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 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教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

  教學目的:

  1、 認識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2、 認識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的發展變化,學會動態地認識人地關係。

  3、 培養讀圖分析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關係的能力

  重點與難點:

  認識在不同發展階段,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因素的變化。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1課時***

  匯入:閱讀[探索]材料,思考問題:

  1、 牆壁厚度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 這個案例說明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有何影響?

  ***歐洲傳統民居牆壁厚度自西向東逐漸增大,主要是由於氣候變化引起的。歐洲處於中高緯度,冬季寒冷,冬季氣溫自西向東遞減,在沒有普遍使用保溫材料的時代,只能依靠增加牆壁厚度來防寒。這體現了區域地理環境對民居建築的影響,說明了人類活動與區域地理環境關係密切。***

  新課講授: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具體有哪些影響呢?

  ***在認識這種影響前首先認識兩個概念:1、 地理環境: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環境。2、區域地理環境:一定區域內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總和。***

  ——區域地理環境是一成不變的嗎?

  ***區域地理環境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是不斷髮展和變化的。人類依賴於自然環境而生存,所以區域地理環境的發展與變化對人類的發展程序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也是不斷髮展和變化的。***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可分為兩大方面,即陸地地理環境與海洋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板書: 一、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由於各時期人地關係不同,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也不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板書:1、採集和狩獵階段:***讀圖1-2-2人類早期的採集和狩獵***

  ——影響這一時期人類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是什麼?***氣候、地形、動植物分佈***

  ——這一時期人類活動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少數氣候溫暖溼潤、動植物資源豐盛的地區***

  ——這一時期的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如何?***人類依賴自然、崇拜自然***

  板書:2、農業社會階段:***此時人類活動主要為農業生產***

  ——影響農業生產的地理環境因素有哪些呢?***地形、土壤、水源、氣候、生產力***

  ——讀圖1-2-3早期農業主要起源地區,回答:人類早期農業起源地區有哪些地區?這些地區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徵?***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適宜的氣溫、充足的日照,這些條件是農業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因此,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大河流域沖積平原、三角洲、盆地,成為世界農業文明的發祥地。***

  板書: 3、工業社會階段:

  ——這一時期,影響工業生產的主要環境因素又有哪些呢?***能源資源、金屬資源、交通狀況等。***

  ***因此,在有豐富自然資源與有利的自然條件空間組合緊密的地區,往往形成重要的工業區。***

  ——世界上這樣的工業區有哪些?***英國南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德國魯爾區等傳統工業區。***

  ——是否只有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才能形成工業區呢?***不是,為什麼?***

  ***例如:日本藉助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海運,擺脫了對礦產資源的地域依賴性,形成了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帶。主要的五個工業區:京濱***東京與橫濱***、名古屋、阪神***大阪與神戶***、瀨戶內海***福山與廣島***、北九洲。主要的工業部門:鋼鐵、機械製造、汽車、造船、石油化工、電子電器等。***

  ——是否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就一定能形成工業區呢?***不是,為什麼?***

  ***區域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如果一個區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環境條件較差,那麼這一區域的良性發展也較難實現。如我國西部很多地區自然資源很豐富,但經濟發展水平卻很低,這與西部的地理環境較差有著很大的關係。***

  板書:4、後工業化階段:

  ***這個時期新技術興起,並被廣泛應用於生產和生活各方面,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整體下降,環境質量對社會的影響上升。***

  ——環境質量對高新技術產業有何影響?***1、優越的環境可以提高新技術產品的質量;2、優越的環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員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效應。***

  ——世界著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區有哪些?***如:美國矽谷、德國南部、日本九州等。***

  ***第2課時***

  板書: 二、海洋和島嶼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板書:1、海洋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海洋對人類活動的價值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海上交通、海洋資源<漁業、礦產、能源、空間等>***

  ——在不同歷史時期,海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何差異?

  ***1***航海技術落後階段:障礙、疆界、海域不被重視。

  ***2***航海技術發達階段:交通通道、人口與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漸超過內陸原有經濟中心地區。目前,世界上人口200萬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佈在沿海地帶。西歐、日本、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區域。

  ***3***海洋開發技術進步階段:海洋資源開發的領域大為擴充套件,海洋權益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解決海洋權益紛爭的法律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解讀圖1-2-10上海港的集裝箱碼頭***

  ***集裝箱:貨物運輸中專供週轉使用的大型金屬容器。使用集裝箱,可直接在發貨人的倉庫裝貨,並運送到收貨人的倉庫卸貨,中途換車船時不必從箱中取出換裝,減少貨物搬運次數,節省了時間,節省了包裝材料和費用,有利於實現雜件貨物的機械化和自動化運輸,是交通運輸專業化的表現。***

  ***解讀圖1-2-12海底石油和錳結核的分佈***

  ***石油:主要分佈於沿海地區,以西北太平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幾內亞灣、東北大西洋沿岸。錳結核:分佈於深海底部大洋中,以太平洋的錳結核蘊藏量最豐富,佔了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

  ***解讀閱讀材料:領海和大陸架***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領海:每一個國家有權確定其領海的寬度,直至按照本公約規定的從基線量起不超過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的界限為止。領海海域是沿海各國領土的一部分。大陸架:沿海國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充套件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陸架的自然資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以及屬於定居種的生物,即在可捕撈階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上不能移動或者其軀體須與海床或者底土保持接觸才能移動的生物。中國在1958年9月4日關於領海的宣告中宣佈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中國的大陸架最寬處達400海里。東海2/3的海底是中國陸地向海洋延伸的大陸架。***

  [補充:專屬經濟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二百海里。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權利、管轄權和義務:1.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有:***a***以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資源***不論為生物或非生物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以及關於在該區內從事經濟性開發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風力生產能源等其他活動的主權權利;***b***本公約有關條款規定的對下列事項的管轄權:⑴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⑵海洋科學研究;⑶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

  板書:2、島嶼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島嶼對人類的價值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島嶼本身具有的自然資源、港口、旅遊景觀資源、周圍海域的歸屬權等***

  ——在不同歷史階段,島嶼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何差異呢?

  ***1***工業化前:經濟發展水平低;島上居民、文化、技術傳入;旅遊地。

  ***2***工業化後:利用港口發展經濟***如日本、英國***;利用海洋旅遊景觀資源發展旅遊業;獲取專屬經濟區權益。

  例如: “衝之鳥”是太平洋上的一處珊瑚礁,地處我國臺灣省東南部“衝之鳥”,從前在漲潮時可有5塊岩石露出水面,但由於海水長年沖蝕,現在在漲潮時只有北露巖和東露巖兩塊岩石勉強露在海面之上。

  “衝之鳥島”高約1米,由直徑僅為數米的兩塊岩石組成,日本政府擔心該“島”被海浪侵蝕,特意在兩塊岩石上澆鑄水泥,以保證可按日方一貫主張,以此島為中心劃定半徑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海域。日本政府為了防止“衝之鳥”的消失,從1988年開始花費近500億日元,以鐵製設施及水泥等防護工事將“衝之鳥”加固加高,並設定了氣象觀測裝置,造成“島”被使用的景象,但是目前無人駐守。日本如此煞費苦心地保持“衝之鳥”的存在,並堅持其為“島嶼”的用意非常明顯。因為,如果“衝之鳥”是岩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的規定,岩礁不具備主張專屬經濟區的條件***那麼日本在資源開發與海洋調查的主權範圍僅限於其周圍的40平方公里***;如果“衝之鳥”是島嶼的話,那麼以此為圓心的方圓200海里內***約4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全部專屬經濟區面積的10%,比日本陸地面積還要大***都將成為日本的專屬經濟區。

  案例研究:地理環境與種植業、畜牧業的分化

  ——本案例說明了什麼問題***現象***?***地理環境的不同導致人類生產活動方式的差異***

  ——三個地區分別為何種生產方式?三個地區的農業生產具有什麼特點?什麼原因導致三地農業生產方式的差異?

  練習:選擇題 1、 下列因子中,屬於農業社會的自然基礎的是*** *** ①平坦的地形 ②勤勞的人民 ③肥沃的土壤 ④寬廣的道路 ⑤充足的水源

  ⑥適宜的氣溫 ⑦良好的習慣 ⑧精細的耕作 ⑨充分的日照 ⑩美麗的村莊 A. ①②⑤⑧⑩ B. ①②③④⑨ C. ①③⑤⑥⑨ D. ③⑤⑥⑦⑧

  2、 在後工業化階段,高新技術產業區主要佈局在*** *** A. 環境質量優越地區 B. 礦產資源豐富地區

  C. 人口資源充足地區 D. 勞動力低廉地區

  3、海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不被人們重視的原因是*** *** A. 海洋深度大,容易淹死人 B. 航海技術落後,難以逾越 C. 海洋裡沒有什麼資源 D. 海洋水為鹹水,不能飲用或用於灌溉 4、人口和城市開始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 A. 人類對海鹽的需求與依賴 B. 海洋成為人類交往的通道 C. 海邊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D. 海洋有豐富的水資源 5、近年來,我國南方部分沿海地區適當擴大紅樹林面積的主要目的是*** *** ①為過往船隻提供避風場所 ②阻擋海浪侵蝕海岸

  ③保持生物多樣性 ④增加用材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下列四組城市都屬於在鐵礦石產地發展起來的是*** *** A. 鞍山、包頭、攀枝花 B. 武漢、唐山、呼和浩特 C. 馬鞍山、上海、鶴崗 D. 本溪、重慶、石家莊 7、從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佈狀況是*** *** A. 主要分佈於地勢平坦的高原上 B. 主要分佈於地勢低平的熱帶平原和盆地 C. 瀕海、瀕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帶 D. 山區基本上沒有城市分佈 8、有關海洋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在航海技術落後的階段,人們以海洋為媒介進行物資、資訊的交流 B. 在航海技術發達的階段,沿海地區經濟均高於內陸地區 C. 海洋資源的開發已不受海洋環境的影響 D. 海洋中石油、錳、鈷的儲量比大陸豐富 9、有關島嶼權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擁有國可劃定12海里的領海主權 B. 擁有國可劃定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 C. 擁有國可劃定200公里的專屬經濟區 D. 若該島無人居住,則最先發現的國家擁有該島主權 10、有關日本工業發展條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利用本國豐富的資源,發展鋼鐵工業 B. 利用港口優勢,發展本國工業 C. 工業分佈集中在沿海地區 D. 在環境質量較好、知識和技術水平較高的地區形成新興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