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和道教的區別_基督教和道教的區別在哪

  在神性論問題上,基督教和道教雖有相同之處,更有區別之點,具體表現為一神論與多神論、人神異質和神性分享論與人神同質同形和互化論等區別。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基督教和道教的區別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基督教和道教的區別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上帝或真主是唯一。而道教和佛教不是一神教,你可以拜不同的神。

  道教和佛教注重的是一個“修”字,即注重個人修為,在修行的過程自己領悟,即“悟道”。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注重的是一個“信”字。即相信上帝或真主的存在。只要相信存在和每天祈禱,就能獲得佑護,就能提升靈魂。

  道教修的是現在,通過修行得道成仙。佛教修的是未來,今生修行未來可以輪迴。其實,因果輪迴之說,中國固有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之。“易經”中就有記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正是因果觀念的明確表述。這或許就起源於印度的佛教為什麼得已在中國傳揚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相信的是靈魂而不是肉體上天堂。

  道教和佛教都講因果報應,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有所不同。你只要相信上帝或真主為唯一,就能上天堂,一切罪行都可以得到救贖。

  可見,雖然都是教人向善,但三者對善與惡、罪與罰的態度是有著明顯的區別。

  道教與佛教都崇尚“上天有好生之德”,即不殺生。而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其興起和發展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戰爭史。不論是過去的十字軍東征,還是今天的聖戰。這是與道教與佛教最本質的區別之一。

  不管是基督還是伊斯蘭教,都追求政教合一。至少都有宗教干政的歷史。而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藏傳佛教除外***,看破紅塵是至高的追求。這也是本質的區別之一。

  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都可以還俗。這是真正的信仰自由。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基本上不允許還俗。特別是伊斯蘭教。儘管目前有不同程度的世俗化,但退教者還是被稱之為另類。

  道教、佛教在中國不但基本上沒有過紛爭,甚至還有相互借鑑和融合。在中國甚至有三教合一的存在形式。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從一開始就一直進行著無休止的戰爭。

  道教佛教對中國文化影響至深。或許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影響了宗教文化的發展,也或許是道教佛教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目前的中國,雖然信教者少,但卻已經把道教佛教的精髓融入了文化文明和思維之中。

  中國道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道教不是自然而然生長起來的,它是在外界環境刺激下產生的基因突變。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中國在這個外來宗教的刺激和啟發下,仿造出來的。它是中國文化與異族文化相抗衡的一個結果。公元初年佛教傳進中國。一百多四十年後,東漢張道陵創立了道教。這個人造的道教,沒有自己的教義。它開頭是向孔子的儒家找根據,找立足點。但被儒家抵制,《論語》說:“子不語怪力神亂”。不得已,又轉過來向老子莊子的道家找理論支撐***以上說法可以參看范文瀾《中國通史》***。道家是在野的學說,自然形不成抵抗,於是,道教就封了老子為“太上真人”,封了莊子為“南華真人”,又把民間傳說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拉來作神仙。道教本身十分混雜,道教的八仙,整個是一個大雜燴,把不同朝代的歷史人物與傳說人物湊在一起,差不多相當於關公戰秦瓊。而且,與世界其他成熟的宗教相比,它完全沒有其他宗教所具有的對彼岸的追求精神,它有的只是無信仰的實用文化中對現實人生的渴望,它追求的是鶴髮童顏、長生不老這樣一些很實際的願望。它的追求方式,也不是對自己內心的謹守,而是煉丹服藥甚至御女等手段。所以,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從來都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中國文化中本來沒有信仰,則文化中沒有的東西,仿造一個,也肯定造不好。

  《道德經》被道教尊為的開山之作,其逍遙、離世、求長生的主張與老子心意相差甚遠,道教後來尊老子為太上老君,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於戰國、盛於秦漢的方仙道。方仙道分行氣***含導引***、服餌、房中三派。

  道教的內容,南朝梁劉勰《滅惑論》說是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宋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二五說:道家之術,雜而多端。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於佛教的涅槃,也不同於亞伯拉罕諸教的天國。道教的理想世界有兩種,一種是世俗的,一種是宗教的。道教的理想世界是希望世界成為一個公平、和平的世界,沒有災禍、沒有戰爭。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則是“仙境”,道教追求得道成仙,這樣就能超脫生死,在仙境中過仙人的生活。從文字的角度,仙人還是在人的層次,山中之人,只是不同地點時空的人而已。不同於其它宗教的是,道教並不認為人死後才能到達仙境,而是認為人的形體通過一些形式的鍛鍊可以長生不死,成仙以後也可以一樣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裡,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由於達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後來才出現了“尸解”等方式。部分風景秀麗的地方由於適合修煉而被譽為人間仙境,例如所謂的“洞天福地”就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地方。

  道教認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長生久視”、長生不死。也因此有許多養生的方法,例如氣功等在道教得到了發揚。

  道教對人生大體上總是保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這是道教與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道教則是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脫離對死亡的恐懼。而道教和佛教和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道教傳遞信眾,人應該要怎麼走在現實人生之路上;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槃”,才能脫離生死輪迴。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一個迴圈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追求實現涅槃,才能脫離生死輪迴。佛教著重在“覺悟”,並探究過去之所生與未來之所往的輪迴,這是佛教與道教不同之處。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一種宗教,強調的是人的修為,世間的長生不老,衍生出許多的煉丹師,據說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中火藥就是他們發明的。在養生學方面,道教有一些的實用方式和理念,是中國人實用主義思想的代表。對於宗教之中我從哪裡來的問題,道教只有是道生一,是一個含糊的概念,而對於人死後到哪裡去,也不知其所終。早期道教的經籍中,最早用道教一詞的是張魯撰《老子想爾注》:“真道藏,邪文出,世間常偽使稱道教,皆為大偽不可用。”道教本質昭然若揭。

  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區別

  別的宗教創始人為要解脫世人的苦難,用自己的理智去尋找神、去尋找通向神的路,其動機是好的。但因神太高大,人憑自己有限的智慧所找到的神,絕不能是真神的本體,只能是人自身的理念的投射。有人考察過,佛教剛傳入中國所建的寺廟裡,菩薩的長相是印度人模樣;隨著寺廟內遷中原,菩薩像也逐漸變成中國人的面目。而且,菩薩所穿戴的,多為唐代的衣衫,因唐代是佛教鼎盛時期。很明顯,這些菩薩是人的文化、理念的化身。

  基督教所信的這位神,不是人主觀的想象,而是神親自向人啟示出來的,是真神的本體。神的啟示的集中體現是《聖經》和取了人形的神 -- 耶穌。《聖經》的權威和耶穌的復活是基督教與別的宗教的分水嶺。基督教信仰是植根於耶穌復活和《聖經》是神的話語這兩個歷史事實的客觀真理,而非來自創教人的主觀的心思意念。基督徒所信奉的《聖經》,有眾多的特點和考古學的證據說明它的記載完全符合歷史的真實,而且是出自神的默示,是神要對人類說的話。

  其他宗教的經典,如《佛經》、《可蘭經》、道教的“三綱四輔”等,都無法證明其歷史性,更無法證明是神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