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宴會禮儀

  在正規的西餐宴會上,使用刀、叉一定要中規中矩,不然就會洋相百出,貽笑大方。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西餐宴會的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中西方交流的擴大,西餐已逐步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不論是否喜歡,很多人都會經常遇到吃西餐的機會。

  西餐是西式飯菜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統稱,大致可以分為歐美式和俄式兩種。西餐菜餚主料突出,營養豐實,講究色彩,味道鮮香;其烹飪和食用同中餐都有很大的不同,體現了一種西方的文化。學習、瞭解西餐的基本常識十分必要。

  1.西餐宴會的席位排列

  同中餐相比,西餐的席位排列既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不少不通。由於人們對席位的排列十分關注,排列時務必多加註意。

  1排列的規則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西餐宴會席位排列主要是位次問題。除了極其盛大的宴會,一般不涉及桌次。瞭解西餐席位排列的常規及同中餐席位排列的差別,就能夠較好地處理具體的席位排列問題。

  女士優先。在西餐禮儀裡,也往往體現女士優先的原則。排定用餐席位時,一般女主人為第一主人,在主位就位。而男主人為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

  距離定位。西餐桌上席位的尊卑,是根據其距離主位的遠近決定的。距主位近的位置要高於距主位遠的位置。

  以右為尊。排定席位時,以右為尊是基本原則。就某一具體位置而言,按禮儀規範其右側要高於左側之位。在西餐排席時,男主賓要排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排在男主人右側,按此原則,依次排列。面向門為上。在餐廳內,以餐廳門作為參照物時,按禮儀的要求,面對餐廳正門的位子要高於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交叉排列。西餐排列席位時,講究交叉排列的原則,即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熟人和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一個就餐者的對面和兩側往往是異性或不熟悉的人,這樣可以廣交朋友。

  2席位的排列

  長桌的排列。最經常、最正規的西餐桌是長桌,在長桌上排位,一般有下列情況:

  一是男女主人在長桌的中央相對而坐,餐桌的兩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

  二是男女主人分別坐在長桌的兩端。

  三是用餐人數較多時,可以把長桌拼成其他圖案,以使大家能一道用餐。

  要注意的是長桌的兩端儘可能安排舉辦方的男子坐。

  方桌的排列。在方桌上排列席位,就座於餐桌四面的人數應相等,並使男、女主人與男、女主賓相對而坐,所有人各自與自己的戀人或配偶坐成斜對角。

  2.西餐上菜順序

  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同,西餐的菜序與中餐有明顯的不同。如吃西餐時,通常先上湯,而在中餐,上湯則意味著用餐的結束。

  正規的西餐宴會,其菜序既複雜又非常講究。一般情況下,完整的西餐正餐要由下列八道菜餚組成。

  1開胃菜

  開胃菜就是開啟胃口的菜,也叫頭盆、前菜,一般是由蔬菜、水果、海鮮、肉食所組成的拼盤。

  2麵包

  西餐正餐麵包一般是切片面包,吃麵包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塗上黃油、果醬或乳酪。

  3湯

  西餐中的湯有兩大類,即濃湯和清湯,也有很好的開胃作用。正式喝湯時,才算正式開始吃西餐。

  4主菜

  主菜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了水產類菜餚、畜肉類菜餚、禽肉類菜餚和蔬菜菜餚。正式的西餐宴會上,大體上要上一個冷菜,兩個熱菜。兩個熱菜中,講究先上一個魚菜,由魚或蝦以及蔬菜組成。另一個是肉菜,為西餐中的大菜,是必不可少的。它多用烤肉,配以蔬菜,往往代表著此次用餐的最高檔次和水平。

  5點心

  吃過主菜後,一般要上些蛋糕、餅乾、吐司、三明治等西式點心。

  6甜品

  點心之後,接著上甜品,最常見的有冰淇淋、布丁等等。

  7水果

  吃完甜品,一般還要擺上乾鮮果品。

  8熱飲

  在宴會結束前,還要為用餐者提供熱飲,一般為紅茶或咖啡,以幫助消化。西餐的熱飲,可以在餐桌上飲用,也可以換個地方,到休息室或客廳去喝。

  從實際情況看,西餐也在簡化,比較簡便的西餐選單可以是:

  1開胃菜。

  2湯。

  3主菜。

  4甜品。

  5咖啡。

  西餐餐具的使用

  1餐具的擺放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盤、碟、杯等,講究吃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刀叉,飲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酒杯。其擺法為:正面放著湯盅,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盤前方放著匙,右前方放著酒杯。餐巾放在湯盤上或插在水杯裡,麵包奶油盤擺放在左前方。

  2餐具的使用

  用刀、叉進餐是西餐的最重要特徵之一。除此之外,西餐的主要餐具還有餐匙和餐巾,用法也有特殊之處。至於西餐桌上的盤、碟、杯、水盂、牙籤等餐具,其基本用法同中餐相似,可參照之,此處不再贅述。

  刀叉。如同筷子是中餐餐具的主角一樣,刀叉是西餐餐具的主角。刀叉既可以分開使用,也可以共同使用。由於在更多的情況下,二者要共同使用,所以,人們在提到西餐餐具時,往往將二者相提並論。正確地使用刀叉,要做到下列幾點:

  一是要正確地區別刀叉。在正規的西餐宴會上,講究吃一道菜換一副刀叉。吃每道菜,都要使用專門的刀叉,既不能亂拿亂用,也不能從頭到尾僅使用一副刀叉。

  吃西餐正餐時,擺在每位就餐者面前的刀叉有:吃黃油的餐刀,吃魚用的刀叉,吃肉用的刀叉,吃甜品、水果用的刀叉等等。各種刀叉形狀各異,擺放的位置也不一樣。

  吃黃油用的餐刀,一般應橫放在就餐者左手的正前方,距主食麵包不遠處。

  吃魚和肉用的刀叉,應當餐刀在右,餐叉在左,分別縱放在就餐者面前的餐盤兩側。由於刀叉的數目同上菜的道數是相等的,有時餐盤兩側分別擺放的刀叉會有三副之多。取用刀叉的基本原則是,每上一道菜依次從兩邊由外側到內側取用刀叉。如果沒有經驗、把握不準,不妨比別人慢半拍,看一下別人怎樣使用。

  吃甜品用的刀叉,一般橫放在就餐者餐盤的正前方。

  二是正確地使用刀叉。通用的刀叉使用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英國式的,要求在進餐時,始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邊切割,一邊用叉食之,叉背朝著嘴的方向進餐,這種方式比較文雅;另一種是美國式的,先右手刀左手叉,把餐盤的食物全部切割好,然後把右手的餐刀斜放在餐盤的前方,將左手的餐叉換到右手,再品嚐,這種方式比較省事。

  刀可以用來切食物,也可用來把食物撥到叉上。叉用來取食物,也可以用它摁住食物,使之用刀切割時不滑脫。使用刀叉時要注意:不要動作過大,影響他人;切割食物時,·不要弄出聲響;切下的食物要剛好一口吃下,不要叉起來再一口一口咬著吃;不要揮動刀叉講話,也不要用刀叉指著他人;掉落到地上的刀叉不可揀起再用,應請服務員換一副。

  三是要知道刀叉的暗示。如果就餐過程中,需暫時離開一下,或與人攀談,應放下手中的刀叉,刀右、叉左,刀口向內、叉齒向下,呈“八”字形狀擺放在餐盤之上。它表示:此菜尚未用畢。

  如果吃完了,或者不想再吃了,可以刀口向內,叉齒向上,刀右、叉左並排放在餐盤上。它表示:不再吃了,可以連刀叉帶餐盤一起收走。

  注意不要把刀叉擺放在桌面上,尤其不要將刀叉交叉擺放成“十”字形,這在西方人看來,是令人晦氣的圖案。

  餐匙。餐匙也是西餐不可缺少的餐具,同中餐湯匙相比,在形狀和使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要區分不同餐匙。在正式的西餐宴會上,餐匙至少會出現兩把,它們形狀不同,擺放的位置也不同。

  個頭較大的餐匙叫湯匙,通常擺放在就餐者面前的餐盤的右側最外端,與餐刀並列縱放。

  個頭較小的餐匙叫甜品匙,一般情況下,它應被橫放在吃甜品用的刀叉正上方,如果不吃甜品,有時也會被個頭同樣較小的茶匙代替。

  二是要正確使用餐匙。餐匙各有各的用途,千萬不要相互代替。要注意做到:餐匙除用於飲湯、吃甜品外,不可用於取食其他食物;不要用餐匙在湯、甜品之中攪來攪去;用餐匙取食,不要過滿,一旦人口,就要一次用完,不要一匙東西,反覆品嚐多次;餐匙時,要以其前端人口,不要將其全部塞人嘴中;餐匙使用後,不要再放回原處,也不要將其插入菜餚或“直立”於餐具之中。

  餐巾。在西餐中,餐巾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同中餐餐巾相找,雖有許多用途、用法相似,但也有更嚴格特殊之處需多加註意。一是餐巾的鋪放。西餐餐巾通常會疊成一定的圖案,放置在就餐者的水杯裡,有時直接平放於就餐者的右側桌面上或就餐者面前的墊盤上。形狀有長方形和正方形之分。

  餐巾應平鋪在自己併攏的大腿上。如果是正方形的餐巾,應將它折成等腰三角形,直角朝向膝蓋方向;如果是長方形餐巾,應將其對摺,然後折口向外平鋪在腿上。餐巾的開啟、折放應在桌下悄然進行,不要影響他人。

  二是餐巾的用途。餐巾對服裝有保潔作用,防止菜餚、汁湯落下來搞髒衣服;也可以用來揩拭口部,通常用其內側,但不能用其擦臉、擦汗、擦餐具;還可以用來遮掩口部,在非要剔牙或吐出嘴中的東西不可時,可用餐巾遮掩,以免失態。

  三是餐巾有暗示作用。西餐以女主人為第一主人。當女主人鋪開餐巾時,暗示用餐開始,當女主人把餐巾放到桌上時,暗示用餐結束。就餐者如果中途離開,一會兒還要回來繼續用餐,可將餐巾放在本人所坐的椅面上;如果放在桌面上,則暗示:我不再吃了,可以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