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政治感悟親情孝敬父母教學設計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讓學生感受愛、理解愛、孝敬父母是一切美德的生長點。作為開篇,本單元的教育意義非常重要。第一課《愛在屋簷下》共有三框內容,第一框我知我家,第二框我愛我家,第三框難報三春暉。第二框、第三框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父母的付出,將孝敬父母落實到日常行為中。

  二、學情分析

  1.部分學生受到父母的很多呵護而不知溫暖;忽略父母的愛心,對親情感受不深;甚至對父母愛的言行不理解。

  2.部分學生懂得孝敬的道理,但不知如何孝敬。

  3.有的學生認為孝敬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且不能主動踐行或持之以恆。

  4.學生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對“孝”的理解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回憶、舉例說出父母之愛的事例,歸納孝敬父母的做法。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理解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提高孝敬父母的行為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感悟父母之愛,從情感上更加熱愛父母、關心父母,並落實到日常行為中,養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進而關愛他人、服務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設計目的

  1.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將學生人人知曉的“孝敬”的道理能夠通過學習落實到行動中。

  3.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絡,增強教學時效性。

  五、設計依據

  1.課標依據:“交往與溝通”1.3“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長輩”,“增加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與能力”。

  2.理論依據

  1《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

  2《北京市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意見》要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英雄人物和先進人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入腦入心;樹立同伴榜樣;引導學生從我做起等等。

  六、設計特點

  1.注重傳統文化的積累與運用,實現思品人文性的要求。

  2.精選教學資源,服務教學主題,增強課堂實效。

  3.關注學生情感體驗,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重在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七、教學過程

  [匯入]

  微視訊:“女孩與爸爸的對話”

  女孩:爸爸,那是一隻什麼鳥呀?

  爸爸:那是一隻喜鵲

  女孩:喜鵲吃不吃糖葫蘆呀?

  爸爸:它不吃。

  女孩:為什麼它不吃糖葫蘆呀?

  爸爸:因為它不聽話。

  女孩:它為什麼不聽話呀?

  爸爸:因為它總喜歡在外邊玩,不回家。

  女孩:它為什麼不回家呀?

  爸爸:因為它長大了,就忘了回家了!

  女孩:它為什麼忘了回家?

  爸爸:小喜鵲長大了,它就能夠自己飛走了,它就飛呀飛,一直飛到很遠的地方。

  教師提問:看完視訊你想到了哪些詞彙?

  教師提問:視訊中爸爸說“小喜鵲長大了,飛走了,忘了回家”,這是什麼心態?

  教師:讓我們藉助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一詩,探尋片頭父母給予我們的愛──第1課《愛在屋簷下》感悟親情回報父母。

  [新課]

  第一課 愛在屋簷下

  感悟親情 孝敬父母

  一、父母之愛

  1.孕育之愛

  感受古詩:

  教師與學生感受詩的前兩聯:“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教師提問:短短兩句詩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學生回答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分享:父母孕育之愛的事例

  教師:雖然父母的具體做法有不同,但父母的感受都是一樣的,歡喜、期盼。我們把父母給予我們的這種愛叫“孕育之愛”。

  2.養育之愛

  教師與學生感受詩的後四句: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教師提問:這又是怎樣一幅畫面?──學生回答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分享:父母養育之愛的事例

  教師總結:父母對我們的愛,不僅包括經濟上巨大的付出,還包括父母對我們生活冷暖上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把這種愛稱為“養育之愛”。

  3.培育之愛

  事例介紹:

  出示圖片:2013感動中國人物姚厚芝,身患絕症,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只為給孩子留下學費。

  教師提問:姚媽媽對子女的又是哪種愛?──學生回答

  教師:父母特別關心我們的精神世界,希望我們品行端正、希望我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希望我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父母對我們的這種精神上的關懷就是“培育之愛”。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分享:我的父母是怎樣培育我的?

  視訊:抗戰將領家書

  思考:抗戰將領對孩子的愛與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否一樣?──學生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抗戰將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信念。

  二、回報之愛

  說文解字:

  教師與學生觀察古今“孝”字的寫法,並瞭解“孝”的寓意。

  視訊播放,進一步理解孝。

  教師: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古代就有24孝的故事,也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樹立典範,更有時代的楷模。

  孝敬父母也是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四十九條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教師與學生繼續感受古詩: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教師提問:這又是怎樣一幅畫面?──學生交流

  教師提問: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學生交流

  教師與學生繼續感受詩中的最後3句: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教師:面對父母之愛,不做小燕子、不做劉叟,我們應怎樣做?──學生交流發言

  教師與學生共同概括孝敬父母的做法:從行動上幫助父母、從精神上關心父母、從態度上尊敬父母。

  教師出示照片──學生們敬老院志願服務

  教師採訪志願服務的同學,激勵學生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品德。

  [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藉助《燕詩示劉叟》共同學習了第1課《愛在屋簷下》的相關內容。希望同學們透過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過程,體會父母對我們的孕育之愛、養育之愛、培育之愛,從而養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進而關愛他人、承擔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八上政治感悟親情孝敬父母教學反思

  這一知識點是歷年來中考的重要考點,也是對學生實時進行美德教育、培養感恩意識的最好時機,是幫助學生了解父母體貼父母的好機會。也是拉近師生之間距離進行心靈交談的最佳時機。該怎麼上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

  首先, 我以韓紅的歌曲《天亮了》作為匯入,在聆聽歌曲的同時,以飽含深情的聲音介紹這一歌曲背後的動人故事,用意在於讓學生有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在感動之餘,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的發言很積極,情緒也很激動,全是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並表示以後再也不惹父母生氣了,要好好孝敬父母, 讓父母開心。我在此進行總結:父母之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因此,我們要孝敬父母。於是進入新授部分。在為什麼要孝敬父母這一問題上,我先讓同學們回憶父母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讓學生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在這一環節,我還結合一些重大例項倆說明父母之愛的偉大。如暴走媽媽等。然後再引導學生根據事例從理論上總結要孝敬父母的原因。在如何孝敬父母這一知識點上,我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從點點滴滴中去孝敬父母,體貼父母。從而讓學生明白,孝敬父母,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孝敬父母,永遠不嫌早,不必轟轟烈烈,只求實在安心。在這個環節, 也沿用了田世國捐腎這一事例,在讓學生感動的同時,也讓學生思考,我可以為父母做些什麼?

  這一課上完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回家後要向爸媽表示感情之情,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好好孝敬父母。

  總體而言,這節課達到了預期效果。但如果能使用多媒體教學,並更多的結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感想體驗的話,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