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科幻電影與設計

  中國為什麼缺少科幻電影?西方科幻電影裡的設計元素與現實設計有何關係?

  本人認為中國科幻電影的缺失有這幾方面因素:其一可能是因為中國自身文化對國人的慣性思維方式的影響和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模式導致“知足常樂”的心態,所以相對不夠開放進取的文化因素是導致中國缺失科幻電影的原因之一。其二是中國明朝中後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與外界隔絕,西方的工業革命爆發以及後來的技術革命使西方科技大發展,人民的科學意識也提高,他們的文化也在科技的影響下蓬勃發展,產生科幻電影以及高質量科幻電影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那時中國的資本主義和科學技術發展卻在走下坡路,導致中國百姓與世界先進技術文化脫節,科幻電影自然也就缺失了。

  至於西方科幻電影裡的設計元素與現實設計有何關係,本人認為現實設計是電影裡的基礎,電影裡的科幻設計是通過現實設計汲取靈感而得到的藝術性作品,而電影裡的科幻設計的產生又促進了現實設計的進步,使現實中產品向更為來化發展。

  例如:當今市場上的手機產業已經發展得很好,技術相對較成熟,造型也更美觀,功能更是多元化,打電話、發簡訊的“行動電話”是曾經的通訊主流,但當今這些功能已經不是檢驗一部手機的好壞、價效比的價值尺度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潮的上網、遊戲、微博、下載、應用程式、掌上商業助理、線上炒股……等功能,並且操作起來也更人性化,面板的主題也更符合人眼的視覺習慣,表面材質也更舒適。

  而在科幻電影《X戰警2》中羅根手中拿的“手機”卻與現實的手機背道而馳,它造型簡單,只有通話和留言功能,造型也比較簡單,只是看上去不像現在人們印象中的手機造型,顯得更前衛一些,頗有科幻的藝術味道,材質就更簡單,就是純金屬材料製成。影片中的“手機”的造型大致源於現在生活中的手機形象,在電影中,設計師通過藝術的想象力,感性地改造了手機,使它成為影片中的形象,對功能的設計則是有極強的針對性而不是廣大民眾,設計師們通過對影片情節的分析和對人物的瞭解設計出只對他們本身劇情需要的產品,比如它的功能就比較單一,恢復到傳統的“行動電話”的基礎,但是考慮劇情需要,僅是通話和留言功能卻被設計師們放大了,此項功能更多了對使用者的尊重,使使用者更方便快捷地聯絡需要聯絡的人,更加人性化。這些科幻電影中的元素雖然在現在階段可能不會有能力製造出來或者欣賞水平不夠快速提高,但是它們會成為諸多設計師和科學家們的關注的物件和研究目標。曾經許多發明或設計都僅僅是停留在“概念”上,而現如今已經成為現實。比如自行車的發明解決了人力行走或動物拉力的運輸方式,後來汽車的發明更是統治了人們對出行方式的概念,這在很久以前是不敢想的,但如今實現了。再比如現在飛機已經成為人們交通運輸的重要手段,而很早人類的“飛天夢”僅僅是個夢,更何況現在極具規模化的產業,在那時的人是想象不到的。

  所以想象力和感性的設計的靈感來自“夢”和現實中已有的而又不夠設計感的產品不過要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和邏輯,而設計出來的新型概念產品終會刺激科學的發展並將它實現。電影則不脫離其義,科幻電影的設計來自想象和現實生活中的產品,而這些只在熒屏上出現的設計定會引起設計學界的關注,二者互相影響,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