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急救小知識

  戶外旅行,如遇突發身體毛病往往會手足無措,比較常見的症狀及其急救方法在得到正式診治前可以應用。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戶外急救方面的小知識,供大家參考。

  有哪些

  心臟病: 曾接受治療師治療並有處方者,協助其服用該藥物。未經治療者,設法求醫,但不要私自運送病人。昏迷時平躺時,抬高雙腳,若呼吸急促須抬高頭部、胸部,必要時心臟按摩或人工呼吸。

  中風: 立刻求醫,但未經醫師指示,不要移動病人或給予任何飲食。令病人平臥,若呼吸困難,將臉偏向一側使口中分泌物流出。

  中暑: 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躺下,頭部稍高,解除束縛衣物,並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為患者降溫。例如用冷水為患者擦身,使其體溫降至攝氏38度為止,再送醫院治療。

  外傷:少量出血可用直接加壓法,嚴重出血應用止血頻寬布條置傷口上方繞圈後打結,將木棒置於兩結間旋緊至止血後固定木棒,緊急送醫,每間隔十五—二十分鐘應鬆開十五秒;如頭部受傷,不可動搖,使患者平臥,頭部墊高,臉偏向一側,冷敷頭部及頸部,迅速送醫治療。

  骨折: 傷者安臥,不使折斷處用力,先予止血,注意痛極休克。將傷者用木板託好並用繃帶固定若骨骼已突出不要推後,緊急送醫診治。

  燙傷: 立刻用水沖洗或浸入乾淨冷水中,輕者以凡士林塗抹患處,或乾淨布料敷蓋不要弄破水泡送醫診治。嚴重者以乾淨衣物被單、毛毯包裹,緊急送醫。

  休克: 使患者平躺,頭低腳高,以保持患者腦部血液供應,唯呼吸困難者,則需把患者頭部墊高。另外,應為患者保持溫暖,以防失溫,並且儘快送醫診治。

  觸電: 先使絕緣、切斷電源、解開傷者的衣物但須防受涼,施以人工呼吸。

  溺水: 救出水面,清除患者口中異物,使患者腹中之水吐出,並且應為溺水者保持體溫。必要時人工呼吸、心臟按摩、緊急送醫。

  食物中毒: 先服用濃食鹽水使其全部吐出,速送醫診治。

  毒蛇咬傷: 包紮傷口上部,洗淨傷口,用清潔刀片切開創口擠出毒液或用口吸出口內須無破損緊急送醫急診。

  蟲入耳: 將耳向亮處或將甘油、縫紉機油滴入耳中,蟲自然爬出。

  物入眼: 如開啟眼皮可見,用乾淨手帕輕輕拭去,不可揉擦眼睛;如物不能見,可用食鹽水沖洗,如無法去除,即赴眼科請醫生診治。

  戶外活動中的出血處理

  面板擦傷,這是戶外活動中最常見的損傷,即便損傷範圍比較大,也不過是淺表損傷和毛細血管出血,不會造成大量失血,傷口處理主要是預防感染。需注意的是包紮傷口前,應用流動的自來水將傷口沖洗乾淨,直到傷口沒有異物。野外條件下可用其他清潔水源,如水壺中的白開水。在出血部位及附近面板上用碘酒或75%酒精塗擦消毒,區域性使用抗生素藥膏或霜劑。最後用乾淨毛巾或其他軟質布料做成的敷料覆蓋傷口,再用乾淨的布、繃帶或手帕等棉織品包紮。

  若外傷嚴重,創口較大、出血較多或傷口裂開需要縫合的損傷,要立即採用加壓包紮止血。包紮前,按上述清洗原則處理傷口,嚴禁用泥土、麵粉等不潔物撒在傷口上,它不僅會造成傷口進一步汙染,還給下一步清創縫合帶來困難。

  突發疾病的應急處理

  暈倒昏厥: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應該讓患者躺下平臥,頭部偏向一側並稍放低。然後解開領口、衣服,使其呼吸暢通。可以採取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的方法進行急救,也可以用指甲掐或用針刺其人中、湧泉、少商等穴位,促使其甦醒。若有心臟病史,可口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

  關節扭傷:關節扭傷後,切忌立即搓揉按摩,也不要用熱毛巾敷。應該用冷水或冰塊冷敷15分鐘,外擦松節油或塗三七粉、雲南白藥,或用活血、散淤、消腫的中草藥如蒲公英、馬齒莧搗爛外敷包紮。

  食物中毒:吃了含有細菌或含有毒物質的食物,易引起發燒、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若病情嚴重,應立即送往附近醫院治療。如果病情一般,應臥床休息,大量喝水。腹痛時可用熱水袋敷腹部。病情好轉後可吃一點流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