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歷史教學方法

  對於時間寶貴的高中畢業班來說,有效教學就是有效複習,有效複習就是生命。新課程下如何能讓複習更有效?如何讓學生自信的走進考場?這是所有高中老師的共同目標,也是我們要共同探討的問題。下面是本人就高中歷史複習,總結幾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

  一、注重積累基礎知識

  課改後的新高考仍側重考查查基礎知識,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歷史知識的簡單再認,也就是原來那種直問直答的題目已經不可能出現,而是體現在對歷史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對歷史事實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有效性,複習時我們要緊扣課標和考綱。我們普遍採用的是二輪或三輪複習法。第一輪複習是最關鍵的一環,本輪複習可以根據教材順序,循序漸進地複習,堅持“全面、系統、紮實、靈活、規範”的方針,全面落實單元基礎知識,知識求面、求廣不求深,側重微觀把握歷史。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掌握基礎知識,在這一環節中,複習要避免僅僅侷限於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識。針對我校學情,具體做法是:一、利用考綱,理解教材中的考點內容並準確記憶;二、藉助圖片、文獻資料去深化,不斷變換學習材料,這樣學生既有新鮮感,又能提高效率;三、圍繞考點內容,設計若干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解答,從而檢驗學習效果;四、通過聯絡幫助學生把散見於歷史課本各章節中同類型、同性質、同特徵、相關聯的考點內容予以縱橫聯絡,使學生理清頭緒,加深記憶;五、對學生記憶的理論給予專業的指導,如“如何科學的應用記憶規律,促進知識保持”專題講座等。

  除了平時要注意積累歷史基礎知識外,還要注意積累一些文史常識。新課改後的高考要體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反映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及創新意識,規定文綜歷史必考文史常識。這在已經推行課改的省份的高考中已經有了充分體現,如:2008年海南高考歷史第1題:中國古代以干支紀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戰爭發生於1894年,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應是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我省2009年高考文綜歷史也體現了對文史常識的考查,如“第13題:中國象棋中“楚河漢界”的來歷與歷史上的“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關。這場戰爭發生於 A.公元前2世紀早期 B.公元前2世紀晚期 C.公元前3世紀早期 D.公元前3世紀晚期”。文史常識的考查,要求考生需要豐富的文史知識,而中國的文史常識浩瀚龐大,若是光靠高中複習時灌輸,恐怕難以俱全。因此教師應早提醒,同學早準備,文史常識就得靠平時積累。

  二、構建歷史知識的基本體系,強化時間和空間概念

  新教材與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從以往的通史編寫體例到現在的專門史中外混編的體例,各個單元以主題呈現,突出的是某個專題,知識點多,且跨越的時空很大。初中中考歷史採取開卷考,高中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相對是比較薄弱的。新教材的學習給我們特別是學生帶來很大難度。因此複習過程中除了要幫助學生抓住各專題發展的脈絡,在第二輪複習中還要側重注意專題所包含內容間的區別聯絡,在巨集觀上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基本體系。只有建立起比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才能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1***縱向聯絡。理清有關專題的歷史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和消亡的過程,重點突出其階段性歷史特徵。如人教版必修1第一單元的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小專題就可以整合成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發展、頂峰的過程。整理時要注意綜合性,注意前伸後移,時間上貫通古代、近代和現代的內容,幫助學生明確時間概念及階段特徵。

  ***2***橫向聯絡。從分析各專題的政治、經濟、文化階段特徵人手,理清形成有關特徵的背景和影響,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同時,將該專題的歷史現象與同時期世界史上的同類現象進行比較,從比較中進一步認識有關現象的性質,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評價。

  橫向聯絡需要一定的空間概念。在複習中國近代史過程中,空間地理概念顯得特別重要,複習這一部分歷史要注意中國近代歷史的橫向聯絡,腦海裡得有個清晰的中國地圖,將大事件發生的地點進行定位。我認為作為歷史教師首先要先學幾招中國地圖和世界板塊分佈的簡筆畫。在複習過程中一旦涉及地理方位的,馬上快速畫出地圖,明確東南西北,以長江、黃河作為參照,標出事件發生的大概位置。如我在與學生複習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年***和抗戰時期***1937—1945年***革命中心的變化,以長江和黃河作為參考,結合地圖學生一目瞭然。在梳理中國近代專題時,地圖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清晰的呈現同一時期不同地點發生的事情,或不同時期相同地點發生的事情,由此學生可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又能深刻的掌握階段特徵及變化,提高了課堂效率。在這裡本人認為,如何能讓地圖有效發揮作用,關鍵不是用現成地圖,而是師生一起動手,利用簡圖,邊梳理邊找出相應方位,使眼、手、腦充分有效的配合。

  三、精講精練,重視解題方法指導

  高中學生要做大量的題目,一方面是鞏固基礎知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對暴露的問題要及時解決。高中時間很寶貴,所以對講和練的關係要處理得當,使“講”“練”能達到真正的目的,提高複習效率。我們提倡精講精練。精講就是可講可不講的就不講,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必須講的要精講:要講明、講透;精練就是學生會做的題目堅決不做,不會做的題目要講透,要反覆訓練,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精選習題。怎樣的題目該做?不同的學情對題目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區別。如在我校,選題首先考慮題目考查的知識是否基礎,材料是否典型。太難理解的材料即使考查的知識點很基礎也不做。其次再考慮習題的層次性,以適應部分優生的需要。怎樣做才能讓精講有效呢?教師應該利用課堂或晚修時間巡迴、個別指導,進一步瞭解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使“精講”有針對性。這樣我們課堂上所講所練的都是必要的,每個學生上一堂課都有所得,這樣才算是有效的複習。

  現在的高考在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基本知識的同時,越來越加大了對學生學科能力考查的力度,所以“精講”還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和指導。

  第一,要培養審題能力。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定題”,即“這題我做過”,越熟悉的題目越要小心。因為高考試題一般是原創題,平時練習做到原題的機會是很少的。出題者有時稍微改動一個字或是一個詞,答案就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所以,首先審題一定要仔細。其次,審題時要從幾個關鍵點來讀懂題目,如時間:是古代、近代還是現代,弄清階段特徵;空間:是中國還是西方;是依據材料還是要結合所學知識;是區域性還是整體等等。讀懂題目才能針對某一階段歷史的背景、特徵,將掌握的基礎知識加以應用。這也是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培養訂正試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麼***,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因此引導很重要,老師在講評習題時“精講”,使學生知其所以不然,還要通過變換情景、變換問法,多度全方面進行練習,一題多用,以達到做一道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資訊量的目的。做到這一層次,我們的練習才是真正的有效。

  第三,積累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有些選擇題可以根據政治一般原理即可選出正確答案,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以及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全面看問題、運動變化等理論。因此教師在複習中要幫助學生對做題的一般方法要不斷的總結歸納,減少丟分,提高實效性。

  第四,強化選擇題,重視文字題訓練。選擇題只有正確和錯誤兩種結果,沒有酌情得分的可能。錯一道就差4分,兩道就差8分。因此可以這樣說,最後在總分上拉開距離的不是主觀題,而是選擇題。所以提高選擇題的正答率,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徑。保證每天要有一定的選擇題訓練量,限時訓練是高考複習特別是後期複習的一個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要求學生6—8分鐘做完12道選擇題,然後吃透這些題。對於錯誤率較高,易混易錯的知識點要變換情境、變換設問,在2—3天后的限時訓練中再次體現,直至學生徹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