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應該如何引導男人做家務

  很多男人都是因為藉著在外打拼的理由而沒有去家中幫忙女人做家務,那麼女人應該怎麼去引導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如何引導男人做家務,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引導男人做家務

  一、潛移默化地給他灌輸觀念

  在平常的生活中慢慢地給老公灌輸觀念:如果連家務活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好,談何作為一家之主呢?讓老公逐漸接受家務活也是當家應該做的事,慢慢地他就不會排斥家務活這種事了。

  二、撒嬌是女人的利器

  男人最受不了女人撒嬌,他再怎麼死板固執,只要女人假裝發發脾氣,跺跺腳撒撒嬌,老公的心就立即變軟了。所以當你不想做家務時,可以利用女人的優勢對老公撒撒嬌,他就會屁顛屁顛地幫忙做家務活了。

  三、讓老公幫小忙

  你做家務的同時可以讓老公搭把手,例如做飯的時候讓他擦擦桌子,煮菜的時候讓他幫忙遞醬油等。慢慢地老公就會養成幫忙做家務的好習慣。

  四、誇獎老公勤奮

  當老公幫忙做家務時,要適當地對他認同和讚許,激發老公的主動性,他會更加賣力幫忙做家務。

  五、適當表達自己累

  不要做忍氣吞聲的小女人,如果做家務太累了可以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老公體諒你做家務的不容易,激發老公的保護欲,他會義憤填膺地把家務活處理得妥妥當當的。

  六、在外誇獎老公勤奮

  男人都是愛面子的,不妨在外人面前大力誇獎老公,讓大家都知道自家老公是一個會幫自己分擔家務活的好男人。讓老公嚐到甜頭並且繼續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

  七、讓他選擇做家務

  你可以給老公兩個家務活的具體選擇,例如對他說:“你想拖地還是洗碗?”這種方式的效果遠比“你做下家務好不好”要好得多。

  女人讓老公做家務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保持微笑請求他幫忙分擔家務活,好的態度才是溝通的前提。另外在老公做家務時,千萬不要在旁邊嘮嘮叨叨地挑刺,不然地話可能永遠沒有下一次了。夫妻兩人可以組織哪天為家務日,你和老公一起大掃除,一起分擔家務活,這樣溫馨又甜蜜。

  中國男人做家務的調查分析

  這項調查顯示,中國男性每天在照顧家人、購物和家務活上花費的時間只有91分鐘,遠遠低於調查得出的134分鐘的平均時間,排名倒數第四。在打掃衛生或洗衣服等日常家務上的時間則只有48分鐘,僅多於印度、韓國、土耳其和日本。而世界上最勤快的則是丹麥男性,他們每天分擔家務的時間為186分鐘,比中國男性足足高了將近4倍。

  和中國男性比起來,中國女性則稱得上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了。資料顯示,她們每天在做家務上的時間是155分鐘。不僅如此,大多數中國女性像男人一樣需要工作,調查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工作時間為291分鐘,排名第1。如果將有償勞動和無償勞動加起來,中國女性每天要比男性多工作44分鐘。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人整體工作壓力大,無論男性女性工作時間都比較長,相比而言用來休閒放鬆的時間就相對少。但由於中國女性相對男性承擔了較多工作,可以休閒的時間就更少了。調查資料顯示,中國男性每天有248分鐘花費在運動和看電視等娛樂生活上,而女性則只有211分鐘,排名倒數第3。

  記者就此採訪了身邊的男性,其中大多數人表示,“如果別人叫我幹,我會幹。”極少人則很明確地拒絕:“做家務天生就是女人做的。”

  讓孩子做家務的方法

  一、物質獎勵,比如用家務換零花錢。這種做法極其有爭議性,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用物質獎勵讓孩子知道什麼行為被你認可,小孩可以藉此形成不勞則無獲的意識。另外,小孩也需要一些零花錢,家長卡得太緊,會限制以後的財務管理能力。因此,用家務換零花錢的辦法,並非完全不可取,關鍵還是看家長怎麼引導。比如我上面說的一些朋友,對孩子必須做的事情***保持自己房間整潔***,是不給零花錢的。而對一些特殊專案,如洗窗戶,或是家裡“公共場所”的清潔,則與零花錢掛鉤。另外,如Fran說的那樣,要想借家務換零錢的辦法來鼓勵勞動意識,最好不要讓孩子要錢的時候才找你做家務,而是設立一個賬戶,形成一定的延緩效應,這更有利於理財訓練。

  二、行為獎懲。有些家庭在行為和結果之間建立關聯,藉此鼓勵小孩 從事家務活動。比如Leah說的做完了家務才可以去逛商場、游泳,Cherisse說的完成了家務才可以和朋友去玩,屬於行為主義說的正向鞏固。而Jon的做法是,孩子不完成某事,就take privileges away。所謂privilege,就是孩子享受的一些並非其權利的東西:吃喝住行這都是他們的權利,是必須的,而玩遊戲、給他們手機,則屬於“優待”***privilege***。孩子沒有做什麼事,把這些優待拿走,也是良好訓練,屬於“反向鞏固”, 同樣可以雕塑孩子熱愛勞動的行為。

  三、內在激勵。2015年,布朗大學的一份簡報指出,美國現在越來越多的大人,回到家裡感覺的壓力和負擔遠超過工作場所,家務的分擔,是很多成人的壓力源,也是很多矛盾的觸發點。作者強調,家長的側重點,應把家務勞動向著“照顧家人”的方向去引導,而不僅僅視其為差事和負擔。換言之,讓孩子做家務,是讓其有意識地去照顧自己,也通過分擔家人的家務,關心、照顧他們。這是儘量利用孩子人性優點來做事,強化他們的內心激勵。因此,應該在孩子完成家務之後,感謝、鼓勵他們對父母、兄弟姐妹的關心和照料。千萬不要吹毛求疵,說這不好那不好,這會形成一種精神懲罰,讓孩子認為不作為可能還簡單一些。另外一種內在激勵,是儘量一家人一起完成家務,甚至在做家務的時候開啟音樂,讓其變成非常快樂的家庭活動。

  現在孩子學習負擔很重,再讓他們做家務,會不會增加其負擔呢?如果父母處理得當,適當的勞動,會讓孩子緊張的大腦得到調劑,做做家務出出汗,身體得到鍛鍊,是他們當下可以獲益的。至於遠期收益則更不勝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