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勵志的詞語

  磨杵成針、水滴石穿、聞雞起舞、鑿壁借光……這些勵志成語背後不僅有一個值得品讀的故事,而且蘊含了我們傳統文化裡的優秀品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比較勵志的有典故成語,供大家參閱!

  比較勵志的有典故成語:

  1、【磨杵成針】

  [出處] 宋代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記載,李白幼年時,在路上碰見一個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鐵杵,說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很感動,改變了中途輟學的念頭,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勵志成語解釋】: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螢映雪】

  [出處] 囊螢:唐代房玄齡等《晉書·車胤傳》記載,晉代車胤年少時家貧,苦學不倦,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數十,用來照明,夜以繼日地讀書。映雪:《孫氏世錄》記載,晉代孫康,聰明而好學,家貧無油,冬天常映雪讀書。

  【勵志成語解釋】:用螢火蟲照明讀書,藉著雪光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3、【破釜沉舟】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勵志成語解釋】:打破飯鍋,鑿沉渡船。比喻決一死戰。也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4、【鍥而不捨】

  [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勵志成語解釋】:不斷地鏤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高】

  [出處] 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嘆曰:‘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勵志成語解釋】:不一定是年紀大的人才有抱負。謂人貴在有志,不能憑年齡來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耿?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勵志成語解釋】: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7、【愚公移山】

  [出處] 《列子·湯問》記載:古代有一個北山愚公,年已九十。他門前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決心剷平大山。有個叫智叟的老頭笑他愚蠢,他反駁道:“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領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終於感動了上帝,命誇娥氏二子把山揹走。

  【勵志成語解釋】:比喻以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人定勝天的鬥爭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8、【鑿壁借光】

  [出處]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勵志成語解釋】:鑿穿牆壁以借鄰家的光亮。形容勤學苦讀。

  9、【勤能補拙】

  [出處] 宋代黃庭堅《跛奚移文》:“持勤補拙,與巧者儔。”

  【勵志成語解釋】:只要勤奮就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

  10、【人定勝天】

  [出處] 《逸周書·卷三·文傳》:“兵強勝人,人強勝天。”

  【勵志成語解釋】: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戰勝自然。

  11、【水滴石穿】

  [出處]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吏》:“吏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勵志成語解釋】:連續不斷的水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有恆心,事情總會成功。

  12、【韋編三絕】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勵志成語解釋】: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泛指勤奮讀書,刻苦治學。

  13、【聞雞起舞】

  [出處] 唐代房玄齡等《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勵志成語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練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時奮發努力。

  14、【臥薪嚐膽】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春秋時代,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忍辱負重立志報仇,他夜裡睡在柴草上,飯前先嚐苦膽的滋味,以策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

  【勵志成語解釋】: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15、【懸樑刺股】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北宋李?等《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勵志成語解釋】:因怕睏倦影響學習,而把頭髮束起來吊在屋樑上,用錐子刺大腿。形容勤學苦讀。

  16、【篤志好學】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侯霸傳》:“霸矜嚴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產業。篤志好學,師事九江太守房元。”

  【勵志成語解釋】:忠實於學習,很專心。

  17、【廢寢忘食】

  [出處] 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勵志成語解釋】:顧不上睡覺,忘記吃飯。形容專心致志地幹某一件事情,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了。

  18、【金石為開】

  [出處]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六:“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而況人乎?”

  【勵志成語解釋】: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被打開了。比喻只要一個人心誠志堅,努力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19、【力爭上游】

  [出處] 清代趙翼《閒居讀書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勵志成語解釋】:努力爭取達到最先進。

  20、【夜以繼日】

  [出處] 《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

  【勵志成語解釋】:用夜晚的時間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從事某個活動。

  勵志的經典成語故事精選: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書法家,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後人又稱之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世的許多書法家,能超越王羲之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他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分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

  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型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久而久之,整個池塘的水居然被染成黑色的了!不難看出,王羲之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們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觀裡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作為交換吧!”王羲之求鵝心切,便給觀裡寫了部《黃庭經》,道士則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書斷·王羲之》

  勵志的經典成語故事精選:七步成詩

  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難看出他的才華橫溢。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後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幹,陳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也並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於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於被立為太子。曹丕即位以後,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幾次想加害於他。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趁機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難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他在踱步之間成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羞愧,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七步成詩”的成語便由此而來。

  曹植文學造詣頗高,但他始終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可如此一來,就容易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這種情境下,曹植便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描寫了大量美麗的女性形象。比如《洛神賦》《美女篇》《南國有佳人》等詩歌,其中的女性不僅漂亮,有才華,而且品行高潔,富有理想,以此委婉地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世說新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