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拱棚韭菜種植技術

  韭菜在冬季用小拱棚種植,不僅可調節淡季蔬菜供應,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蓋膜前準備一般在“大雪”前封凍前拱棚覆膜。拱畦寬1米,長20米或根據種植面積多少而定,高0.3―0.4米。拱棚蓋膜前,清除田間雜物,摟平畦面,在韭菜根部每667平方米1畝追施腐熟人糞尿1250公斤,並每667平方米用堆制的腐熟肥細土750公斤蓋根,然後再用1:800―1000倍的辛硫磷溶液灌根,以殺滅地下越冬害蟲。然後沿著畦溝蓄足水分。最後用2米寬的透明塑料薄膜封架扣緊。

  2、苗期管理韭菜拱棚蓋膜後,夜間需加蓋草簾保溫,晴天揭簾提溫。揭簾時,若棚膜上有水珠,可用手輕輕拍掉,以增強畦內光照。拱棚蓋膜溫度必須保持在0℃以上,才能有利於韭菜生長。當韭菜苗要出土時,應在晴天溫度高時,揭膜鬆土一遍,鬆土深度3釐米左右。待韭菜長到10釐米左右時,在高溫的晴天揭膜培土。其餘各茬可不再培土。

  3、適時採割一般頭茬青韭菜在封膜後20―25天長到25釐米左右時採割,採割時間要在早晨或下午日落前進行。採割方法是邊揭膜邊採割,揭一段割一段。割後及時清除殘葉,不要澆水;如畦面過幹,可用噴壺噴灑少量的水,保持土壤溼潤。以後間隔20天左右割第二刀,再間隔15天左右後採割第三刀,待氣溫正常揭膜後一個月左右割第四刀。後三茬的收割方法和收割時間同第一茬。秋季收種。

  4、揭膜後管理小拱棚的韭菜一般以割3―4茬為宜。“立春”後當溫度達到5℃左右時即可揭膜,並要及時進行施肥每667平方米施糞肥1000公斤,磷肥25公斤,以利養分積累,培育壯根。

  5、防治病蟲灰黴病是韭菜的多發病害。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託布津5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或25%百黴威500倍液進行輪換噴藥,每次割後蓋土前噴1次,連續噴藥2―3次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效。根蛆是危害韭菜生長的主要地下害蟲,若在採割階段發現有根蛆,可在行間開溝撒施草木灰以新干品為佳;若在養根階段發現根蛆,可用1000倍晶體敵百蟲溶液灌根。此外,還應勤除雜草,保持土壤疏鬆,以利根系生長。

  小拱棚韭菜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可選擇漢中冬韭、雪韭、獨根紅等品種,近兩年又有新品種面世,如頤園一號。要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

  及時扣棚 “立冬”前後,割去地上部分的枯葉將韭菜畦清除乾淨,並用向農4號、向農2號600倍噴霧消毒殺菌或灌根,可防治灰黴病等病害。在壟間開溝追肥,每畝地施有機肥2000公斤左右,或幹雞糞400公斤,加複合肥40-50公斤,同時追加各種中微量元素肥料如鈣、鎂、硼、錳、鋅等。施肥後澆一透水,稍涼後撒層細沙,然後扣棚即可。

  溫溼度管理 扣棚後初期一般不用揭膜放風,抓緊提升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8℃-30℃,夜間保持10℃-12℃,以促進韭菜儘快萌發新芽。韭菜萌發後白天溫度控制在15℃-25℃,當氣溫達到25℃以上時要注意放風排溼,夜間溫度應掌握在10℃-12℃,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在每刀韭菜收割前5-7天要降低棚溫,使葉片增厚,葉色加深,以提高韭菜商品性。收割後適當提升棚溫大約3℃左右,儘快促生新芽。以後每刀韭菜的生長期間,其棚內溫度可較前茬提升2℃,但最高溫度不能超過30℃,晝夜溫差應在10℃-15℃。

  肥水管理 一般第一刀韭菜生長期間,不需澆水追肥,以免降低地溫、增加空氣溼度。頭刀韭菜收割後7-10天內澆水,韭菜長到10釐米左右時再澆一水,以後管理以此類推。注意此時澆水要澆小水,忌大水漫灌,同時結合追施硫酸鉀複合肥,每畝大約衝施10公斤左右。

  病蟲害管理 由於小拱棚密閉的環境,空氣溼度大,比較容易發生灰黴病和疫病等,所以還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首先應選擇地勢乾燥、排灌方便的地塊種植,韭菜的生長期間儘量避免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防治灰黴病可選用向農2號、施佳樂等,韭蛆可用辛硫磷乳油灌根防治。

  收割要適時、適量 對於一年生的韭菜田,可收割2-3茬;二年以上的韭菜田可收割3-4茬。每茬韭菜收割的標準要達到七葉一心為最佳。收割時間最好在早晨,收割時要以割到鱗莖上部3-4釐米黃色葉鞘處為宜,要邊割邊捆及時包裝,以保持韭菜的新鮮,防止失水遭受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