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碩士論文精選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企業戰略規劃的實施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何面對日益複雜的經營環境,理順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活動,從而保證企業戰略的有效實施,成為了企業經營者最為關注的問題點之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應用

  成本管理是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全國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速以及新型科學技術廣泛的應用,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謀取利益,必須建立相應的戰略成本管理體系,創造出獨特的具有自己企業特色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企業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

  一、戰略成本管理概述

  1.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

  現代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主要是基於戰略視角,通過生成、應用具有戰略相關性的成本管理資訊,以服務於企業競爭優勢建立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體系。企業管理人員在對同行業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對比的基礎上,對企業做出全面的、準確的評價,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認清形勢,發揮自身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由於不同企業的特殊性及其所處地域、文化的不同,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含義也會呈現不同的特點,但最終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增強其社會競爭力,並且以成本會計資訊為主要鏈條,在戰略管理的基礎上將企業成本管理的地位提升到戰略的高度,從而更具競爭優勢。

  2.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特點

  1戰略成本管理的動態性。企業實行戰略成本的目的是幫助企業應對市場競爭,因此對於企業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週期性變化極為重視。

  2戰略成本管理的長期性。戰略成本管理是以企業的長遠發展為戰略目標,分析企業未來的競爭發展變化,幫助企業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

  3戰略成本管理的全域性性。戰略成本管理是立足於企業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對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科學分析。

  下面以我國施工企業為主體,對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進行應用研究:

  二、我國施工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少戰略眼光

  部分施工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片面強調降低成本,沒有考慮到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不重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在成本管理中,一味突出成本管理,缺乏對戰略性成本和作業性成本的劃分,沒有對技術創新和施工質量加強管理,為降低成本甚至以犧牲工程質量為代價,缺乏對企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可能導致企業發展後勁不足,甚至影響信譽,喪失市場。

  2.成本管理基礎工作薄弱

  部分施工企業缺乏對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往往重視市場營銷,但是忽視企業內部管理,成本的定額管理不科學,成本的原始記錄不規範,各項工作流程的設計不合理甚至疏忽。

  3.單純重視施工過程中的成本管理

  有的施工企業僅重視施工生產環節,對施工過程的其它環節成本控制不到位。成本與施工生產各環節息息相關,包括專案的勘察設計、施工技術選擇、材料供應、工程分包方的成本管理、售後等多個方面。

  三、施工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措施

  1.從戰略的高度把握全域性

  施工企業要考慮到成本管理的全域性性,將與工程專案相關的全部活動納入成本控制與管理的範疇。具體來說,施工企業在施工前期和設計單位進行溝通,編制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分析施工技術和內部組織機構安排,對參與專案的材料供應商和分包商進行洽談與管理,對後期業主的使用情況跟蹤服務。

  2.施工生產過程的成本管理

  工程專案成本管理需要確定合理的企業定額,前提是要建立系統的成本基礎資料資訊庫。這是成本基礎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環節。施工企業必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對員工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材料的驗收計量、施工機械的使用和耗費、完成施工物件的實際工作量等進行監控記錄,對資料資訊進行統計分析,制定配套合理的企業定額,並在動態中改進。同時,實行成本管理責任制,對專案直接成本管理工作進行激勵與考核。

  3.期間費用預算控制

  許多施工企業費用預算依據基期費用進行編制,此種方法編制的費用預算較基期有所增加,財務部門稽核時會進行縮減。財務部門其實對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計劃、內容、操作等不能全部瞭解,有的費用雖然沒有直接效益,但是卻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起到作用,往往企業的戰略發展費用被減掉。要解決上述問題,可以採用零基預算的費用預算,改變以職能部門編制單元的方法,發展以業務活動為基礎的預算編制。同時按照業務活動的工作流程,由參與其活動的職能部門根據預算情況提報審批。這一轉變,使戰略性成本自然區分,同時能保證戰略性成本的作用充分發揮,增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施工企業成本的有效控制。

  4.工程專案供應鏈成本管理模式的構建

  施工企業的戰略目標是獲得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利潤,而這與顧客對企業的施工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滿意程度密不可分。因此,企業在成本管理時,追求的不是成本的最低,而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合理要求,為企業形成良好的市場打造品牌,這樣才有利於施工企業的長期戰略發展。工程專案供應鏈的成本管理模式,終極目標是為滿足業主需求,將成本規劃到工程專案的整個供應鏈中,使整個專案供應鏈的總成本實現優化。我們的傳統供應鏈管理存在許多不足,例如重複建設、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等問題。所以,設計專案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時,必須對供應鏈成本有科學認識,儘量減少成本。

  過去的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中,常見方法在提高自身議價能力方面努力,總是想方設法壓低供應商和分包商的價格,降低中間環節利潤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從長遠角度看,供應商和分包商利潤被減少,他們短期內不可能提高技術和服務水平,因此導致他們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出現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來降低成本。這種供應鏈成本管理模式造成工程質量堪憂,客戶滿意度下降。因此,施工企業要從戰略高度來進行科學的供應鏈管理,與工程各環節涉及的主體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利益共享,找到合理高效的管理方式,儘量減少各環節費用,收集準確的成本資訊進行科學分析,探求最佳方案,實現供應鏈成本的優化,為客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和服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是一項內容複雜且涉及較多因素的系統化作業工程,正經歷著從成本核算到成本控制的轉變。在企業戰略成本管理中需將先進的思想及管理理念融入其中,並採用現代化的辦公裝置及辦公系統軟體,以企業財務資料為基本依據,將成本考核作為相應的激勵手段,使企業戰略成本管理不僅是企業獲取經濟利益的有效武器,更是企業長期參與市場競爭並取得優勢成本的法寶。我國現階段戰略成本管理的模式及相應成果都有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不斷髮展的社會主義經濟與現代化管理相比,其發展速度緩慢,因此我國的企業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探索出符合自身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從而提升企業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