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同學們看完開學第一課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精選

  今年是長征勝利八十週年,我們歌頌英雄,學習長征精神,那什麼是長征精神?無論是紅軍叔叔們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還是翻雪山、過草地,無不體現出英雄們在面對各種困難、險境時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對於我們小學生,長征精神就是克服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遇到難題,就等著老師或父母講,從不動腦筋思考;在學習上,碰到一點兒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難而上。紅軍長征之路坎坎坷坷,我們青少年的學習之路也並不平坦。長征雖然結束,但長征精神卻永存。我們要傳承長征精神,努力學習知識,不怕困難,勇於翻越學習中的一座座山,一條條河,為自己的理想持續不斷地努力,像長征一樣,直達完全的勝利。

  學習是一座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是新高度。我能!

  推薦

  觀看了2017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之後,我對長征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今天,我們重溫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15年前,她收養了她,給了她一份無私的母愛,一個溫暖的家。3年後,她癱瘓在床,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全部的重任,也同樣用無私的愛照顧了她12年。她們就是孟佩傑和她的養母劉芳英。

  “別說不是我親生的,就是親生的也做不到這一點……”這是劉芳英的感慨。仰臥起坐每天200個,伸腿每天240次,捏腳每天30分鐘。這樣的動作別人也許一天也堅持不了,而孟佩傑卻堅持了12年。從8歲起她就自已一個人買菜,一個人做飯,一個人挑起家中全部的家務,每天都要忙到晚上9點鐘,這是我們現在任何一個15歲的初中生都難以做到的。但她卻一直都是幸福的,是親情讓她幸福,是感恩讓她幸福,是奉獻讓她幸福。

  主持人曾問過佩傑她的幸福是什麼,佩傑不假思索得回答道:“只要媽媽每天都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那就是我的幸福。”

  是啊,只要自己所愛的人幸福那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開學第一課2017觀後感劇情。

  其實幸福並不是奢侈品,只要你留心感受,就會發現我們也經常與幸福相伴。小時候,我就把幼兒園裡老師獎給我的糖果和媽媽一起分享,看著媽媽把那顆再平常不過的糖果當作稀世佳餚來品嚐時,我發現了幸福;長大後,一次母親節那天我用自己的零花錢為媽媽買了兩朵玫瑰,看著媽媽一邊笑著一邊將那兩朵玫瑰插進她心愛的花瓶時,我體會到了幸福;現在的我,為了經常看到了媽媽幸福的笑臉,我就會在夜間多看一會兒書,多做一些練習。努力地在學習上爭取更好的成績,因為親情我懂得了如何感恩,如何把握住幸福……

  弗洛姆曾經說過:“人並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快樂。”付出得越多,得到的幸福和快樂也就越多。也就是因為這樣,佩傑才會懷著感恩的心用12年無私的愛與奉獻來回報養母對她的3年養育之恩。也就是因為這樣,才讓我漸漸明白什麼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