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勵志故事

  志氣這東西是能傳染的,你能感染著籠罩在你的環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圍不斷向上奮發的人的勝利,會鼓勵激發你作更艱苦的奮鬥,以求達到如象他們所做的樣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

  弗萊明出生在蘇格蘭的亞爾郡,他的父親是個勤儉誠實的農夫,生了八個孩子,弗萊明是最小的一個。由於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歲便要出來謀生;在二十歲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筆遺產,才可以繼續學業。二十五歲醫學院畢業之後,便一直從事醫學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大學講解細菌學,無意中發現黴菌有殺菌作用,這種黴菌在顯微鏡下看來像刷子,所以弗萊明便叫它為“盤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細毛的 。從這時開始,弗萊明便對盤尼西林作系統的研究,到了1938年,盤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盤尼西林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

  弗萊明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他不尚空談,只知默默無言地工作起初人們並不重視他。他在倫敦聖瑪麗醫院實驗室工作時,那裡許多人當面叫他小弗萊,背後則嘲笑他,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蘇格蘭老古董”。

  有一天,實驗室主任賴特爵士主持例行的業務討論會。一些實驗工作人員口若懸河,譁眾取寵,惟獨小弗萊一直沉默不語。賴特爵士轉過頭來問道:

  “小弗萊,你有甚麼看法?”

  “做。” 小弗萊只說了一個字。他的意思是說,與其這樣不著邊際地誇誇其談,不如立即恢復實驗。

  到了下午五點鐘,賴特爵士又問他:

  “小弗萊,你現在有甚麼意見要發表嗎?”

  “茶。”原來,喝茶的時間到了。

  這一天,小弗萊在實驗室裡就只說了這兩個字。

  弗萊明像往日那樣細心地觀察培養葡萄球細菌的玻璃罐。

  “唉,罐裡又跑進去綠色的黴!”弗萊明皺了眉頭。

  “奇怪,綠色黴的周圍,怎麼沒有葡萄球細菌呢?難道它能阻止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細心的弗萊明不放過一個可疑的現象,苦苦地思慮下去。

  他進行了一番研究,證賞這種綠色黴是殺菌的有效物質。他給這種物質起個名字: 青黴素。有了這個發現,人類又從死神的手裡奪回許多生命。

  篇二: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裡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裡,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篇三:

  如今,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電話是誰發明的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裡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裡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裡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裡來!” 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裡,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線到住宅、鄉村、工廠…… 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篇四: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是人類歷史中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場論。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論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貢獻。

  愛因斯坦在科學思想上的貢獻,在歷史上也許只有牛頓和達爾文可以媲美。同時,愛因斯坦還以極大的熱枕關心社會進步,關心人類命運,反對侵略戰爭,反對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反對名族壓迫和種種種族歧視,併為此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綜觀愛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說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個有強烈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理性,努力使科學造福於人類,把真、善、美融為一體。

  199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逝世於美國。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活動,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得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