借村委會換屆選舉,舉辦各種講座,提高農民群眾的政治參與素養,打造和諧村莊。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及其作用的有關知識,談談新時期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12分***

  27.文化是一個民族 靈魂之所繫、血脈之所依,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內在根基。

  材料一: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家國至上,強調禮之用、和為貴,強調天酬勤、大無畏,強調堅毅自強,所有這些都對 家庭、國家和社會起到了巨大的維繫與調節作用。

  ***1***材料一中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如何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5分***

  材料二:2015年8月26日,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就做好2015年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做出具體部署。強調要繼續開展傳統村落補充調查著重調查前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尚未覆蓋的地域和民族;建立地方傳統村落名錄,儘快將有一定保護價值、尚未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列入地方傳統村落名錄;抓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專案的實施和日常監管,依據已經批准的保護髮展規劃,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專案實施工作,抓緊建立掛牌保護制度,嚴格執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

  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國家有關部門做好傳統村落保護的意義。***13分***

  28.全球氣候變化、能源消耗和生態破壞是21世紀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樹立“低碳理念”已日益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種潮流,引領著人們探索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好地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結合材料,運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說明樹立低碳理念的正確性。***6分***

  29.從新中國成立開啟法治中國建設新紀元,到第一部憲法通過,到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黨的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直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等一系列新觀點,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的過程中對“法治中國”進行了接力探索,將依法治國方略提高到了一個更新的高度,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最堅實的保障。

  ***1***結合材料,說明“法治中國”的探索過程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6分***

  ***2***結合材料,運用“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知識,分析我黨法治思想的發展是如何體現這一過程的。***8分***

  高二政治期末考試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B D A D C B B D C B C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D B C D D A B X X X X X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50分***

  26.①文化的實質是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 可以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可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3分***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農村文化的發展,可以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村科技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可以提升人們的科學文化素養。***3分***③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活動,農村文化活動的舉辦,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風尚。***3分***④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群眾性文化活動的 舉辦,可以發揮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作用,並以創造出的優秀文化來影響和塑造人。***3分******如回答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也可給分。***

  27.***1***①“家國至上”體現了民族精神中的愛國主義精神。***1分***②“禮之用、和為貴”體現了民族精神中的愛好和平、團結統一。***2分***③“天酬勤、大無畏”體現了民族精神中的勤勞勇敢。***1分***④“堅毅自強”體現了民族精神中的自強不息。***1分***

  ***2***①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2分***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發展。***2分***保護傳統村落有利於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有利於我們保護鄉村文明, 尊重歷史的現代化,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3分***②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 就的重要標誌。***2分***保護傳統村落有利於保持中華文化的完整多樣,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2分***③保護傳統村落,有利於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28.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全球氣候變化、能源消耗和生態破壞的客觀環境,要求我們樹立低碳理念。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食物的發展。樹立低碳理念,有利於引領著人們探索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好地建設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每點3分,共6分***

  29.***1***①中國共產黨的法治理念是在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的,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在“法治中國”的建設程序中,中國共產黨不斷研究新問題、新要求,推動了法治理念的不斷提升,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中國共產黨法治理念的不斷深化,是為了更好地推進依法治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每點2分,共6分***

  ***2***①我黨對法治重要性和如何推進依法治國的認識都需要經歷一個漫長過程,體現了由於受社會實踐水平的限制,認識具有反覆性。***2分***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斷髮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推動著人們不斷深化對法治中國的認識,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體現了認識具有無限性。***2分***③我黨的法治思想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對“法治中國”進行接力探索的結果,這體現了認識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2分***④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必須樹立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意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體現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