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歷史知識點歸納是知識的源泉,及時複習歷史的知識點是考試的指南,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歷史知識點總結一

  十一、秦漢文化狀況

  1、秦漢文化的特點

  :①統一與多樣化有機結合:如秦朝“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漢獨尊儒術,進一步統一思想文化。與此同時,邊疆民族文化也蓬勃發展,形成不同風格。原因:秦漢為大一統和多民族國家。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如佛教傳入中國,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鐵器、絲綢和養蠶繅絲技術西傳等。原因:國家強盛、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開闢等。③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如張衡的地動儀、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九章算術》、造紙術的發明等。原因:國家統一、經濟發達、教育先進、優秀人才的湧現。④氣勢恢弘:如萬里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史記》等。原因:國家統一、強盛。

  2、科學技術

  1.天文曆法: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②西漢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③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地動儀,並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

  2.數學: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3.醫學: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專著。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後人稱之為“醫聖”。④華佗被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藥,比西方早1600多年。

  4.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①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絮紙和麻紙。②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了植物纖維紙人稱“蔡侯紙”。

  3、哲學與宗教

  1.兩漢思想領域的基本狀況:①西漢時,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確定儒學的統治地位。②王充的唯物思想獨樹一幟,反映了兩漢時期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鬥爭。③佛教傳入,道教產生,中國古代宗教格局的基本框架形成。

  2.董仲舒的新儒學: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其思想集中體現在《天人三策》一書中。

  3.王充的唯物思想:批判神學,其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衡》一書中,反對天人感應說,是無神論者。

  4.佛教的傳入:西漢末年時間,佛教經中亞傳入中國;漢明帝派專使到西域求佛法,並建白馬寺,促進了佛教的傳播。

  5.道教的形成:由東漢時民間流行的神仙方術與道家學說相結合而成;道教的主要經典是《太平經》;東漢末年,道教派別有張角傳授的太平道,張陵、張魯傳佈的五斗米道。

  4、史學與文學

  1.史學:①西漢司馬遷寫出了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②東漢班固寫出了中國古代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2.文學:①兩漢文學的特點:以賦和樂府詩最為突出,散文創作成就也很高。②漢代詩歌以“樂府”為代表。

  5、雕塑與繪畫

  歷史知識點總結二

  十二、漢匈關係是怎樣的?漢武帝為什麼能反擊匈奴?昭君出塞貢獻?

  西漢王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後,出現了“文景之治”和“漢武帝大一統”的局面,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已經具備了反擊匈奴戰爭的物質條件。

  自從她自願嫁給呼韓邪以後,西漢與匈奴之間友好相處了較長一段時間。他們的婚姻,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十三、張騫出使的貢獻?

  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促成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線——絲綢之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道,

  張騫通西域的意義,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的地理知識,擴大了中國人的地理視野,而且直接促進了中國和西方物質文化交流,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特別是絲綢、漆器、玉器、銅器傳列西方,而西域的土產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胡瓜黃瓜、大蒜、胡蘿蔔,各種毛織品、毛皮、良馬、駱駝、獅子、駝鳥等陸續傳入中國。西方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雜技也傳入中國,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十四、概述“絲綢之路”對中西方交通的貢獻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洛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歷史知識點總結三

  十五、魏蜀吳三國政權建立時間,南北朝的朝代更替順序?

  1、三國鼎立220——280年

  官渡之戰200——曹操統一北方政治策略、重視人才、屯田

  ⑴形成過程:劉備佔領益州三顧茅廬

  赤壁之戰208——

  孫權佔據江東嶺南衛溫訪問夷洲

  曹丕稱帝220——曹魏

  ⑵形成標誌:劉備稱帝221——蜀漢

  孫權稱王222——東吳

  經濟——封建自然經濟的分散性根本原因

  原因:政治——東漢豪強地主勢力的惡性膨脹

  ⑶評價認識:外交——吳蜀聯合抗魏,力量均衡

  區域性統一為大一統奠定基礎

  地位:促進江南和西南地區的開發,

  促進民族融合

  2、西晉的統治266——316

  ⑴建立:司馬炎廢魏稱帝266

  ⑵統一:武帝滅吳,南北統一280

  ⑶滅亡:劉淵反晉,愍帝被俘316

  速亡原因: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八王之亂晉惠帝

  民族矛盾:劉淵反晉永嘉之亂晉懷帝

  階級矛盾:流民起義

  3、東晉與十六國的對峙317——439

  ⑴東晉的統治:司馬睿建晉;劉裕滅晉

  ⑵十六國的更替:五胡亂華

  劉淵建漢——起兵反晉304

  前秦統一北方——淝水之戰383

  4、南朝與北朝的對峙420——589

  ⑴南朝的更替:宋最強大、齊、樑、陳

  ⑵南朝特點:定都建康、偏安江南、武將奪權、開發江南、佛教興盛、士族強大

  ⑶北朝的更替: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

  ⑷北朝的政治:北魏統一北方439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封建化程序;加速民族融合

  北周武帝改革——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朝代更替:東魏→北齊

  曹魏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

  東漢三國蜀漢西晉↘隋朝

  東吳東晉→宋→齊→樑→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