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法國科幻電影發展研究

  科幻電影集科學觀念、藝術想象和電影手段於一體,從電影誕生之日起就為大眾所喜愛,並發展成為重要的電影型別。美國憑藉其資金、技術、經驗和文學積累,成為科幻電影創作的主力軍,影響力遍及全球,其他國家無法望其項背。即便如此,法國科幻電影仍然存在並發展著,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1 法國科幻電影的發展歷程

  1“科幻電影之父”梅里愛。1902年法國人梅里愛推出《月球旅行記》,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出現。

  《月球旅行記》根據凡爾納的小說和威爾斯的小說改編,影片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他又相繼拍攝了眾多具有幻想情節的影片,如《太空旅行記》、《海底兩萬裡》等。他的科幻電影典型題材是旅行和速度。

  到了20世紀一十年代,梅里愛的魔幻式科幻套路開始過時。1914年梅里愛公司破產,法國科幻電影在全世界範圍內一家獨大的局面逐步被打破。

  2“狂人科學家”不斷湧現。隨著好萊塢製片廠制度的出現和發展以及德國、英國等其他歐洲國家科幻電影的發展,世界科幻電影從20世紀二十年代起步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在20世紀20-30年代,狂人科學家以其科學工作危害人類的凶惡科學家常盛不衰。美國有《科學怪人》和《化身博士》,德國有《賭徒--馬布斯博士》,法國有《杜普博士的瘋狂》、《巴黎在沉睡》等。

  1915年阿貝爾·岡斯在《杜普博士的瘋狂》嘗試用失真的鏡頭表現了一個用射線扭曲世界的瘋狂醫生。1930年他又推出了《世界末日》,描寫一顆慧星將與地球相撞。末日來臨之際,兩兄弟橫空出世,哥哥是宗教狂人加天才,弟弟是狂人科學家,兄弟倆妄圖拯救世界道德秩序。影片結尾,只見一幅世界末日景象。

  1925年,先鋒派導演雷內·克萊爾創作了《巴黎在沉睡》,某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沉睡射線讓整個巴黎所有的人都靜止了,除了他自己及侄女,以及埃菲爾鐵塔上的看守人和飛機上的乘客。整個巴黎都屬於他們。於是這群人開始了冒險。這部片證明科幻片不一定依靠特技而存在。

  3新浪潮導演與科幻電影。20世紀四五十年代,法國科幻電影陷入沉寂。二十年時間,僅出現了由克魯佐編劇、伯提埃導演的《世界要顫抖》和安德烈的《星際旅行》。前者創造了一臺預知生命餘期的機器,後者以相對論為基礎,探討時空旅行。

  之後隨著法國新浪潮電影的興起,各位新浪潮導演紛紛涉足科幻題材,科幻電影在法國復甦。

  新浪潮左岸派導演克里斯·馬克1962年創作了《堤》,全片用靜止畫面,配上如詩如夢的複雜旁白,顯示一個角色破碎片段的記憶。在不知日期的未來,核戰使得巴黎毀滅,勝利者在地下室向倖存者進行催眠實驗,使他們進入過去或未來的時間之旅。

  戈達爾1965年創作了《阿爾法城》。阿爾法城是一座無愛無情的未來“死城”。一切須遵循一臺名為“阿爾法60”計算機統治下的“邏輯”,若有違反者,都會被槍決。人們在這裡喪失了一切人性本該擁有的喜怒哀樂,人的價值觀完全被搞亂。阿爾法城象徵著一個完全實行技術統治的世界,在這裡,男主角用愛和詩與阿爾法60相對抗,最終藝術戰勝了技術統治。

  1968年是法國科幻電影的高產之年,有四部作品問世,包括阿蘭·雷奈的《我愛你,我愛你》。該片講述男主角自殺未遂,兩名男子前來造訪,請他參加一個時空旅行的實驗,看看他能否捕捉過去的某一刻。他在穿越時間時迷失了方向,從而看到了他從前生活的點點滴滴。

  此外,弗朗索瓦·特呂弗1966年拍攝了科幻電影《華氏451度》,但嚴格意義上是一部英國電影。

  4法國科幻電影的三駕馬車。從上世紀十年代開始,呂克·貝鬆、恩基·比拉和讓-皮埃爾·熱內陸續嶄露頭角。三人對科幻題材青睞有加。

  呂克·貝鬆1982年以科幻片《最後決戰》亮相國際影壇。1997年《第五元素》問世,在全世界取得成功,全球票房突破26000萬美元,成為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法國科幻片。

  電影故事發生在2259年的紐約,宇宙之中的邪惡力量想統治地球,人類將萬劫不復。外星善良勢力派來地球拯救人類和宇宙的“第五元素”被惡勢力擊落。但最終人類復原了“第五元素”,將惡勢力摧毀,拯救了人類。

  和傳統法國導演不同,呂克·貝鬆弱化了以往法國科幻電影所強調的人文關懷精神,注重娛樂性和電影技術的應用,使得《第五元素》成為在科幻電影的高科技時代達到好萊塢科幻片水準的歐洲作品。2014年他又推出了《超體》。

  恩基·比拉是著名的科幻漫畫家。,他的電影《邦克宮飯店》問世。在一個獨裁的虛幻世界裡爆發了了叛亂,推翻了現有體制,達官貴人們逃往地下深處的邦克宮飯店,沒有了元首的統治和領導,這些人何去何從?1996年、2004年他又分別拍攝了《記憶喪失的男子》和《諸神混亂之女神陷阱》。

  讓-皮埃爾·熱內1995年推出了《童夢失魂夜》。故事發生在一個奇幻城市,怪博士因無法做夢而飽受折磨,他指示手下的克隆人綁架城中的孩童,通過一個怪異的機器來竊取他們的夢境。可是,所有的美夢到了他這,均變成噩夢。導演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構築了一個正邪混雜但善良不滅的華麗夢境。1997年他去好萊塢拍攝了《異形4》。

  2 法國科幻電影對世界科幻電影的影響

  從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法國科幻電影涉及的題材十分豐富,包含空想或反空想、太空片、妖魔鬼怪、侵略片、機器人和自動機、時間旅行、災難片等,無論從題材還是創作方法,對世界科幻電影產生了重要影響。

  1開拓了眾多科幻電影型別。科幻電影最早在法國起源,從源頭影響了世界科幻電影的發展。比如,自梅里愛《月球旅行記》後,表現太空旅行的內容在科幻電影中層出不窮,經久不衰;在梅里愛電影裡出現的“暴眼妖怪”維形,為以後“狂人科學家”登上銀幕奠定了基礎;阿貝爾·岡斯的《世界末日》對後來末日題材的影片產生了巨大影響;《巴巴雷拉》在科幻電影史上第一次把科幻和情色相結合。

  2與好萊塢不同的創作方式。好萊塢科幻電影注重傳奇的情節、快捷的節奏、驚險的動作和氣氛的渲染,高投入和高科技下,使得絢麗的畫面和無與倫比的特效震撼人心。與之相比,法國科幻電影節奏較慢,不追求故事的跌宕起伏,更多追求理念、意識和情感的表達,軟科學題材更多。這在新浪潮導演的科幻電影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對於他們來說題材更多是表達他們道德焦慮與人文關懷的手段,而不是單純講述與未來科技有關的故事。法國科幻電影特效相對簡單,大多以理念取勝。如在《阿爾法城》中,完全沒有未來型裝飾和道具,它是在巴黎的實震中拍攝的。法國科幻電影為世界科幻電影提供了好萊塢之外的創作方式。

  目前,世界範圍內沒有哪個國家的科幻電影能和好萊塢抗衡。為了能在世界電影商場上進一步拓展,法國科幻電影從2000年以後加快了和其他國家合拍的步伐,如加拿大、西班牙、英國,甚至是和好萊塢,希望通過合拍加大投入、擴充套件市場。合拍模式能否打破好萊塢的壟斷還是個未知數,但是隻要是科學觀念、藝術想象和電影手段完美結合的科幻電影必定為觀眾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