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故事

  不要輕易用過去來衡量生活的幸與不幸!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綻放美麗的——只要你珍惜。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我只做沒把握的事兒

  王文華,臺灣著名作家,斯坦福大學企業管理碩士,他在很多領域都有自己的建樹。問及為何總是如此經歷充沛且保持鬥志的原因,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做的事情,沒一件是有把握的。”

  佛經上有一個故事,有兩個和尚,一窮一富,都想去南海朝聖。富和尚很早就存錢,窮和尚卻帶著僅有的一個缽盂就上路了。過了一年,窮和尚從南海朝聖回來,富和尚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完成。

  富和尚問:“爾困,何以往南海?”

  窮和尚答:“吾不往,則終日癲狂,行一步則安一分,爾穩重,故爾在。”

  所謂十拿九穩的事情,往往是獲得回報最少的事情。要做,就去做那些沒有把握的事。

  你覺得沒有把握,別人同樣覺得沒有把握。但是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永遠只能看著別人的成功,風險與收益向來是成正比的,投資是這樣,生活也是如此。

  篇二:年齡問題

  朋友在法國巴黎碰到了一件趣事:和導遊、妻子一起去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門口的工作人員卻只肯賣給他們兩張門票,原因是工作人員認為他的妻子還不到十八歲。我這位朋友也很生氣,他認真地讓導遊幫他翻譯,告訴工作人員說,妻子只是看上去年輕,其實已經年過三十。工作人員卻執意不肯多收一張門票的錢,讓他感動而不解。後來他了解到,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待遇和博物館的門票收入是不掛鉤的,法國人設立博物館的宗旨,是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更多地接近藝術。

  同樣,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說起年齡則是一副懊喪的表情,她說,西方人永遠都看不懂東方人的年齡,每次去酒吧,都被要求出示身份證,真想跟他們說:拜託,我已經是中年了。

  博物館和酒吧,同樣是對待青少年的年齡限制,一個極寬鬆,一個卻極嚴格。彷彿一個好園藝師對幼苗的心態:對給予陽光、水分、營養和愛毫不吝惜,對於可能的侵害,則一概拒絕。

  篇三:每個人都是上帝

  同事近日出差去德國,回國後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在多特蒙德市,由於公務安排,他們每天都要下午五六點鐘才結束工作,才有閒暇逛商店,但他們每次都難如願。因為只要一到6點,哪怕店內擠滿顧客,店員也要禮貌告知:下班了,送客。到週末多數商家根本就不開門。該先生不解:“市場經濟不是說顧客是上帝嗎?不是賺錢就是道理嗎?他們怎麼能夠攆上帝出門?”原來,在德國人看來,多開一會兒門,顧客滿意了,老闆收益了,店員利益卻要被損害了。週末也一樣,開門時間長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自然無法保障。

  在朋友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一個成熟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勞資關係————顧客是上帝,而店員也是上帝!

  篇四:從容的日子

  有一隻鳥,從空中飛過。須臾,又返回來。但已不是前面的那隻鳥了。

  這,就是日子。

  日子是那隻一去不復返的鳥,日子也是那一隻只相似的小鳥。唯其一去不返,才讓人珍惜。唯其相似,才產生悠閒。朱自清寫一篇《匆匆》,把日子描繪成一個小頑童,我總想,日子哪裡會那麼匆匆呢日子是結在園圃中的花苞,似開未開。日子是凝在果實上的露珠,將滑不滑。日子是在雲層間穿梭的太陽,欲休未休。日子不急。它不會受到驚嚇。也不怕騷擾。它有天地的外表,聖賢的內心。它不會因為你跑它也跑,你停它也停,你飛它也飛。它是永恆的流動。不管爬攀峻嶺,抑或飛越險澗,它都呈同一種姿態。瀟灑而寧靜。倏忽之間,即讓世界盛衰榮辱,俱成過眼雲煙。日子最小,又最大;最淺,又最深;最輕,又最重;最浩浩蕩蕩,又最不動聲色。日子是一支隊伍,是一隻螞蟻運食的隊伍,一隊送葬的人群,一排晝夜巡行的輕騎兵。某日,某超級富豪為趕著做一筆大生意,鑽進他的超豪華轎車,風馳電掣般開向目的地。可在交叉路口,疾馳的轎車被一輛笨重、緩慢的卡車掀翻了。富豪躺在血泊中。咧出一口金牙。日子就藉著這張金燦燦的嘴釋出諭示:人生沒有目的地。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