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鐘教材分析

  《花鐘》是一篇寫得很美的文章,文章結構簡單、清晰,三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以及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

  

  一、教材簡說

  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例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充套件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選入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教學中要注意的是對花的開放時間不能機械理解,不能生搬硬套到生活中去。

  二、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豔麗、甦醒、溼度、密切、關係、嬌嫩、適宜、適應、昆蟲、傳播、植物學家、修建、陸續、大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三、教學建議。

  1.教師可以佈置學生課前觀察一下家中、校園內的各種花,也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課文中涉及到的花如曇花、月光花的圖片、錄影資料。

  2.本課要求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要繼續運用前面學過的識字方法識字,利用偏旁、部件、新舊字聯絡等記認字形。注意“燥”是平舌音,“致”是翹舌音。同時,還應運用多種方式鞏固識字。比如,“我說你找”,一個同學說出課文中含生字的詞語,另一個同學在文中找出來。“我指你認”,一個同學指生字,另一個同學快速讀出來,再說出課文中的詞語或用字組詞。要引導學生分析結構、發現規律,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如,“嫩”“適”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協調。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溼”“嬌”,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豔”“強”,書寫時注意左邊稍微比右邊窄;“醒”“致”左右寬窄差不多,可在比較中書寫。

  3.課文思路清晰,語言很美。要讓學生把朗讀、理解、感悟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讀出對花的喜愛,讀出對修建奇妙的“花鐘”的讚歎。要帶著問題思考,如,植物學家修建花鐘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兒?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把學生的注意引到第二自然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不同植物開花不同的原因。需要給學生說明的是:不能忽視課文中表意較“模糊” 的詞語,如“左右、往往、有一的危險、大致”,使用這些詞“語也是一種準確的表達,是對客觀事物真實狀況的準確反映。無論開花時間,還是原因的分析,都是在一定有範圍、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的,把話說死了,看似肯定,反而不科學了。

  4.漢語具有表意的豐富性,表達同一個意思,往往有不少同義詞或不同的句式可供選用,適當變換句式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課後第三題目的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在填空,體會不同的句式表達的效果中,增強語言感悟能力,並引導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能夠遷移運用。教學時先讓學生思考第一自然段涉及幾個時間段、幾種花,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形態的。再引導學生體會下面句子的表達方法。如果把第一自然段的句子全換成“午時花開花了”,“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這樣的方式,效果會有怎樣的不同,表達則單調、乾巴、無趣牽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萬壽菊—欣然怒放/菸草—在暮色中甦醒/月光花—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縣花—含笑一現。如果有可能,教師可補充一點訓練材料。

  5.文後的兩個泡泡提供了活動的內容和要求,教師可根據當地實際,組織學生進行觀察,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的連續性,堅持觀察一段時間,一定會有所發現。四、參考資料

  曇花:仙人掌科。肉質植物,術狀。花生於葉狀枝的邊,美麗,芳香,夜開,翌晨即萎,僅數小時,故有“曇花一現”之說。原產熱帶美洲,中國各地溫室栽培,供觀賞。

  午時花:也叫“夜落金錢”。梧桐科。一年生草本。秋季開花,午時開放,翌晨閉合,花常整個脫落。原產熱帶亞洲。中國有栽培,供觀賞。

  萬壽菊:也叫“臭芙蓉”。菊科。一年生草本。夏秋開花。原產墨西哥,中國各地栽培,供觀賞。

  菸草花:茄科。一年生草本。莖直立,稜形。可制菸葉。原產熱帶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