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使得男人願意去收拾家務

  現在的家務活都是女人一手去承擔包辦的,男人一般都是在外工作的,但是如果女人想讓男人也能幫忙幹下家務活的話,應該要怎麼做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如何讓男人收拾家務,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讓男人收拾家務

  一、潛移默化地給他灌輸觀念

  在平常的生活中慢慢地給老公灌輸觀念:如果連家務活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好,談何作為一家之主呢?讓老公逐漸接受家務活也是當家應該做的事,慢慢地他就不會排斥家務活這種事了。

  二、撒嬌是女人的利器

  男人最受不了女人撒嬌,他再怎麼死板固執,只要女人假裝發發脾氣,跺跺腳撒撒嬌,老公的心就立即變軟了。所以當你不想做家務時,可以利用女人的優勢對老公撒撒嬌,他就會屁顛屁顛地幫忙做家務活了。

  三、讓老公幫小忙

  你做家務的同時可以讓老公搭把手,例如做飯的時候讓他擦擦桌子,煮菜的時候讓他幫忙遞醬油等。慢慢地老公就會養成幫忙做家務的好習慣。

  四、誇獎老公勤奮

  當老公幫忙做家務時,要適當地對他認同和讚許,激發老公的主動性,他會更加賣力幫忙做家務。

  五、適當表達自己累

  不要做忍氣吞聲的小女人,如果做家務太累了可以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老公體諒你做家務的不容易,激發老公的保護欲,他會義憤填膺地把家務活處理得妥妥當當的。

  六、在外誇獎老公勤奮

  男人都是愛面子的,不妨在外人面前大力誇獎老公,讓大家都知道自家老公是一個會幫自己分擔家務活的好男人。讓老公嚐到甜頭並且繼續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

  七、讓他選擇做家務

  你可以給老公兩個家務活的具體選擇,例如對他說:“你想拖地還是洗碗?”這種方式的效果遠比“你做下家務好不好”要好得多。

  如何讓孩子做家務活

  1、明白真正的目標。

  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幼兒發展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情緒的基礎。做家務也可幫孩子瞭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2、及早開始。

  孩子幾乎剛能走路就產生“幫助媽媽”的強烈願望。兩歲的小孩就能做雜事,甚至整理衣服。你可以使孩子把打掃衛生成為一件娛樂活動。四、五歲的小孩能理解簡單的指示,為小事跑跑腿。到七歲就能分擔家庭的責任了。最初最好是安排擺餐桌或其他能帶來滿意結果的簡單任務。但不要急急忙忙讓他們做力不能及的事。應該讓孩子向新的任務挑戰,但必須能使孩子有完成它的願望。

  3、定出切合實際的標準。

  大人不要什麼事都親自做,因為那樣只會削弱孩子自我價值的感情。教孩子怎樣做一件事的最好方法是簡單的重複。先給他們示範,然後與他們一起做,最後讓他們自己做。如果他們想按他自己的方法去做,那就不要妨礙他。失敗後,他自然會知道那種方法不行。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草率。如果他並沒有盡力去做,就要堅持讓他再好好地重做一遍。規定一個合理的截限時間,但不要嘮叨不休。例如,開飯時間已到,而碗盤尚未擺好,就要鄭重告訴孩子,大家都在等著吃飯。

  4、不要用利誘。

  孩子做完一件工作,最好的報酬就是給他一個微笑,摟抱他一下或者說一聲“謝謝”。在孩子能聽到的範圍之內告訴別人你多麼自豪,也是一種很好的報酬方式。事實上,孩子自己也會認識到,計劃並完成一項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

  5、支援“出外”工作。

  孩子參加各種助民活動、公益活動,如替人打掃衛生或送報紙,能幫他們學會按不同人的不同標準工作,訓練他們自立和培養責任感。

  6、不可工作過度。

  孩子做太多的工作,會妨礙他學習、身體生長髮育和其他社交活動。學習怎樣工作是重要的,但重要的是從小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尊重勞動、自強自立的世界觀。所以,讓孩子做事,一定要適度。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一、成就感。

  人在解決溫飽問題過後,都需要有一種成就感,儘管這種需求的多少因人而異,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成就感對有些人來說是登上了一座高峰。

  一個學走路的孩子,冒著被摔痛的風險,一搖一擺地學習走路,這也是成就感;

  再大一些的孩子,儘管努力了好幾次,自己擺的積木還是沒有達到預想的高度,但是他還是在堅持…這同樣是成就感使然。

  成就感能讓人內心感到說不出來的愉悅,對培養人的自信心有相當積極的作用,當孩子會做或做好了一件家務事,孩子內心中就會產生成就感,自己也會得到積極的暗示:我能行。

  二、責任心。

  會做家務事,會讓孩子產生成就感,但是,要讓孩子堅持做家務事,成就感就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因為孩子一旦認為自己會做了,成就感和征服感就會產生,下次再做已經征服過了的事情,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了。

  這時就要告訴孩子,作為家裡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那麼做,簡單重複的勞動不會再次點燃孩子的成就感,但是責任心又將支援著孩子堅持下去。

  三、感恩的心。

  懂得感恩的人生活會更幸福,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人,會逐漸失去他人的幫助,變得“得道寡助”,所謂“貴人”更難以出現在他的生活當中。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做家務時,孩子會從親身經歷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有句老話說:不養兒不懂父母恩。沒有同樣的經歷,很難產生感激的共鳴,做家務就是給孩子這個機會來經歷真實生活的不容易,這種教育勝過千言萬語。

  四、助人的習慣。

  有時讓孩子做家務,我們也可以用請孩子幫忙的口吻來說,例如,“幫媽媽把飯桌擦了吧!”這樣做的主要好處就是孩子很容易接受這種說法,因為孩子認為:我是去幫助別人啊!不是別人命令我,我才去做的啊!慢慢地也會讓孩子養成幫助別人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