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的詳細複習計劃有哪些

  地理是文科中相對偏向理科的學科,因此,不少文科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感到十分困惑,甚至頭疼。為了幫助同學更好的複習地理,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地理高考的詳細複習計劃,希望可以幫到你!

  地理高考的詳細複習計劃

  一、第一輪複習

  第一輪複習要注重雙基,全面閱讀教材,掌握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高考強調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充分表現對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如時間的推算、區域空間判斷、氣溫遞減率和氣候型別判斷,工業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問題,城市商業網點和地域結構研究等。

  在第一輪複習中要做到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地理科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在全面複習基礎知識的時候,也需要選擇複習方法,我們給大家以下的一些建議:

  1.根據內容不同,選擇不同方法

  自然地理宜採用理科的學習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規律的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人文地理強調巨集觀整體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區域地理重點是以圖表為載體的學習方法。區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影象圖表的判讀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運用。

  2.巨集觀把握知識結構,微觀個案分析

  地理高考越來越脫離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為基本載體,重在進行地理思維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學生基本的、巨集觀的知識結構的建立成為地理知識學習的主要目標;案例式的分析法成為流行的學習方法之一,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已成為學習中要解決的問題。

  核心知識的內涵:基本的空間結構;地理判讀分析和初步繪製圖標的技能;基本的地理概念、規律與原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國內外的時政要點的地理背景分析。學科內綜合主要是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的綜合、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綜合、理論應用與現實問題的綜合。

  3.技能與能力培養

  主要包括地圖基本技能;時間計算;等值線判讀;地形剖面圖繪製;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圓形百分比圖的閱讀與繪製;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圖表分析;原理示意圖、景觀圖分析;分佈圖閱讀與分析;資料閱讀與資訊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技能;簡明推導或說明地理規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和發展變化的能力;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並嘗試創造性的解釋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4.空間定位落到實處

  地理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是空話,要具體落實在教學設計和複習設計上。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培養,就可做以下設計:

  第一步,選取某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W、120E,在腦海中形成網格狀經緯儀,並想象其自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係及晨昏線的動態關係;

  第二步,在複習大洲、大洋的基礎上,在腦海中想象,十條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氣候區等,此時,在腦海中形成的經緯儀就已經成為平面的地球儀;

  第三步,在複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十條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這時,腦海中的地球儀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了。

  中國空間定位要抓住四至把點與主要經緯線,明確中國範圍和位置;抓住界線地理事物,明確相對位置。如山脈界線三大階梯、主要界線山脈;河流界線例如,黃河、長江沿線等。其他一些主要界線:秦嶺淮河一線、長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我國1月平均溫度、0℃等溫線、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中國人口線、京哈—京廣線、隴海—蘭新線等鐵路沿線。

  以中國政區圖為基礎,不斷建構中國空間圖。主要包括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中國河湖圖、中國資源能源圖、中國農業圖、中國工業圖、中國人口城市圖、中國交通圖、中國分割槽圖。世界圖主要包括世界政區圖、世界氣候圖、世界自然帶圖、世界交通圖、世界分割槽圖。

  5.建立聯絡線索,便於提取應用

  建立知識間的聯絡線索,是對已知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明確聯絡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方能提取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絡、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例如:

  空間分佈的接近聯絡或對比聯絡

  如:世界大洲的分佈———板塊的分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佈———年青的褶皺山脈的分佈———年青的高原的分佈———某些有色金屬礦的分佈———古老的高原的分佈———主要平原的分佈———與衝擊平原有關大河的分佈。

  地理事物間因果關係的聯絡

  如:太陽輻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佈———氣壓帶風帶的分佈———洋流的分佈———氣候型別的分佈———自然植被的分佈———自然帶的分佈———土地利用的不同型別———農業發展的不同型別———農作物的分佈。地球自轉———晝夜交替———晨昏線移動———地方時不同———時區的劃分———區時的計算。地球運動在遠日點附近———7月初———北極附近為極晝———晨線在北極圈內。

  地理事物間平行並列關係的聯絡

  如:各種外力地質作用,各種工業部門,組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要素如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共同影響或共同作用於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因素如影響氣候的因素,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多項條件如土壤形成的條件、形成大氣環流的氣壓帶風帶、商業中心的形成條件。

  地理事物間主次從屬關係的聯絡

  如:氣候要素與其所包含的氣溫、降水、氣壓和風;外力地質作用與其所包含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自然資源與其所包含的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

  地理事物間大小包含關係的聯絡,如:總星系———銀河系及河外星系———太陽系及其他恆星系統———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統;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陸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及地下水潛水、承壓水等;農作物———糧食作物———稻穀、小麥、玉米等;能源資源———常規能源———礦物能源———煤炭、石油等。

  二、第二輪複習

  第二輪複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絡。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升應戰能力。

  在第一輪複習的基礎上,對重點的知識進行專題複習,可以使大家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也更能培養考生對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絡的分析能力。重點、難點的專題複習有多種專題劃分方式,我們為大家推薦以下的一種方式:

  1.地球運動系統

  包括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水體的運動、地殼和地表物質的運動,地理事物時空變化。本專題內容分屬於教材不同的單元,但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絡,可以提出問題讓考生思考,如地球運動能否引起大氣運動、水體運動。這就要求考生從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去分析問題,從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規律,也可以從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和分佈推理出成因。

  2.人地關係系統

  包括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

  在複習人口問題時,傳統型和過渡型選修新老教材有明顯的矛盾,新教材表達更為合理、科學,因此在複習時應以新教材為準。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貫穿在教材很多單元,我們要把它們從教材中提取出來,分析其成因、規律以及對策。

  3.區域地理系統

  它包括自然區域、農業區域、工業區域、城市區域等,有人說區域地理是地理科試題的瓶頸,這麼認為也不過分,因為區域地理是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須有清晰的區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極強的應變能力。在本專題的城市區域中新老教材有差異,對於城市地域結構與功能分割槽中的工業區和住宅區位置,新教材採用的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因此採用新教材的說法更合理。

  4.地理圖表系統

  包括日照圖、等值線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計算。圖表分析是學習地理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分析、判斷能力的理想手段,圖表的閱讀分析水平直接影響著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現,在專題複習中,要求考生達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並能對圖表綜合歸納讀出各種資訊,找出有用資訊分析解決問題。

  三、第三輪複習

  經過第一、二輪複習以後,大家就進入了衝刺複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大家應該想到自己在通過前一段學習有了一定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因為時間有限,建議同學們採取這樣的做法:

  1.梳理知識,把厚書念薄

  地理知識很多,沒有頭緒是不可能考好的。但過多、過細全都記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後階段要抓主幹知識,綱舉目張,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簡單的話記住要點。

  2.重視地圖,抓住地理的核心

  地圖是地理獨有的知識載體,地理知識、原理、規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於地圖一身,掌握了圖就把握了地理脈絡。況且從心理學講圖形又比文字好記,可以說是地理學科最好的學習方法。

  複習可從地圖入手,把地理分佈、地理規律都落實在地圖上。如:複習中國地理,可看10方面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佈圖、中國工業分佈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此外,適當做一些地理各種考試圖形的練習。如:地理景觀圖、地理剖面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資料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熟悉這些圖的特點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備的。

  3.辨析概念,做到所問所答

  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有些同學不重視,往往考試時因相混淆而丟分。在最後階段應有意識地將一些近似的概念進行比較,真正弄懂其內涵和外延,在考試時才不會所答非所問。如:地形、地勢、地貌、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之間的聯絡及差異。

  4.掌握原理,講求解題思路

  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確原理、掌握規律,解好地理題就入了門。因此要認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規律。

  答題時不能就事論事,關鍵是掌握解題思路。如:分析區位因素都要從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方面著手;闡述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水量多少、水位變化、含沙量、結冰期等。

  5.適當做題,訓練解題能力

  最後階段當然要做習題,它可檢驗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及開闊思路,訓練各種能力。但題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以找一些近些年的高考真題。但注意千萬不要以做題代替對知識的複習,或過多鑽研難題。在做題後要思考,該題主要考核哪些知識?考查什麼能力?明確出題意圖就可舉一反三,提高能力。

  6.關注熱點,瞭解熱點問題

  近年高考不迴避熱點問題及熱點區域,注重運用政治、歷史、地理各學科知識分析、闡釋、評價實際問題等是文科綜合試題的目標之一,所以瞭解熱點問題的相關知識,掌握熱點地區的自然地理事物分佈、自然環境特徵、經濟活動特徵等也是目前階段複習的重點內容之一。

  具體而言,考生應當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程序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地理學科內或以地理學科為主的熱點知識可能有: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如太陽磁暴對電網造成影響、溫室效應與臭氧空洞、華西秋雨與渭河洪災、江淮梅雨與淮河洪災、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赤潮、外來物種入侵、南水北調、能源問題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及流域的綜合治理、入世與產業結構調整、三農問題、中國人口遷移、東北工業基地的振興、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等等。

  高考地理的複習建議

  第一、是要狠抓基礎、提高能力。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密聯絡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圍繞一箇中心打好基礎。中心就是主幹。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型別的分佈、氣候特徵和氣候型別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迴圈,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佈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佈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對於這些主幹知識,學生們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係和縱向聯絡,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

  第三、是要形成兩個習慣。一個是儘早訓練,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另一個是形成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的習慣。

  第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識別地理特徵的能力。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為載體考察地理知識,聯絡政治、歷史。

  圖表可分為三種:

  一是等值線圖,如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

  二是統計圖表;

  三是區域地圖。通過一輪複習,學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識別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影象、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

  第五、要走出六個誤區提高複習效率。同學們在複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隨時注意適度調整自己的複習計劃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學習的誤區:

  1、對自己沒有準確定位,好高騖遠。

  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3、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

  4、零敲碎打,死記硬背。

  5、題海戰術,追求數量。

  6、審題粗心,解題方法僵化。

  高考地理的複習技巧

  1、突出學科基礎知識,注重查漏補缺

  學科基礎知識是我們應對複雜多變的高考試題的常規武器,也是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知識依託,是決勝高考的支撐點。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題立意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型,考生會產生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好像現在高考重能力輕知識。其實高考命題立意的變化,對基礎知識的要求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實的基礎。因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沒有厚實的基礎知識,能力便無從談起。從一輪考試結果看,考試出錯的,還往往是在看似簡單的基礎知識上。如果我們不能跳出這一認識誤區,其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輪複習應考中,我們要重視基礎,突出重點,善於提煉主幹知識,挖掘、整理、歸納,同時加強橫向和縱向聯絡,以幹帶支,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和網路。同時加強運用原理和規律解決區域中實際問題的訓練。

  2、梳理知識、形成體系

  經過一輪比較細緻全面的複習,基礎知識得到了較大的充實,但沒有經過系統地分類整理,要用的東西在短時間內卻調不出來。針對這種情況,利用專題複習,有助於梳理知識,使之系統化、條理化,並使考生在考試中面對不同的問題情境,能準確快捷地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來解決問題。

  4、加強地理學科思維和地理學科能力的訓練

  高考命題的視角較為新穎,問題與材料的結合較為巧妙,因此,應對高考題,需要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但有一個良好的和訓練有素的地理思維習慣也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從而形成地理學科思維習慣和地理學科能力。因此在複習過程中,重點應放在以下方面:①構建地理知識體系,通過地理知識的系統化、網路化、結構化、規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訓練,培養綜合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演繹、概括推理等地理學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論聯絡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培養應用能力,如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廣泛應用和社會價值性,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去解釋一些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的社會問題;③加強學科聯絡,培養綜合能力,如注重學科間知識的交叉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各種地理事物,從生態保護、資源開發、人力資源的利用、歷史、經濟發展戰略、國際國內環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國有關地理方面的開發利用問題如我國西部大開發、全球經濟一體化、全球氣候變暖與低碳經濟等。

  4、掌握基本原理,訓練解題思路

  明確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有利於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規律和觀點,訓練答題思路,提高答題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業、農業、交通、人口、城市、資源、勞力、市場、技術、政策、文化等間的相互聯絡,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絡、影響等。

1.高考文綜複習計劃

2.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

3.高三地理複習教學計劃

4.高考全面複習計劃

5.高考複習備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