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研究與分析論文

  擁有健康的體質是一個人從事所有活動的重要前提,因而,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理應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和學生高度關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對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研究與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對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研究與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當前大家更加關注身體健康,尤其是對於小學生而言,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長們對於自己孩子的體質健康問題通常都是極其關注的。因此學校也承擔著提高小學生體質健康的重任。鑑於此,本文將會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來從拓展學生活動空間、保證學生活動時間、豐富學生活動內容等多個方面分別加以闡述,因此通過這些方式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能夠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借鑑和參考

  一、具體的活動方案安排

  一安排學生持續鍛鍊一小時的時間

  為了更好的響應上級的教學要求,我校已經通過檔案形式制定出每天學生鍛鍊時間必須要大於或者等於一小時的安排,並且要求務必落到實處。具體而言,我校所安排的體育活動時間為:除每天的體育課課程表中的外,在上午的第二節課後大概是在十點左右進行一個十五至二十五分鐘的課間操,然後在下午二節課後大概是在三點半左右的時候進行一個三十分鐘的體育活動至於哪種型別的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或者實際情況而定,並且將其在每一天都要落到實處,這樣一來就可以給學生的活動時間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想方設法豐富體育活動內容

  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以及眾多教學老師的共同努力,就目前而言我校大課間的內容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主要型別:第一種是體操。這包括佇列、廣場舞、形體等。第二種是身體素質。比方說十字象限跳、一分鐘短繩、二百米往返跑、俯臥撐、仰臥起坐等。第三種是球類。比方說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第四種屬於民俗類別的。比方說拔河、推鐵環、跳房子、呼啦圈等。第五種屬於棋類。其中包括飛行棋、五子棋、鬥獸棋、中國象棋比較適合於高年級的小學生玩耍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些體育專案的開展需要結合當時氣候的具體情況,以及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靈活的進行安排,原則是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同時又注重起到健身的實際效果。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學生配上一些歡快的音樂,使得學生們保持心情的愉悅和放鬆,這些對於提高體質健康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大力拓展體育活動空間

  眾所周知,在很多時候由於學校空間受到限制,學校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學校的邊角空地來有效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體育活動,從而合理的安排各個班級學生的體育活動。比方說在上社會實踐課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製作一些比較常見的體育器材比方說羽毛球、毽子等,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讓學生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同時也鍛鍊了身體,一舉兩得。另外,我們還可以有效利用當前的網路資源來為這些小學生創編一些室內的廣場舞,與此同時將各種棋類比方說五子棋、飛行棋等搬進課堂,通過實踐結果表明,這樣一來能夠很好的彌補室外活動空間的不足,還可以很好的消除由於不良天氣所造成的影響不過儘可能的在教室外開展活動。

  二、相關的注意事項

  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活動安排

  換言之,就是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還是存在著明顯不同的,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他們活動活動量。比方說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我們要儘可能多的開展一些接力遊戲,因為他們這個階段的體力是很有限的。中高年級主要以各種球類為主。高年級的學生就可以進行一些象棋、乒乓球之類的活動。

  二根據季節特點的不同進行安排

  我們都知道的是,體育活動通常情況下會受氣候比較大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編排活動的時候一定要隨著天氣變化的規律來展開,比方說在夏季的活動時間最好是安排在早上,包括踢毯子、投沙包等消耗體力較小的活動;到了冬季要儘可能的多安排在上午十點以後,並且以跑步或者跳繩等運動為主,這樣可以起到訓練體力和增強肌肉鍛鍊的效果。

  三適當的調整運動量

  科學認為,小學生每分鐘的脈膊跳動次數最好控制在一百一至一百六之間,這會很好的消除疲勞以及運動之後的體力恢復。但通常情況下,我們平時是很好每次活動都去測學生脈搏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一定要學會觀察,具體地說,就是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臉色經過鍛鍊後是否保持紅潤,是否有喘粗氣現象等。然後根據出現的不同狀況來適當的調整學生的練習時間以及練習次數,總而言之,就是要在學生能夠承受的前提下提高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讓他們有一副強健的體魄,我們應當有機結合體育與健康教育。並且緊隨上級的指示精神將每天的體育活動落到實處,通過這種方式來養成學生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從而樹立他們終身體育的理念。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把鍛鍊身體的理念滲透到父母的腦海中去,最大限度的使家長抽出時間陪著自己的孩子一起鍛鍊,這樣既可以鍛鍊體魄,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