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陝西首富的後人是什麼人

  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飾演周瑩歷史是真實存在的,劇中孫儷飾演的周瑩歷史上確確實實有這個人,那麼周瑩陝西首富後人是誰?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周瑩陝西首富後人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周瑩陝西首富後人介紹

  周瑩有兩個後人,一個是養子吳懷先,一個是養女秀翹。

  影片中,吳聘生病,周瑩為給吳聘“沖喜”而嫁給了他,那麼,現實中身為大家閨秀的周瑩又是如何嫁入吳府的?

  在涇陽有這樣的傳說,周瑩父母早逝,由其兄嫂撫養長大,17歲時由兄嫂做主嫁給重病纏身的吳聘“沖喜”。陶贊則稱,周瑩年幼就被指定了婚姻,丈夫成年重病纏身,成親後不久便去世了。

  然而,周瑩後人吳國華特意對此闢謠。她說,周瑩原來的墓誌銘寫著,吳聘和周瑩結婚3年後,吳聘才去世。吳聘和周瑩曾有過個女兒,不到一歲就夭折了,這在《吳宓日記》中有記載。吳國華說,吳聘在世時,周瑩便過繼了中院兩歲的侄兒吳玉成做兒子,改名叫懷先,字念昔,也就是她的爺爺。因為思女心切,在吳懷先10歲時,周瑩還收養了一個女兒,名叫秀翹。

  陝西女首富周瑩養子吳懷先是誰

  歷史上的周瑩家族也是陝西著名的鹽商,周瑩是紅頂鹽商周梅村的女兒,她嫁給吳聘也是門當戶對。兩個結婚之前吳聘就已經重病在身,周瑩依然對他不離不棄。誰知天有測風雲,吳聘的父親出差時遇難了,而吳聘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也撒手西去了。這時候的周瑩無反顧的承擔起了吳家的發展,並將其發展成為商業上屈指可數的商業世家之後。

  在周瑩接管吳家產業時,周瑩將吳家的一個兩歲的侄子認為義子,精心的培養這個孩子。在周瑩死後,吳先懷繼承了吳家的產業。因為受到周瑩的影響,吳先懷在發展吳家的產業時,還不忘記老百姓,當碰到饑荒時開倉放糧,當時老百姓沒有被餓死的案例。

  不僅如此,他按照周瑩的遺囑將吳家的產業都分給了窮苦百姓和吳家的人,為了支援抗日周瑩養子吳懷先捐軍響,最後他把吳家大院也捐了。他說他這輩子最敬重的是自己的養母周瑩,因為她的影響自己才會這樣會作。

  陝西女首富周瑩的傳奇故事

  宣統二年1910年,安吳寡婦周瑩去世,終年42歲。伴隨著她生命的謝幕,她將苦心經營幾十年的鉅額財產分給所有下人,土地歸村人共有。她離開周家時十七歲,在吳家度過了整整二十五年的風雨歲月。 她用自己的剛強和不屈的性格,撐起了風雨飄搖的吳家,據當地人說,安吳寡婦周瑩出殯的當天,自發送葬的四鄰鄉親約有八萬之眾,這種葬儀,在關中道上不是絕無僅有,也是空前絕後。

  儘管如此,吳家寡婦周瑩,死後也是不幸的,在她手裡修的吳氏陵園是吳氏莊園的有機組成部分,園內柏樹林立,石馬、石碑、石坊盡顯莊嚴與氣勢,到現在還顯示著不容忽視的氣派。然而她的墳塋卻進不了吳家陵園,只在陵園以東200多米的地方安葬,至今已了無蹤跡……周瑩依靠其經營積累,大量購置地產,土地多達數百畝,主要集中在安吳堡周圍,口鎮以及冶峪河畔的寇家花園一代的土地,都是為其做活的男女工匠耕種。

  為彰顯大氣,她專門派人去京城檢視紫禁城的格局,然後仿建了三進四合院,偏正共四院,稱之為吳氏莊園,極盡奢華;在安吳堡東南二公里之遙的寇家村還修了一座花園,園中亭臺樓榭,曲折遊廊,假山魚池,還修有溫室暖房……吳國華說,周瑩過繼了她的爺爺吳懷先為子。吳懷先繼承周瑩家業一生經商。吳氏莊園也在歷史的長河中剩下了中間的一院,其他的都分給了其他人。

  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這一件件義事,使周瑩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女商人”。雖然周瑩生平做了很多有益於鄉親的善事,但卻沒有得到一個善終。42歲的她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如同她的婚姻一般,她死後也是不幸的。縱然當時佔地50畝的吳氏園陵內柏樹林立,石馬、石碑、石坊盡顯莊嚴與氣勢,但卻容不下一個沒有子嗣的寡婦。據說,她最後被埋在距離吳家祖墳200米處東北方向的地下,現如今她的墳墓了無蹤跡。  清末一系列的社會動盪給秦商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周瑩死後,她的家族生意也未能逃脫時代的潮流,最終走向了衰落。而她生前所營建的商業帝國,無疑是秦商沒落道路上的一個亮點。

  因沒有生育兒女,周瑩生前過繼了吳家中院的侄子吳懷先為養子。吳懷先接手吳氏莊園後,將其捐贈了出去。1937年洛川會議後,西北青年訓練班從延安遷到涇陽,安吳青年訓練班於1937年10月開始創辦,1938年春遷於當時的吳氏莊園,並將規模擴大。

  全國各地去往延安的熱血青年都需要先到此地參加政治、軍事培訓。安吳青訓班的學員,有從敵人鐵蹄之下和淪陷區逃出來的青年,有從異鄉歸來的愛國華僑;有工人、農民、店員、小商小販;也有藝術家、工程師、留學生、軍官、士兵等。

  青訓班的學員最多時達到1500餘人,先後培訓了12000餘名學員,分別輸送到延安、抗日前線、敵後根據地、國民黨友軍等地參加和開展抗日救亡鬥爭。當時胡喬木任青訓班的副主任,劉瑞龍任青訓班教務處處長。

  正因為吳氏莊園後來成了青訓班,也才使它得以保留。安吳堡村77歲的老人吳中峰是吳家北院的後代。他稱北院當時做的四川井鹽生意,東院做的淮鹽生意,北院生意雖不及東院的大,但在當時的影響力也很大,庭院也很奢華。 但在土地革命時,除東院的房子外,吳家其他四院房子都遭到了破壞,被劃分成了小間,分給了外村來的雜姓人家。所以現在安吳堡村姓吳的後人很少,而雜姓人家居多。

  周家大院,位於三原縣城西北魯橋鎮西南約4公里的孟店村。建於清代乾隆末年嘉慶初年1787~1798,距現在約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陶贊介紹,周家原有房屋17院,當時在孟店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古建群號稱“孟店周”。清同治十一年1872因戰亂燒燬了十六院,現僅存1院,即現在的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館。

  該院為五進大院,佔地面積3206平方米,建築面積979.8平方米,在建築特點上採用的是南北結合的建築風格,座南朝北,進深71米,每進三五相間均有大門相隔,若敞開所有的中門,可一眼看到後樓,給人以清靜幽雅之感,是陝西省獨一無二的古民宅。如今只能從這宅院瞻仰從前安吳寡婦當年的風采,如今她的後代還在,宅院還在,當年的產業已經淹沒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