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學創業的故事

  並不是擁有高學歷的人才可能會成功,成功的途徑有許多。不知道您聽說過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我叫塗巨集剛,於1975年出生於166團五連的一個工人家庭,目前事業上也算小有成就,回憶一路走來的歷程,感慨萬千。1992年由於家境不好,初中沒畢業的我就輟學來到塔城打拼,原因非常簡單——不喜歡聽見父母在耳邊不停地嘮叨,一心只想脫離父母的管束。

  我想掙錢,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創業的路程並不是我幻想的那樣一帆風順,相反非常的艱辛。記得剛離開家的時候,我先賣過菜,賣菜是一樁辛苦的差事,每天早上天剛矇矇亮就得起床,餓著肚子到市場去批菜,然後像黃牛一樣套上沉重的負荷,伴著推推車吱吱的響聲,劃破了黎明前最後的寧靜。之後就開始了一天的吆喝,夏天臉上滾落著豆大的汗珠,身上衣服不知道什麼時候早已溼透。冬天滿手都是凍瘡。就這樣每天掙來的錢也只夠維持基本生活,我熬著、扛著、頂著,心裡一直想著過段時間就會好的,就會好的......

  由於長時間的體力透支和營養不良,最終還是住進了醫院。遠在166團五連的媽媽為了給我送錢治病,早上天不亮就出門了,踩著厚厚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步行了6個多小時,輾轉坐上了線路車,到醫院已是下午五點多,媽媽看見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兒子不怕,媽媽給你送錢來了”我的淚水第一次在眾人面前落下,哭的像個襁褓中的嬰兒。

  那時,我在心裡就默默發誓一定要扛下去,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後來,我又擺過檯球案子、打過短工等等,直到學會了電焊,開了第一家自己的小作坊——製作門窗,賺到了第一桶金,就這樣平平穩穩經營了五年,有了一定的積蓄。但2000年一次錯誤的投資使我變得一無所有,外債高達500多萬元,一度想要放棄的我想到了年邁的父母,就想一定要扛下去。

  2001年我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幹起了老本行——製作門窗,記得那時跑業務全靠自行車,一騎就是幾十公里,到了地方要是人不在,一等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還經常被人轟出來,每當這時候,我就默默地對自己說:“塗巨集剛,你行得”。就這樣我堅持白天跑業務,晚上加班幹活,有時候一干就是半夜,看著事業一點點變大,再苦再累都不覺得。我沒日沒夜,一堅持就是十幾年,直到現在有了自己的4個企業塔城市萬祥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塔城市北園生態園開發有限公司、塔城市龍金塑鋼門窗有限公司、塔城市大唐傳媒有限公司,並都任董事長。

  我想說只要堅持,永不放棄,心中的目標就會實現。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形容創業,其實我們都是在講一件道理,就是活著、更好的活著,活到我們想要看到自己最滿意的那一天。

  在兵、師、團黨委的大力支援下,我現在又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創業,就是162團一連歡樂谷,總投資預計5億左右。我搭建好了平臺,希望有志青年和我一起進行創業,朋友們,歡迎你們的到來。

  篇二

  不是老闆椅太大,而是陷在裡面的人過於瘦小,頊世棟從父親的辦公桌後面彈起來,"還是我的椅子舒服"。

  這個21歲的小青年喜歡開車,也喜歡美食,會駕著自己的凱迪拉克一口氣跑倆小時去中意的館子吃魚頭。他的父親是位成功的商人,但並非是他可以隨心所欲吃魚頭的原因。也許5年後他的財富和影響會超越父親,這將成為他向父親致敬的最佳方式。

  發生在這對父子身上的有趣故事,因為暗合了企業家們對子女的教育和財富傳承這樣的話題,而變得生動起來。父親為兒子搭建了一個遠高於自己的起點,並從感性和理性上培養兒子的商業思維,而兒子選擇了輟學、創業,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國際化團隊、新的商業觀--21歲的兒子已經繼承了父輩商業上的基因。

  輟學

  在江蘇常州這個悶熱潮溼的清晨,按照母親的規劃,頊世棟應該行色匆匆走在位於某個遙遠城市名牌大學的林蔭小路上。而如今,頊還在離家不遠的一座寫字樓裡,徹夜未眠,面前一堆品牌推廣計劃和五顏六色的宣傳頁,房間裡沒有空調,手邊一盒面巾紙是用來和汗水作戰的惟一武器。

  在一年的時間內,頊世棟為父親頊同保拉來了數以千萬的訂單,但他現在正為自立門戶做準備: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他建立的凱安斯服飾有限公司的第一批產品就將進入市場。

  頊同保1991年成立東華紡織集團,把坯布和棉紗生意在國內幾乎做到極致,但直到2002年二次創業,打響"頂瓜瓜"彩棉服飾品牌,他才聲名鵲起。"頂瓜瓜"每年超過500%的銷售增長速度令人側目,進入商場20年的頊同保開始頻頻出席各種創業論壇傳經授道。

  對頊同保的妻子劉小珍來說,2002年最難忘的事並非丈夫的事業提升了一個音階,而是兒子要給學業打一個休止符。

  高一結束,頊世棟對自己說"去創業吧,不然就太遲了"。他告訴父親:我不想去學校了。頊同保吸完一支菸,又點燃一支,透過繚繞的煙霧,瞪得頊世棟心裡只發毛,突然,他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好啊,什麼時候辦手續?"

  但是,劉小珍卻無法接受頊世棟的選擇,頊世棟所就讀的常州高階中學是江蘇省四大名校之一,而頊的成績一直居於班級前五名,"我希望他一直讀下去,讀完本科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在最高學府,讀到最高學位。"劉小珍1981年就與頊同保在河北老家經銷服裝,一路打拼過來,"太累了,我不希望他走我們的路。最好畢業之後考個公務員,有我和他爸打下的家底,還不能舒舒服服過一輩子?"

  要找一箇中途輟學而最終事業有成的例子已經越來越容易,但無論比爾·蓋茨還是韓寒的故事都無法說服劉小珍,"他們都不是我兒子,我只對你有發言權"。頊同保建議舉手表決,劉小珍早就曉得爺兒倆一個鼻孔出氣兒,根本不上這個當。

  頊世棟先斬後奏,再也不去學校了。劉小珍落了幾滴眼淚,頊世棟記憶中這是第一次看到母親的淚水,他有些惶恐,和母親細細地談:自己並非不喜歡讀書,只是不喜歡在學校讀書,而且在外面磨鍊一陣肯定要再回校園。

  頊世棟開始拜訪常州各家名企,頊同保在常州商界人面足、人緣好,兒子出門後他先一通電話打過去做鋪墊。

  而這個17歲少年也拿出了同齡人罕見的耐心與謙虛,逐家去看,去問,瞭解這些企業的加工流程、部門間人員配比,晚上回來就在飯桌上向父親請教,頊同保從不以自己的結論做為討論的終點。

  "老頊,兒子是根好苗,"頊同保開始頻頻接到這樣的電話,他沒有告訴頊世棟,卻美滋滋地和妻子講了。"小孩子家氣盛,讓他玩幾天吧。"劉小珍說,"他要再不吃早飯就出門,我可要找你算賬。"

  赴英

  2004年秋,頊世棟赴倫敦留學,上飛機之前頊同保叮囑:"可以打工,但洗盤子這種活一定不要幹。它能夠鍛鍊吃苦耐勞,但你接觸不到打高爾夫的人。"

  頊家的財力能夠支撐頊世棟輕鬆規劃人生,頊世棟對英國排名前十位的服裝公司早已瞭如指掌,到英國後還沒有把倫敦大學的椅子坐熱,就準備去接觸這些大公司中打高爾夫的人,並計劃成立一個服裝貿易公司,但向父親開口借本錢時,卻被一口回絕了。

  "我爸爸的心理很難琢磨,無論我要做什麼事他都說,'你看著辦吧',但絕不會把路為我鋪得太平,偶爾還會和我暗中'較勁'。"儘管頊同保在英國交遊廣闊,卻就是不給頊世棟介紹任何關係。

  頊世棟第一次為錢苦惱,他開始嘗試零成本做一樁生意,走進倫敦的商業區內一家一家服裝店,推銷父親的產品,同時暗暗比較店面大小、管理方式、進貨渠道。這並非聰明的做法,在一個紳士風度已經滲透入商業氛圍的國家,身穿休閒服,沒有提前預約就冒然拜訪,被視為一種野蠻的業務方式,"NO"成了灌進頊世棟耳朵最多的單詞。

  頊世棟給自己打了個包裝,穿上名牌西裝,帶上精美的名片再次出現在倫敦商業街區,這次他順利地越過店員直接找到經理,但獲得的是更加禮貌的拒絕。

  頊世棟把在倫敦被100家店鋪拒絕的經歷通過QQ告訴父親,頊同保打字最初就是"一指禪",兒子出國之後,他打字速度進步飛快,鼓勵的話時常翻新,可仍然不願意給兒子提供實質性幫助。

  在與頊世棟差不多的年紀,頊同保背了一隻編織袋,從上海、江浙一帶買進因款式過時而降價的衣服到石家莊擺地攤叫賣,期間的辛苦自不必言。就是兩年前剛剛進入彩棉領域時,也發生過大股東突然抽板,合資公司被賣了而他這個副總裁還毫不知情的變故。頊世棟所遭遇的冷

  落與挫折,對頊同保來說還過於渺小,"讓他成功不是我的目的,否則我把產業分給他一塊,或者直接派最有能力的助手過去,在倫敦租一個辦公室不就行了。"頊同保說真正的用意在於讓頊世棟學會碰壁。

  但是,頊世棟碰壁的勇氣還是超過了父親的預期。這個毛頭小夥三次拜訪中國駐英大使館商贊處,前兩次差點被保安拎出去,第三次硬是成了座上賓。

  生意做了沒兩個月,頊同保問兒子有什麼感覺,頊世棟說中國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太低,但誠信成本太高了。頊同保心中暗喜:這小子摸到門道了。但頊世棟還有下文:集團公司內部就有人砍我一刀。凱安斯的部分產品暫時掛靠在東華生產,頊世棟一算成本,比拿到外面的工廠代工要高30%,"這裡面有貓膩,說白了就是對我的挑戰"。如果頊同保出面三言兩語就可以擺平,但他告訴兒子,"這很正常,你自己去處理吧。"

  "不能就此把對方開除了吧",知父莫若子,頊世棟曉得父親是在磨自己的火性,"牽涉到集團層面的關係,頭腦一熱帶來的損失就不止那一點小回扣了。"

  實際上,頊同保在默默注視兒子的一舉一動。有一次,父子兩人和凱安斯營銷總監馬強一起上電梯,出門的時候頊同保落後一步,把馬強拉到一邊,壓低聲音問:"小馬,公司有困難嗎?需要幫助嗎?"

  "頂瓜瓜"彩棉火了之後,頊同保應酬越來越多,但他儘量不安排在晚間,實在脫不開中途總要打幾個電話回家,如果頊世棟還沒有回來,他就可以多待一會兒,否則的話要力爭早點"散場"。父子倆在一起不一定探討什麼問題,有時也就是打打撲克,下下象棋。

  一天夜裡,頊同保發現兒子失眠了,倆人坐在客廳聊天。原來不久前頊世棟在中央電視臺參加了一期節目錄制,結識了曾登上《中國企業家》雜誌《生於'80'年代》封面文章的幾個年輕人。頊世棟搬著手指給父親算:我和他們差幾歲,資產還差多少,這幾年怎麼佈局才能超過他們。"有想法,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樣把一件大事和自己聯絡起來。"老頊有些自得。

  成長

  真正讓劉小珍覺得"這孩子"長大了,源於頊同保給兒子設定的突然襲擊。

  2006年5月,頊氏夫婦與頊世棟一起參加在北京大學舉辦的2006創業中國高峰論壇,之前沒有安排頊世棟發言,但開場5分鐘後,突然把毫無準備的頊世棟請上臺去。劉小珍從沒見過兒子在公共場合發言,而且話題是他根本不曾遇到的融資問題,手心裡捏了一把汗。

  沒想到頊世棟侃侃而談,劍走偏鋒,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起了"利用人才來融資",而且包袱不斷,短短三分鐘引來了四次笑聲。

  "我母親老覺得我沒文化,在她的觀念中,沒文憑就是沒文化。這次下臺之後她對我父親說這孩子'還是有點文化的'。"他們母子還不知道頊同保早已被告知大會上將有頊世棟的演講。這次考驗之後,頊同保也開始從對等的角度思考兒子的意見。

  每天早晨用英語開會,週末組織郊遊,還有自己的歌手,凱安斯這個團隊讓頊同保感覺新鮮。管理方法上父子時有分歧,但頊同保發現自己被說服的次數越來越多,"對他的觀點甚至有些依賴了。"

  頊同保性格溫和,集團裡普通員工也可以隨時找他聊聊,但有時與下屬意見不一致,他也會採用強制性手段,用結果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我們這一代做生意的人,差不多在內部的威信都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的。"

  不過,他發現頊世棟總是採用說服的方法來化解矛盾,而且很少認為員工做錯了事,僅是說"我們想法有差異",頊同保感覺比自己的手法更高一籌。

  在生產管理上,頊同保建議凱安斯這一塊可以做大,搞大規模的服裝工業園正是他和同行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最有效的做強方式。而頊世棟的看法截然相反,他認為應該建立100人一小塊的生產連鎖。生產連鎖的概念頊同保聞所未聞,又沒見哪本教科書寫過,頊世棟卻拿出了一套自己的模型,"我還真當回事了,琢磨了一個多月。"

  但是,頊世棟不會在非家庭環境向父親提意見,而且也不允許凱安斯員工在公共場合評論東華紡織集團的管理。"要尊重爸爸的權威,另外我們自己還沒有做好,評價集團也會引來閒話。"

  頊世棟是頊同保次子,哥哥頊棟在加拿大讀書,喜歡開飛機、潛水,志向是進入投行工作,"打虎親兄弟,將來一個搞投資,一個搞實業,完美搭檔。"頊棟並不介意弟弟出了更多風頭。

  頊同保45歲,正當盛年,自己的事業還未達頂峰,更沒有想過繼承人的問題,但對兒子財富觀的培養從生意剛起步就已經開始了。兩兄弟個子還沒有桌子高的時候頊同保就帶著他們出席各種商業場合,而且會詢問他們對別人的看法--"你們覺得今天見的那個叔叔怎麼樣?"

  "說真的,他頊世棟還想將來收購我呢。"頊同保對這一天似乎有點期待。

  "我沒那麼說過,真的。"頊世棟撓了撓頭皮,像聽了一個有些尷尬的笑話。

  篇三

  當年考上高中後,許前因為家裡拿不出600元的學費,不得不選擇了輟學。在輟學的第二年,她來到大西路郵局做起了賣郵票的臨時工,但是3年後,因為文憑不達標,許前被迫下崗了。“上學沒有條件,打工都嫌文憑低,我真不知道以後的路要怎麼走下去。”當時,年僅20歲的她對前路充滿了迷茫。

  一個偶然的機會,許前進入張家港一家生產醫療器械的校辦工廠打工。進廠後不久,她就發現,當時全國生產醫用高分子導管的企業僅此一家,產品供不應求。“當時我就想,既然產品這麼暢銷,我能不能也辦個工廠生產這類產品呢。”此時的許前,萌生了自主創業的念頭,帶著這樣的想法,她把廠裡的工序都幹了個遍,當她掌握了所有的工藝流程後,許前覺得自己創業的時機到了,於是她辭去工作,回到了老家。

  可是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謂是困難重重,尤其她要做的又是門檻很高的醫療器械產品,擺在許前面前的,首先就是資金關。“我動員父母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又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賣掉了,然後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不少。”然而,許前的舉動,卻換來了母親的不解,一直務農的母親認為,一個女孩子家安穩地找份工作,然後嫁個好人家才是她應該走的路。幸好在父親的支援下,許前繼續著自己的創業夢想。

  按照國家規定,醫療器械產品生產企業必須要有達標的淨化車間,可是以許前手上的資金,哪有能力去建呢?鎮黨委和政府在許前創業遇到困難之時幫助她徵了4畝地,貸款資金130多萬元。到2001年,廠房新建完成;2002年,許前終於通過江蘇省藥監局批准拿到了生產許可證和產品註冊證。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尊重,許前以父親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醫療器械廠。

  創業路上的艱辛

  廠子建起來了,馬上就面臨產品的問題。“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生產的就是和以前我打工的那家廠一樣的產品,但我覺得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產品。”新產品從哪裡來?買現成的專利手中沒那麼多錢,憑自己的文憑搞開發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怎麼辦?”許前不止一次地問自己,沒有其他辦法,只能靠自己。於是她花大量的時間參加各類學習培訓,通過自學,先後拿到了大專和本科文憑,還拿到了國家內審員資格證書。

  “我們的產品主要是針對腎臟移植和膀胱切除手術的,是植入人體內的,肯定需要大量的臨床試驗。”想要研發產品,就要和知名的醫院打交道。這些權威的醫院遠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從2006年開始,許前一次次地跑各大醫院,聯絡專家。被回絕,甚至被拒之門外,她不氣餒,在她的堅持下,一條研發之路終於打開了,讓她得以向專家請教醫療器械產品的風險和需求,並進行長期的臨床試驗。她先後開發了4種新產品,全部通過省藥檢所檢驗。前年和去年,她分別研發出了尿動力測壓管和直腸測壓管,填補了目前國內的空白,並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我一個輟學的人,現在也能發明新產品了。”研發的成功,讓許前十分自豪。目前,她企業中已經有專門的研發團隊,和權威醫院建立了合作研發的模式。

  產品是生產出來了,但好景不長,銷售又成了“攔路虎”。“因為是新產品,很多醫院連試用的機會都不給我們。”為此,許前十分著急,有一次,她瞭解到揚州有一家業界很有名氣的醫療器械廠,許前就想去“取取經”。然而,她第一次去,就因為是同行而吃了“閉門羹”。第二次去揚州,對方老總外出了,在等了三個多小時後,被告知要下班了,她只好無奈地回來。“那時候我還沒有自己的車,每次都要先坐車到鎮江然後再轉車去揚州。”心有不甘的許前第三次再去時,老總正在開會,“當時心裡面很不安,但我又不想放棄。”在足足等了兩個小時後,老總散會後看到了還在堅持的許前,終於被她的堅持打動了。

  “他告訴我,要想把企業辦好,首先要保證產品質量,其次要加大宣傳力度,最後要做好售後服務。”在傳授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後,這位老總被許前的創業熱情打動,決定幫她先代銷產品。不久以後,許前的產品打開了銷路,她和這位老總也成了商業上的摯友。

  堅持為貧困學生捐資助學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許前又通過網路把產品推向了市場。目前網上的銷售量已經佔到了全部銷售量的四成。經過不斷的努力,許前廠裡的員工由原來的3、4人發展到現在的40多人。

  多年來,許前始終不能忘記當年因為600元而輟學的往事。她堅持為貧困學生捐資助學,資助茅山老區的教育事業,遇到鎮上修公路、搞建設,都在第一時間出資贊助。

  “沒什麼大道理,就是希望少一點像我這樣因為幾百塊錢而輟學的孩子。” 而她也先後獲得了市、區兩級授予的“十佳創業好青年”、“鎮江市大愛之星” 、“鎮江市十佳創業典型” 、丹徒區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等榮譽。

  面對未來,這位執著而堅定的女性希望能研發出更多新產品、能夠申辦成高新技術企業、帶動更多的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