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根內側疼是什麼原因

  如果出現大腿根內側疼的情況,我們一定要及時的調養治療!那麼怎麼治療大腿根內側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大腿根內側疼的原因,希望對您有用。

  大腿根內側疼的原因

  1。機械性壓迫:腰椎間盤突出、脊椎腫瘤等都能壓迫坐骨神經而產生疼痛。90%的坐骨神經痛是由壓迫因素引起,最常見於腰椎間盤突出。

  2。神經炎:鉛中毒、酒精中毒、糖尿病、維生素B1缺乏、病毒感染都能引起坐骨神經炎,而導致坐骨神經痛。

  3。牽涉痛:肛門周圍疾病、髖關節炎和腰骶關節炎反射引起坐骨神經痛。

  大腿根內側疼怎麼辦

  1、雙腿左右側壓。平躺在床上,將兩腿曲膝抬起,上身不動,雙腿儘量向右側轉,使右腿的膝儘量靠床,然後恢復,再往左側轉,再恢復,疏通腰腿部的經絡,治療腰腿痛、坐骨神經痛等。

  2、腰部“小燕飛”。俯臥在床上,頭部、胸部抬起,以小腹部著床,兩臂展開向兩側伸直,兩腿併攏伸直儘量向上抬,姿勢像“噴氣式飛機”一樣,停留5~10秒鐘放下,休息一會再做,連續做5~10次。

  3、腰部“五點拱橋式”。仰臥在床上,兩臂放在體側,以頭、肘部和腳後跟著床,腰部儘量向上拱,使身體成“橋形”姿勢,停5~10秒鐘放下,連續做5~10次。

  4、直腿抬高法。仰臥,下肢伸直,患肢主動上抬,當感覺腰、臀及下肢疼痛時,仍力求超過該限度繼續上抬。輪流將左、右腿抬起,上舉至最大限度,停5~10秒鐘放下,連做5-10次。

  5、正坐舉腿。坐位,兩腿緊靠或夾上一本厚書,直膝,腳跟著地,手握凳邊,抬腿過臍,隨即放下。開始時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堅持鍛鍊後患腿的抬高程度會逐漸增加。

  6、平坐推腿。坐位,足跟著地,足尖蹺起,兩手平放大腿上,隨即向前彎腰,兩手同時推向足部。初練時兩手很難推到足部,堅持一段時間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7、僕步下蹲壓腿。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儘量向右側伸直並壓腿,左右交替進行。

  大腿根內側疼的臨床表現

  1.一般症狀

  ***1***疼痛主要限於坐骨神經分佈區,大腿後部、小腿後外側和足部,疼痛劇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勢;腰部屈曲、屈膝、腳尖著地。如病變位於神經根時,椎管內壓力增加***咳嗽、用力***時疼痛加重。

  ***2***肌力減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變部位、損害的程度不同差異很大,可有坐骨神經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癱瘓。

  ***3***可有或無坐骨切跡處坐骨神經幹的壓痛。

  ***4***有坐骨神經牽拉徵,Lasegue徵及其等位徵陽性,此徵的存在常與疼痛的嚴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經根或神經幹此徵可消失。

  ***5***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經支配區域的各種感覺的減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動覺減退,亦可有極輕的感覺障礙。

  2.坐骨神經炎

  常伴隨各種型別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發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經較為淺表,受潮、受寒時易發生坐骨神經炎,全身性疾病發生坐骨神經炎時應注意有無膠原病及糖尿病等併發。

  坐骨神經痛大多數為單側,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為持續性,亦可為發作性,椎管壓力增加時症狀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經徑路放射。坐骨神經幹壓痛明顯,腓腸肌壓痛存在;疼痛與肌無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較重,而肌無力多不明顯,急性期由於疼痛判斷運動功能較為困難,可檢出足下垂,腓腸肌、脛前肌萎縮;跟腱反射減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淺感覺障礙明顯。

  3.繼發坐骨神經痛

  ***1***腰椎間盤突出 是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原因,多發於腰4~5及腰5~骶1,約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傷史,多數患者發生於20~40歲之間,臨床特點是有數週、數月腰背痛,而後一側下肢的坐骨神經痛。體檢除具有坐骨神經痛的一般症狀外,尚有腰背肌緊張,腰部活動受限,脊柱側彎,病變部位的棘突壓痛。

  ***2***腰椎骨性關節病 多見於40歲以上者,亞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長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難,站久坐下困難,臨床上可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的坐骨神經痛及腰部的症狀。

  ***3***腰骶椎先天畸形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隱性脊柱裂,後者除可表現有坐骨神經痛外,常有遺尿史,體檢常有足畸形,腰骶部面板異常,如肛門後方的小凹、骶部中線上的小血管瘤,此常常客觀而準確地指示椎板未癒合的部位。

  ***4***骶髂關節炎 常見為類風溼、結核性病變,在關節囊有滲出破壞時刺激腰4~5神經幹,部分病人可有坐骨神經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