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成的區位條件

  城市的存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社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那麼你知道嗎?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介紹

  一、地形與城市區位

  1.城市主要分佈在平原:我國城市主要分佈在第三級階梯上,美國三大城市帶位於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絡和節省建築投資,是城市發育的理想場所。

  2.熱帶城市分佈在高原:巴西城市主要分佈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亞馬孫平原上。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

  3.山區城市分佈:在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佈,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佈。

  二、氣候與城市區位

  氣候對城市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數分佈在降水適度、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這個地帶內,沿海地區的氣候條件一般比內陸地區優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區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數集中在臨海的邊緣地帶。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區:大約60°N以南的歐洲地區;日本、朝鮮半島和我國東部沿海和平原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

  荒漠乾旱地區、高緯度寒冷地區、溼熱雨林地區很少有城市分佈。我國特大城市中只有包頭、蘭州、烏魯木齊位於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

  三、河流與城市區位

  1.河流的供水和運輸功能,古代更明顯,沿河設城是我國南方城市分佈的一般規律。

  沿河城市區位:①河運的起點或終點,如江西贛州;②河流匯合處,如宜賓、武漢、重慶分別位於岷江、嘉陵江、漢水與長江干流匯合處;③河口處,如上海、廣州等。

  2.軍事防衛:河流彎曲度最大處、河心島等處。如伯爾尼、巴黎、波士頓等。

  四、自然資源與城市區位

  工業革命後,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很快,人們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隨著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工礦業的發展,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工礦區出現了一批新興城市。

  依託煤礦發展起來的城市:伯明翰、曼徹斯特、匹茲堡等;

  依託世界石油發展起來的城市:阿伯丁等;

  依託金礦開採興起城市:約翰內斯堡等;

  依託鐵礦發展起來的城市:鞍山、包頭、攀枝花等;

  依託中國石油發展起來的城市:大慶、玉門等;

  煤炭工業城市:大同、鶴崗、撫順、開灤等。

  五、交通與城市區位

  交通運輸對城市區位也有重要的影響。城市是人口密度較高、面積比較大的聚落,是貨物和人員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因此城市分佈的趨勢是向交通便利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線上,沿海、沿江、沿鐵路幹線、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的軸線。不同交通運輸時代,城市產生的區位因素不同。

  古代城市:南方多位於河流匯合處,北方多位於大道匯合處,如邯鄲。

  現代城市:鐵路公路沿線形成城市。因鐵路樞紐興起的城市如石家莊、鄭州、蚌埠、寶雞,株洲有京廣、浙贛、湘黔線通過,是個“火車拉來的城市”。

  六、政治、軍事、宗教與城市區位

  古代的雅典、羅馬、西安、洛陽、巴西利亞、美國華盛頓、澳大利亞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為政治中心而建;美國的聖地亞哥、阿那波利斯,英國的普利茅斯,法國的土倫,日本的佐世保和我國的旅順等,都駐紮大量軍隊,擁有大量軍事設施,為有名的軍事城市;麥加、麥地那、梵蒂岡、拉薩由宗教中心發展而來。

  在分析城市區位因素的問題時,要注意影響城市區位因素很多,同一城市發展的不同時期,影響其區位的主導因素也不相同。城市區位因素也在不斷變化,有些因素如軍事、宗教等對現代城市的影響已經減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資源等自古至今都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巨大影響。在現代社會中,有些新的因素成為影響一些城市區位的主導因素。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學城;因旅遊因素而興起的城市,如桂林、泰安、黃山市等。

  知識拓展:聚落

  1、聚落的概念

  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聚落”一詞古代指村落,如中國的《漢書·淘洫志》的記載:“或久無害,稍築室宅,遂成聚落”。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聚落是聚落地理學的研究物件。

  聚落約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逐漸演化。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以氏族為單位的聚落是純粹的農業村社。進入奴隸制社會後出現了居民不直接依靠農業營生的城市型聚落。但是奴隸制社會和封建制社會商品經濟不佔主要地位,鄉村聚落始終是聚落的主要形式。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城市或城市型聚落廣泛發展,鄉村聚落逐漸失去優勢而成為聚落體系中的低層級的組成部分。

  聚落通常是指固定的居民點,只有極少數是遊動性的。聚落由各種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綠地、水源地等物質要素組成,規模越大,物質要素構成越複雜。聚落的建築外貌因居住方式不同而異。例如,婆羅洲伊班人的大型長屋,中國閩西地區的土圓樓,黃土高原的窯洞,中亞、北非等乾燥區的地下或半地下住所,某些江河沿岸的水上住所,遊牧地區的帳幕等,都是比較特殊的聚落外貌。

  2、聚落的分類

  聚落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態,它受經濟、社會、歷史、地理諸條件的制約。歷史悠久的村落多呈團聚型,開發較晚的區域移民村落往往呈散漫型。城市型聚落也因各地條件不同而存在多種平面形態。聚落的主要經濟活動方向決定著聚落的性質。鄉村聚落經濟活動的基本內容是農業,習慣上稱為鄉村。城市聚落經濟活動內容繁多,各種經濟活動變數間的關係,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特徵和性質。

  ***1***鄉村聚落

  鄉村聚落是居民以農業為經濟活動主要形式的聚落。在農區或林區,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區,定居聚落、季節性聚落和遊牧的帳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漁業區,還有以舟為居室的船戶村。

  一般說來,鄉村聚落具有農舍、牲畜棚圈、倉庫場院、道路、水渠、宅旁綠地,以及特定環境和專業化生產條件下的附屬設施。小村落一般無服務職能,中心村落則有小商店、小醫療診所、郵局、學校等生活服務和文化設施。隨著現代城市化的發展,在城市郊區還出現了城市化村這種類似城市的鄉村聚落。

  ***2***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是規模大於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數量大、密度高、職業和需求異質性強,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一般說來,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廠等生產性設施,以及較多的商店、醫院、學校、影劇院等生活服務和文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