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我國電視求職類節目

  【摘 要】:2010年末,電視求職類節目高調亮相我國電視熒屏。嚴峻的就業壓力與缺乏求職經驗的現狀,迫使原本含蓄的東方人開始走上電視找工作。在《職來職往》等真人秀求職節目中,求職者在經歷了自我描述與高管們的層層考問之後,往往可以獲得招聘者的建議,甚至得到工作的機會。求職節目給了年輕人一個自由的舞臺。我們希望這樣具有社會公益性的節目可以越辦越好,成為我國電視熒屏上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關鍵詞】:求職類節目、《職來職往》、《非你莫屬》、面試

  1.我國求職類節目概況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大學生以及適齡人員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上一個熱點話題,如何使求職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實現很好的溝通?為了區別於平常意義上的求職與招聘、也為了給求職者一個好機會、更為了給更多年輕人提供好的建議,求職類節目就這樣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在西方,類似於《學徒》這樣的真人秀求職類節目已經為人們所接受,因為西方人從不吝惜展現自己的機會。而相對內斂的東方人,迫於就業的壓力、激烈的競爭,也開始走上電視尋找好的工作機會,就算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從用人單位或就業專家那裡得到好的建議。求職者和企業都需要這樣公平對話的機會,尤其對於求職者,能夠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示真實的自己,可謂人生重要的一段歷練。

  2.成功的範例

  現階段我國電視求職節目火爆熒屏,收視率節節攀升,其中最成功的範例莫過於《職來職往》和《非你莫屬》了。

  《職來職往》是由中央教育電視臺與江蘇衛視聯手打造的職場類真人秀節目。這兩家電視臺可謂強強聯合,教育臺本身對於求職與就業就有報道與製作的優勢,而《職來職往》的節目形式,則大大借鑑了江蘇衛視王牌欄目《非誠勿擾》。每個求職者上場放3段短片介紹自身情況與求職意向,臺下18位名企高管有滅燈的權利,如果對求職者感到不滿意或不符合求職標準都可滅燈,如最後一輪還有9盞燈亮,求職者就可以從百強中選擇就職企業。雖然有時求職者優缺點在高管面前暴露無疑,但就算最後沒有成功,也會有所收穫。高管與求職者言語交鋒、求職者展現3段短片以及最後求職者會否成功成為節目最大的亮點,往往他們求職成功的一剎那都會十分激動,因為那是另一段成功的開始,也成就了一個有理想的靈魂。節目播出伊始,就吸引了大批的求職者報名,現在節目在兩臺播出,也獲得了可觀的收視率。

  《非你莫屬》也是一檔由天津衛視打造的現今收視率頗高的求職類節目。與《職來職往》最大的不同是,節目中的求職者不單單是在校青澀的學生,有的是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幾年的年輕人,並沒有高學歷的他們所求職位往往是司機等最最基本的。節目中有一個環節叫做“談錢不傷感情”,最後一輪亮燈的企業與求職者雙方在節目中直接談論工資及待遇等問題,然後求職者再進行最終的選擇,這種節目環節設計大大保證了求職者的權力與利益,保護了供求雙方之中相對的“弱者”。

  3.火爆的原因

  自從求職類節目高調亮相熒屏之後,其收視率及社會影響力大有趕超相親類節目成為新的收視王牌之勢,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求職”是當下社會的熱點話題。眾所周知,當今社會的職場競爭愈演愈烈,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源源不斷的流入社會,而社會能提供的職業是有限的,供求關係不平衡以及就業難,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熱點話題。各種招聘會,網路求職,甚至微博求職等形式已經越來越多,電視求職這種根據熱點話題推出的節目,往往可以引起社會上廣泛的關注。

  其次,求職節目針對的受眾群很明確,即還沒有或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朋友以及渴望得到工作卻並沒有很多經驗的年輕人。對於他們而言,求職類節目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他們會從節目中獲得求職的經驗,從高管們的建議中提取對自己有用的來聽取。這一受眾群還會對節目產生強烈的共鳴,覺得參加節目的求職者和自己總有幾分相像,如果我去參加節目,我該如何定位自己,該如何面對高管的問答,該怎樣進行措辭,怎樣將自己的真實情況藝術的表達出來,自己的期望值會不會有些不切實際?此類節目還可以使年輕人瞭解不同名企的企業文化,考慮此公司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從多方面獲取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其中不乏有勇氣者報名參加節目,真實體驗一個公平的“求職環境”,優秀者還可以搏得一份滿意的工作。而且此類節目往往可以解開年輕人的一些困惑,使他們學到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社會生存法則。這樣有教育意義且內容健康向上的節目,怎麼能不受年輕人的歡迎呢?。我們也可以理解那居高不下的收視率了。

  最後,作為一個電視節目,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節目設定以及一些娛樂元素《職來職往》的節目環節設定基本效仿了江蘇衛視王牌欄目《非誠勿擾》,採取VCR自述與高管滅燈相結合的方式,且節目中供求雙方的言語交鋒也是節目的一大看點。尤其是最後求職成功選擇供職企業之後,眼神中流露出自信與欣慰,那種場景往往會讓人很感動,覺得此生所學無憾,他終於可以以自己所學為自己撐起一片天。相比《職來職往》,《非你莫屬》中的求職者更加多樣性,有一期節目中來了一位天津本地小夥,一口純正的天津味,對主持人及嘉賓的問題對答如流、妙語連珠,最後他如願得到了一份司機的工作,不僅求職成功,節目的效果也十分理想。節目播出以後,他已經成了網路上的紅人,我相信節目也因為他而增加了不少的收視率。

  4.結論

  取得一時的成績不難,難的是保持成績。要做到長盛不衰,電視求職節目就應該在節目形式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保持自身辦節目的初衷,堅持給供求雙方提供一個公平對話的平臺,堅守節目的公益性。希望此類節目再接再厲,成為我國電視熒屏上一道持久且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