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名人小故事

  學者須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學問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則且胡亂恁地打過了,此只是志不立。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自信的李遠哲

  李遠哲是臺灣著名的科學家,他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被譽為“物理化學界的貝多芬”。

  李遠哲出生在臺灣,良好的家庭環境,使他從小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方面的知識。在各種思想的衝擊下,李遠哲養成了什麼都靠自己思考得出結論的慣性,並且盡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初中的時候,李遠哲除了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牢牢掌握外,還自學了不少更高深的課程。一次考試,他每道題目都至少用了三種解題方法進行計算,卷子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

  老師批改試卷的時候嚇了一跳,他知道李遠哲成績好,可是這張試卷上運用的解題方法,好多都是大學才學和知識。想了想,老師故意給了李遠哲零分。

  果然,一會兒李遠哲就跑到辦公室來了,不服氣地對老師說:“老師,我明明做對了,為什麼給我零分?應該給我一百分啊。”

  老師看著自信的李遠哲,說:“你這幾道題的確做對了,可是我考試是為了檢驗大家有沒有聽懂課堂上的知識。你這樣答題,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掌握了呢?”

  李遠哲說:“那些知識我都懂,就是因為懂了我才不用,希望用新的方法來解題。”

  老師說:“那你準備一下,下節課由你來給大家講講你的解題思路。如果大家都贊成,我就給你打一百分。”

  上課了,同學們端端正正地坐著,李遠哲大步走上講臺說:“同學們好,今天由我來給大家講幾種新的解題思路。”然後開始邊寫板書邊解題。

  同學們大開眼界,對李遠哲十分佩服:“哎呀,這種方法真簡便!”

  “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我也要向他學習,多學點知識,多想幾種解題方法!”

  看著這一幕,老師滿意地笑了,提起筆在李遠哲的卷子上寫了一百分。

  篇二:牛頓愛讀書的故事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鬥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裡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裡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裡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家裡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著種種記號,心裡受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裡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篇三:科學家是有國界的

  巴斯德是法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細菌學家,是立體化學、細菌致病理論、免疫學和巴斯德消毒法的創立者。因對細菌學研究卓有成效,巴斯德名揚歐洲。

  當時,各國的科學研究院都給了他博士學位的光榮稱號,甚至連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普魯士波恩大學,也給他寄來了名譽學位證書。這給巴斯德帶來了快樂和自豪。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了。強大的普魯士軍隊擊敗了法國人,侵佔了法國的大片領土。訊息傳來,一些慌亂的法國人悲觀地說:“完了,法國完了。”

  “悲觀沒有用,只有奮起抵抗才能拯救祖國。”巴斯德揮舞手臂,朝著朋友吼叫著。他急匆匆奔進書房,找出波恩大學給他的證書,塞進信封裡,隨後在信封上寫道:寄普魯士波恩大學。。。。。。

  “你這是幹什麼?”朋友們驚愕了。

  “給他們退回去!”

  “退回去?”朋友惋惜了,勸說道:“巴斯德,你要知道,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巴斯德認為國家的榮譽高於一切,他終於退回了波恩大學的證書,對侵略者表示了強烈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