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鴨養殖致富經

  致富經是中央電視臺七套播出的一檔節目。今天小編整理了其中的野鴨養殖一期內容,歡迎閱讀!

  

  曹炯的湖州水江南珍禽養殖園,位於江南水鄉--湖州,採用全國首創的24小時全天候野外放飛養殖珍禽技術,經過幾年的養殖研發,已可達到零汙染零排放,不影響周邊環境,不干擾相鄰農戶日常生活,任野鴨、大雁等珍禽在天空自由飛翔,下河潛水覓食,或在林間竹叢中悠閒散步,從而保證綠色野味的原生態自然品質!烹調時不用放味精等任何提鮮調料,加點鹽即可,原汁原味,湯醇肉香!

  曾受到過湖州線上,湖州晚報,湖州日報,湖州電視臺,浙江青年時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等媒體的專題新聞報道!該專案的實施,可以有效促進本地區禽類養殖從數量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拉動湖州的禽類養殖走向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曹炯的創業故事

  懷揣著3萬元的曹炯,走進了農村開墾荒地,選擇養殖小龍蝦。那時,曹炯是標準的城裡人,按他的話說就是“沒摸過鋤頭的人”。但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情,打斷了他的“豐收夢”。當時他的養殖場所在村搞土地整理,他的場子要被推倒,重新劃分,為了配合當地整治,他親手把養殖場推了,一下子血本無歸。

  此時的他失望到了極點,想到過放棄、想到過重新回到城裡老老實實掙自己的工資。可骨子裡的頑強還是促使他重頭再來。

  從零開始,重頭來過

  “就這麼算了嗎?不,創業最重要的是堅持,堅持到底才能勝利。”雖然第一次的創業失敗了,曹炯卻沒有消沉。他和家人商量後,又從親戚朋友那借了3萬塊錢,再次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這次,他瞄準的還是養殖業,但養什麼東西還得進行考察。在對湖州的餐飲市場作了一番調查後,他想到了養野鴨,因為湖州沒有人養這個,是創新之舉,他是頭一個。這回,有了養小龍蝦的經驗,他輕車熟路的找到了在練市新豐村的一個地塊,成立了他的野鴨基地。接著就是考察其他地方的鴨種,然後引種、馴養,一步步地從零開始。

  在湖州,畢竟沒有人養過野鴨,於是他從嘉興請來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農業技術指導員來給他做顧問,從養鴨的技術到病害的防治,一個個問題向他請教。除了技術上的問題,他還要自己開墾養殖場地、準備鴨子飼料、看管鴨群,這些都是他每天必須要做的。

  “知道嗎?野鴨的品質要提高,我必須模擬野鴨生存的野生環境,做到真正放養,準備對首批放養時,心裡七上八下,就怕全飛走了,再次失敗啊!”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有了回報,放養成功。他又開起了自己的飯店,一家經營農家樂土菜的飯店,主要的菜品就是自己養的鴨子。

  從阿土伯到水江南的規模轉變

  2010年,曹炯的養殖場搬了新家。作為一名普通的創業青年,從練市的阿土伯養殖場開始,到八里店南片“水江南”園林式生態珍禽養殖中心,曹炯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這塊是鴻雁的生活區,那邊是貴妃雞的養殖區,再那邊兩個是種鴨及肉鴨地盤……”整個養殖區不僅基礎設施齊全,而且環境優美。人工湖、茅草亭、石子路、小樹林以及一園的草地,都是野鴨們生活的“天堂”。三五成群野鴨時而嬉戲,時而低空盤旋,時而閒庭信步,過得好不愜意。“‘水江南’除了養殖外,還具備休閒觀光、品種研發等功能。”“水江南”作為全市目前惟一的珍禽生態放養專案,總佔地約1000畝,共分五個園區建設,分別為“湖州水江南園林式珍禽養殖園及珍稀禽類研發中心”、“園林式香豬園及珍稀畜類研發中心”、“生態飼料基地及中草藥農業產業化應用研發中心”、“園林式珍稀植物園”和“珍禽水上放飛觀賞區及淡水產品研發中心”。

  自2010年5月動工建設以來,第一期建設的150畝水江南園林式珍禽養殖園及珍稀禽類研發中心目前已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我們園裡以養殖大雁、天鵝、綠頭野鴨等各種珍禽為主,採用24小時全天候放飛野鴨養殖技術,任其在天空自由飛翔,下河潛水覓食,或在林下悠閒散步。”放公不放母,放大不放小,曹炯用這樣的方法讓放出網子的鴨子再飛回來。自從2010年7月“搬家”到八里店南片,經過這段時間的放養,小傢伙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環境,大雁會從南面飛出、北面飛回,而野鴨也認清了自己的地盤,即使沒有設柵欄,它們也不會走到外頭的田裡去。“這個養殖技術已經達到無汙染無排放,不影響周邊環境,不干擾相鄰農戶的日常生活。”曹炯說,通過這個專案的實施,可以有效促進本地區農產品從數量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從而帶動湖州的農產品走向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通過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與周邊農戶一起養殖,相關產品由公司回收,從而帶動周邊農戶一起致富。”

  “哎奧,哎奧……”隨著曹炯的一聲聲叫喚,野鴨們紛紛來到它們的“鴨司令”面前集合。靠著全國首創的野鴨野外放養技術,曹炯和野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走出一條精緻農業產業化的特色之路。“等到中心的休閒觀光專案啟動,到時這裡就是一個迷你的‘野生動物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