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要怎樣艾灸養生保健

  夏至節氣要怎麼養生呢?尤其是夏至艾灸養生保健,你知道怎麼做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詳細介紹!

  夏至艾灸養生保健的穴位

  第一、艾灸養生保健灸法

  艾灸足三裡穴。犢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裡穴,它和脛骨前緣有著一橫指的距離。簡單準確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薦,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經常用艾鍼灸足三裡穴可以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預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條進行15分鐘的薰熱即可。

  第二、艾灸命門穴

  命門穴的位置在背後第二腰椎下方與肚臍相對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氣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可以起到補腎壯陽的功效,是保健強壯的重要穴位。只需要用艾條進行15分鐘的薰熱即可。

  第三、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是位於我們肚臍位置下三寸的位置,這個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長期施以鍼灸可以使人體元氣充足,因為刺激這個穴位可以達到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的目的,並且能夠治療泌尿及生殖系統的各種疾病。用艾條進行15分鐘的薰熱即可。

  第四、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我們腹部的正中線,肚臍上四寸的位置,用艾對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療和調理胃部疾病。

  夏至艾灸養生保健的方法

  根據中醫學天人合一理論,夏至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故夏至的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

  後人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的原則設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體現了在特定的時機預先培養陰陽,以固之本,扶持正氣,從一定的意義上講正是順應自然界陰陽之氣的變化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則。我國古代醫家發明了許多行之有效、簡便經濟的防治方法,“節氣灸”正是應運而生的獨特方法之一。節氣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進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傳統方法,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獨特艾灸養生方法。它典型地體現了中醫“天人相應”因時制宜的防治思想。艾灸是溫壯元陽、激發經絡之氣、調動與開發機體潛能、健身防病的傳統方法。

  暑病的發生,是由於冬季寒邪藏伏於體內,至夏而發的伏氣溫病。而夏至日時節,人體陽氣達到頂峰,此時針對暑病行艾灸療法,可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有效地扶陽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體內陽氣得到升發和振奮,外界的風溼暑邪便不易侵犯,從而阻斷了發病途徑,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觸發。

  季節交替陰陽變化之時,正是年老、久病、體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誘發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時期。節氣灸則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熱之氣,對穴位進行薰灼、溫熨,以激發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最大限度地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的注意事項

  1、避免著涼!

  關於艾灸時吹空調。

  很多灸友問艾灸時能開空調嗎?我們認為適度的溫度是可以的,畢竟馬上就到炎炎夏日,酷暑難捱,如果艾灸要是一點空調也不開的話也是受不了的,須知過猶不及,小心上火甚至中暑!但在空調房內艾灸,也要注意通風,避免在空調出風口艾灸,艾灸後也不要讓艾灸過的部位受涼吹冷風。

  關於灸後洗手、洗澡時間。

  很多灸友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我們也是通過實踐才知道答案的,如果是熱水,艾灸後馬上洗澡其實也沒什麼大問題的,但是最好再等30-60分鐘後再洗,這時經絡處於調整狀態,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是沒錯的。

  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溼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鐘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另外有些專家說艾灸後要過24個小時才能洗澡,否則就艾灸就白做了的說法,恕我們不能認同。

  2、關於艾灸時間!

  很多人非常關心施灸的時間問題,也有些灸友些子午流注等資料,半懂不懂,搞的自己稀裡糊塗。理論上說,一般早上、中午陽氣上升充盈,艾灸有助於更好的增強人體陽氣。

  若沒有時間的話,亦可中午和晚上,不用過多拘泥,只要是有一段穩定的空閒時間就可以艾灸,唯一要注意就是,睡眠不好的人晚上不宜艾灸,最好是九點錢結束艾灸。

  艾灸時間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灸量能否達到充足、飽和,就像燒開水一樣,火是不是能持續的燃燒,才是決定水能否燒開的關鍵!

  1腰背、腹部施灸,灸量可以稍微多一點,30-40分鐘甚至更多,但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

  2頭頸部、四肢施灸,灸量宜少,15-20分鐘;

  3青壯年施灸壯數可多,時間宜長;

  4老人、小兒施灸壯數應少,時間宜短,尤其是小兒,依孩子大小為定,5-15分鐘左右。

  3、關於艾煙!

  艾灸離開了艾煙就不叫艾灸了!內徑上講,煙燻火灼謂之灸,艾煙不僅可以殺滅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還可以淨化空氣,面板吸收可以活血化瘀消炎去腫,因此不要排斥艾煙!

  艾煙中含有抗氧化物質,這些物質附著在穴位處的面板上,通過灸熱滲透到體內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施灸區域性面板中過氧化脂顯著減少。這個研究解釋了為什麼灸法仍以熱與煙結合的效應最佳的結論。

  艾煙在古代也常被應用,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提到:“斷瘟疫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佳也。”這是利用了艾煙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我們現在常用的艾灸坐薰也是利用的這一點。

  據《麥粒灸傳薪集》記載:“將艾熱與艾煙分離開,單獨測試療效,結論是:熱與煙均為艾灸中的有效因素,灸法仍以熱與煙結合的效應最佳,其次是有熱無煙,再次是有煙無熱。”說明的是,艾煙有益。

  但是,艾煙可不是越多越好!作為一個艾灸服務者,我們既不會為了利益而大肆鼓吹艾煙的益處,也不會忽略艾煙的害處!曾經聽到有人這樣說:“艾煙完全無害,多吸些有助清肺。”出現這樣的說法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被別人忽悠了,要麼是準備忽悠別人。

  艾煙及揮發油中的一些成分,對神經系統有副作用,大量吸入會引起癲癇樣的驚厥。艾燃燒過程中產生焦油等物質,過量會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讓我們辯證的看待艾煙!

  4、艾灸順序!

  許多灸友問我艾灸的先後順序,這裡就簡單說一下。可有句話要說在前頭,我們日常施灸的時候,還是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因人而異,因病制宜。

  一般來說,幾個穴位同時艾灸的效果往往更好,而且可以節省時間,但是如果沒有這麼多灸器的話,就可以按照以下的順序來艾灸:

  艾灸順序:

  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背部,後灸腹部—— 先陽後陰,從陽引陰,避免內火亢盛。

  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頭部,後灸四肢 ——避免面部哄熱、咽乾口燥等不適之感。

  灸量先少後多——主要是使艾柱的火力由弱增強,以使人能易於接受。

  前面已經說了,這裡在強調一遍!灸量是關鍵,所以你想要治好病的話,灸量就不能少了,但是也不能一上來就大灸特灸,應該循序漸進增加灸量,先用小艾柱灸起,逐漸更換大艾柱;先灸短時間,再逐漸加長時間。

  5、備孕女性須知!

  如果你想懷孕,剛剛灸後就馬上同房,這時的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你在同房,這個時候,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已經適合精子的著床和存活生存。當然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

  有些男性精子成活率很高,往往環境不利也能生根發芽,而有的種子質量不高,即使放在寬鬆的,高質量的土地裡照樣長不出好莊稼。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此外,懷孕後要注意,孕婦的腹部和小腹部不宜施灸!

  6、其它艾灸常識!

  1施灸前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選用合適的灸療之法。

  2保持良好的情志狀態。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會影響經絡經氣的執行,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

  3關於飢飽。太飢餓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4姜蒜要新鮮。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麼一定要鮮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5顏面部,心區,大血管部和肌腱處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

  6對於昏迷、區域性知覺遲鈍或知覺消失的患者,注意勿灸過量,避免過分灼傷,引起不良後果。尤其對老人、小兒患者更應如此。

  7施艾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灼傷患者或燒壞患者衣服和診室被褥等物。

  8關於水泡的處理:

  溫和灸出現水泡,如水泡不大,可用龍膽紫藥水擦,並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後即可吸收自愈。

  如水泡過大,宜用消毒針具,如一次性注射器,引出水泡內液,外用消毒敷料如艾灰保護,也可在數日內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