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遊覽導遊詞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觀音菩薩道場。

  普陀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道場之一。

  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唐以後,歷代帝王多次賜金擴建普陀山寺院,倡導觀音文化。

  公元967年,宋太祖趙匡胤首次欽派人到普陀山貢香幡,開了朝廷供奉先河。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賜匾“寶陀觀音寺”。

  公元1214年,宋寧宗趙擴又賜匾額“圓通寶殿”,欽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菩薩的地方。並根據佛經“補怛洛迦”,更山名為普陀洛迦山,也稱為補陀洛迦山。由此,普陀山成為中國四大菩薩道場之一。

  有緣者如果有旅遊的機會,可以去參拜觀音菩薩。

  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普陀山導遊詞,希望大家喜歡!

  普陀山基本介紹:

  1、普陀山是著名的觀音道場,與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並稱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於浙江省東部,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形似蒼龍臥海,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2、唐鹹通年間,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蓮花洋時,因為風浪所阻,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於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觀音院",成為普陀佛教開山之起始。後歷代皇帝撥幣累建,全盛時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達4000餘人。

  3、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香菸燎繞、燭火輝煌;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歎為觀止。每逢佛事,信眾求拜,時有天象顯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聖、神祕的色彩。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4、有人曾經對普陀山的美景作出這樣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於海上的佛教勝地,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除了充滿佛國神祕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島上林木豐茂、鳥語花香,不僅有樹齡近千年的古樟樹,還有我國特有的普陀鵝耳櫪。而島四周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銀濤金沙環繞著青翠的峰巒、幽靜的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5、主要景點有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6、普陀山的標誌南海觀音大銅像、紫竹林,還有以自然景觀和寺廟相結合的西天景區。每到夏日來臨,來普避暑的遊客紛紛聚集到浙江省第一個海濱浴場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普陀山以其觀音道場的神聖地位,以及優美的自然風景,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相信您也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踏上這次朝聖之旅了,現在就請帶上我們精心為您打造的普陀山遊覽攻略,以及景點導遊詞,隨我一同走進這海天佛國吧。

  一、普陀山三大寺廟之一:普濟寺

  普濟寺 = 佛法普度眾生、救濟眾生。到了這個寺廟要思考,自己如何為造福社會、救助蒼生做一些貢獻。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濟寺。普濟寺又名"前寺"。

  1、歷史來由。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觀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書"圓通寶殿"匾額,把這裡定為專供觀音的寺院。後來這裡多次被毀,到了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監張千擴建寶陀觀音寺,並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寺院規模巨集大,一時甲於東南。康熙三十八年,賜額"普濟群靈",到了雍正年間,基本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如今的普濟寺,共有十殿、十二樓、七堂、七軒等共231間。

  普濟寺前有一個高約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門,柱上橫眉雕刻有精緻的雲綾和石葫蘆。坊內北側,樹有一塊石牌,寫著"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據傳這是皇帝下達的聖旨,過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觀音菩薩的崇敬。

  2、蓮花"海印池"。石牌坊後是一個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於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樣,印現一切之法,而"放生",則是與佛教的"慈悲"、"不殺生"等教義融合,進而發展成為的一種普遍的佛事活動。

  觀音菩薩用“海印池”啟迪眾生做人要勤奮學習、思考頓悟,用智慧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用“放生池”啟迪眾生,戒殺放生、吃素行善,可以積累極大福報。

  海印池上有三座橋,走過中間的一座,您便可以來到御碑亭,它建於雍正年間,御碑的碑文上記載了普陀山的歷史,碑額上雕龍栩栩如生,書法遒勁剛健,可謂雙絕。當然,要是您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到東面的"觀自在菩薩"牆看看,相傳觀音菩薩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腸外,還有廣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間萬物,所以有時被稱作"觀世音",指她能聽到人民的疾苦聲音,有時又被稱為"觀自在",是指她體察世間萬物的能力。

  3、山門傳說。當您來到寺前肯定會奇怪的問:"寺廟的正門關著,怎麼進去呢?"這裡還有一個故事。相傳乾隆皇帝夜遊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當他返回到普濟寺的時候寺院大門已經關了,他要求開門卻遭到了拒絕。把門的小和尚說:"國有國法,寺有寺規",乾隆沒有辦法只能從東山門進入寺內。乾隆回宮後對此極為惱怒,下了聖旨:從今以後,此門不能開。這也就延續到了現在,只有在國家元首、寺院菩薩開光或者方丈第一次進門時才能開啟,平時的遊客們就只能從旁邊的側門進入了。

  4、天王殿、圓通殿。經過供奉著彌勒佛的天王殿,我們便可來到普濟寺中供奉觀音菩薩的主殿--大圓通殿。

  圓通殿堂面寬七間進六間,巨集大巍峨,可容數千人,有"百人共進不覺寬,千人共登不覺擠"的說法,於是也被稱為"活大殿"。走進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盧觀音像,高約九米,頭戴毗盧天冠,天冠上有阿彌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邊還站立著善財和龍女,神態天真活潑。

  這座觀音殿叫做"圓通殿",正是因為觀音只要聽到苦難的呼救聲,便能眼觀,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於是"圓通"便成為了觀音的代名詞,其意是"不偏倚,無阻礙",圓滿通達。也提醒人們處理問題要圓滿通達。

  在中國,觀音菩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佛經記載,遇到危難時只要唸誦其名號,菩薩就能聽到,並前往拯救解脫,所以叫做"觀世音"。唐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沿用至今。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但卻很少有人不知道觀音菩薩,觀音實際上已成為民間佛教乃至整個民間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們眼前的這座觀音殿為什麼叫做"圓通殿"呢?其實啊,正是因為觀音只要聽到苦難的呼救聲,便能眼觀,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於是"圓通"便成為了觀音的代名詞,其意是"不偏倚,無阻礙",圓滿通達。

  毗盧觀音兩旁還各塑有16尊不同服飾和形態的觀音菩薩,稱為"觀音三十二應身",這些都是觀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現身說法形象。三十二應身觀音只能以整體形式供奉,不能單獨出現,加上中間供奉的觀音佛身,這種塑法也正是觀音道場的獨特之處。

  主殿兩邊還各有一個配殿,東配殿供奉文殊菩薩,西配殿供奉普賢菩薩,另外在法堂中還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

  5、多寶塔。遊覽完普濟寺的大小殿堂,您還可以到位於其東南的"多寶塔"看看。多寶塔建於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從江南帶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華經》中的"多寶佛塔"之義定名。塔的外觀樸拙,穩重端莊,不像中國傳統的塔玲瓏小巧,每層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龕,裡邊供奉著全跏趺坐式佛像,屬於古代蒙古族統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極富元代風格。據考察,這樣的塔在中國只有兩座,另一座在洛陽龍門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多寶塔東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濱浴場百步沙,這裡沙質純淨、灘形優美,浪花連綿不絕,時間充裕的話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二、普陀山三大寺廟之二:慧濟寺

  親愛的朋友,現在您來到的就是普陀山的最高處--佛頂山了。這裡又叫做"菩薩頂",是信徒們頂禮膜拜的聖地,此外,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有時在這兒還可以欣賞到罕見的海市蜃樓和佛光景象,所以歷來也有"不上佛頂,等於未到普陀山"的說法。

  1、慧濟寺來由。為什麼叫慧濟寺?

  慧濟寺 = 用智慧普濟眾生,使終生開悟智慧。這個寺廟也提醒有緣者,要用自己的智慧度化有緣人。

  佛頂山上的慧濟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它雄踞山巔,倚天面海,仙雲繚繞,風光壯闊,但因為建於山谷之間,佔地面積有限,所以慧濟寺的佈局便以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為短軸線,向兩側作不完全對稱地展開,左右殿堂、鐘樓、廂房等建築,均以遊廊相接,加之中間的天井,便組成多個院落。尤其是東院新建的漢白玉荷花池,雕欄玉砌,水亭曲橋,別有一番江南園林的風味。

  2、慧濟寺的主殿--大雄寶殿中,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和他的兩位弟子阿難與迦葉。在主殿中供奉佛祖,與普陀山中其他寺院主殿供奉觀音菩薩不同。原來啊,在山頂供奉佛祖而不是觀音菩薩,暗示了佛祖至高無上的地位,即使在觀音菩薩的道場,也是不能例外的。

  3、護法諸天。大殿兩側的廂房裡,塑有"二十諸天",簡單點講呢,他們是佛教的護法神。佛教認為,佛陀濟世傳播佛法之時,如果沒有得力的護法人,則會佛道隕落,所以佛國中才有許多的護法天神存在。他們都具有非凡的神通能力.可以幫助佛陀傳法,也可以震懾那些危害佛法的人。

  凡是到寺廟、道觀、名人景點,都有護法神保護。大家要記住,必須保持恭敬心,切忌說不文明的話、不尊敬的話,否則,護法神絕對會進行懲罰的。

  但是佛教的護法神可不僅僅是這二十諸天,而是一支龐大的隊伍,這支隊伍的名字叫做"天龍八部",代表了八支部隊,其中天部和龍部是最為重要的,而我們面前的二十諸天,就屬於"天部"。為了表示這些護法天神對佛祖的尊敬,他們的姿態都是往前傾斜15度的,除了普陀山慧濟寺以外,塑有這二十諸天的寺廟還有杭州的靈隱寺、北京大慧寺、以及大同的華嚴寺等。

  4、觀音殿。當然,作為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的三大寺廟之一,慧濟寺也有專門供奉觀音菩薩的殿堂,叫做"觀音殿",與其他寺廟的觀音殿不同,這兒除了供奉有一尊2.7米高的觀音菩薩像以外,四壁還鑲嵌著總共100多尊線刻觀音像,彙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繪畫傑作,這些珍貴的觀音寶像石刻,也是慧濟寺重要的文物珍品。

  慧濟寺後門,有一株"普陀鵝耳櫪lì",據說它最早是古代一位緬甸僧人來普陀山朝拜時帶來的,樹高13米多,從地表處開始分兩叉,往上分叉均一分為二,很有規則,並且雌雄同株,每年五月開花,十月中旬果子成熟。但因為其繁殖率極低,在其原產地緬甸早已絕跡,屬世所稀有。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徵,成了佛界的菩提。

  要是您對普陀山的其它珍貴植物感興趣的話,不妨再到寺後坡下的新姜子木看看,這是一種僅見於浙江的珍稀樹種,被譽為"佛光樹",每當春季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之日,它的嫩梢枝葉上就披上金黃色的絨毛,在陽光裡熠熠閃光,好像一個報春的使者,為海天佛國增光添彩。

  5、遠眺洛迦山。從慧濟寺出來,您還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頂山上遠眺壯闊的海景,要是天氣晴朗的話,可以看到舟山群島中大大小小的島嶼像一朵朵蓮花般點綴在中國東海之中,在這些群島中,最著名的就是不遠處的洛迦山。您看,洛迦山的形狀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安詳地躺在海面之上呢?要是仔細辨認的話,還可以分辨出她的頭、頸、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們稱為"睡觀音"或"海上臥佛"。據說,觀音當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煉得道後,飄洋過海來到普陀山開闢了道場,所以不少前來普陀山的虔誠信徒都會乘船去洛迦山朝拜一番。

  三、普陀山三大寺廟之三:法雨寺。

  往南步行下山前往法雨寺,途中可以欣賞到不少石刻,其中刻在一塊巨巖之上的"海天佛國"四個大字最為有名,傳說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將侯繼高的手筆,已經成為了普陀山的一大代表性景觀。

  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因為其位於第一大寺普濟寺的山後,所以又叫做"後寺"。

  1、法雨寺來歷。佛家認為,佛法滋潤眾生,就好像雨水澤被萬物,於是有了"法雨"的說法。法雨寺最初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經歷多次劫難,到康熙三十八年的時候,皇帝御書賜額"天華法雨",因此定名為"法雨禪寺",雍正皇帝時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修,法雨寺也就因其殿堂樓閣規模巨集大,雕樑畫棟,而成為了東南名剎。

  這個寺廟也提醒有緣者,人生一世要積極弘揚佛法、道法、儒法,使好的經典方法,像雨水一樣普及天下萬物生靈。

  遠觀法雨寺,您會發現,在建築佈局上,它採用了依山取勢、分群遞升的方法,幾座殿堂在臺基上逐級升高,氣勢不凡。整個寺院用天藍、淡綠、鵝黃、紫紅等色的琉璃瓦蓋頂,在陽光的照射下映射出萬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麗景象,遠遠望去,更是給人空中宮闕之感。清末康有為曾寫下"錦屏臨海浪,法雨飛天花"來刻畫法雨寺的山海勝景。

  2、蓮池。想要走進法雨寺的佛堂,首先得經過寺前的蓮池,它面積約1800平方米,為清朝光緒十八年建造,這裡所產的蓮子,歷史上曾經作為貢品,由杭州織造府進貢給朝廷。蓮池上有一座單孔石拱橋,叫做海會橋,"海會"的意思是指諸佛菩薩聚會在一起,其德行之深、數量之多就像廣闊深邃的大海一樣。海會橋將池塘分割為東西兩潭,兩側欄板的雙面浮雕上有各種戲劇故事、飛禽走獸等圖案50多幅,雕刻精緻,為普陀山石刻中的精品。

  3、九龍壁。走過蓮池,我們首先來看看九龍照牆,這是1987年新建的一個景點,這面九龍壁高兩米,全長12米,下盤為須彌座,四邊及頂端飛簷翹角,上部的石樑、石瓦間雕有十七條造型各異的小龍,而中間石板上的九條青龍昂首舞爪,爭搶龍珠、栩栩如生。乍一看去,它好像是由一整塊青石雕刻而成,但要是您足夠仔細的話,會發現,它竟然是用60塊70釐米見方的優質青石精雕細刻拼接而成,拼接處嚴絲合縫,不露痕跡,不得不讓人讚歎其工藝的精湛。

  4、玉佛殿。欣賞完九龍壁,我們經天王殿到法雨寺的第二層--玉佛殿參觀,它的得名,是由於當初這裡供奉著一尊清朝末年從緬甸請來的白玉釋迦牟尼像,可惜在中被毀,現在供奉的這尊佛像,是1985年從北京永樂宮請來的。玉佛殿後面的月臺欄杆上,刻有"二十四孝"圖,是雍正年間雕刻而成的,圖中的24位孝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也是佛教與儒家學說融為一體的見證。

  5、九龍寶殿。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法雨寺最著名的"九龍寶殿"。據《普陀山志》記載,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接見法雨寺的主持,並且下發了"拆金陵舊殿以賜"的聖旨,於是從南京明朝宮殿中拆下12萬張琉璃瓦送到普陀山,建成了頗具皇家氣派的九龍殿。

  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九龍藻井,這可是明代留存下來的文物,抬頭往上,可以看到藻井下懸著一顆大珠球,一龍盤頂,四周有八龍環八柱,就像是要來搶奪這顆寶珠,構成了"九龍戲珠"的圖案,形態逼真、巧奪天工。據說這九龍藻井還有防火的作用,因為龍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狀是可以將水聚集起來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點燃了佛前的經幡,殿上的九龍就會吐水滅火,因此,這九龍藻井就成了普陀山的鎮山之寶。

  殿中供奉著10米高的毗盧觀音像,所以這裡又稱"九龍觀音殿"。觀音像兩側還供奉有十八位苦行中的羅漢像,而在殿內另一邊還有一副場面壯觀的《海島觀音圖》。畫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觀音菩薩站在一條龐大的鰲魚背上,一手拿著淨瓶,一手拿著楊柳枝向外揮灑,菩薩手中的淨水瓶和楊柳枝,原本是普灑法雨、弘揚佛法的意思,後來演變為多種含義。人們認為,楊柳枝可以消災除病,淨瓶中的甘露隨楊柳枝灑遍大千世界,暗喻著慈悲的觀音用淨水來普渡眾生脫離苦海,到達彼岸的極樂世界。這幅畫中還有天庭、龍宮等建築,整個畫面佈局合理、人物眾多、惟妙惟肖,感興趣的話您不妨仔細看看。[/

  四、紫竹林紫竹林,代表觀音菩薩

  當您看到眼前的這片茂密的紫竹以及同樣為紫色的石頭時,我們就來到紫竹林景區了,您也許覺得"紫竹林"這個名氣非常耳熟吧?看過《西遊記》的朋友應該都記得,紫竹林就是觀世音菩薩的住所,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好幾次遇到危難,孫悟空都是翻筋斗到南海紫竹林求助的觀音大士。

  1、"聽潮庵"。紫竹林中有一座始建於明朝的紫竹林禪院,因為建在海邊,濤聲陣陣,所以最初也叫"聽潮庵",民國八年即公元1919年,康有為為這裡題寫了"紫竹林禪院"的匾額,禪院內供奉著"紫竹觀音"坐像,是普陀山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之一。

  往海邊走,您可以看到前面的一塊石碑上,刻著"禁止捨身燃指處",是明代萬曆年間官府所設。原來,過去許多善男信女到普陀山朝拜時,為表虔誠,在自己的手指上纏上棉花,沾上燭油點燃,作為香燭,希望能求見觀音現身,引渡自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明朝駐當地的一位督軍覺得這種做法有違佛家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本意,便頒令禁止並立此碑,言明如果再有人這樣做,就一定要緝辦。從此,這種風氣才慢慢被禁止下來。隨著歷史的變遷,石碑上的裂紋隨處可見,碑文也有些殘缺不全了。

  2、不肯去觀音院。石碑旁邊有一堵黃色矮牆圍著三間樸質的佛堂,這就是普陀山著名的"不肯去觀音院",相傳在唐鹹通年間,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乘船歸國,經過普陀蓮花洋的時候,突然風浪大作,海洋中湧現無數鐵蓮花今稱蓮花洋。擋住航道,使船不能前進。如此三日三夜,船無法開出,只能繞著普陀山四周打轉轉。

  慧鍔見此奇異,當即跪在聖像前面求懺悔說:大士,弟子因菩薩聖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所以想請聖像回國供養。如果因我是不與而取的,或我國眾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慧鍔懺悔完畢,船飛速的駛到潮音洞邊,安然停下。

  慧鍔登山後,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家漁民的茅舍,見舍主張翁說明來意。張翁歡喜異常地說:菩薩願意住在這個荒山孤島,說明與我們太有緣了。就請師父和菩薩一併住在這裡。我把房子讓出來築庵供奉菩薩,將全山民眾招集起來參拜菩薩。慧鍔因此也就不回日本,在山築庵安住。民眾稱此庵為“不肯去觀音院”慧鍔就成為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

  從此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菩薩了。

  3、禮佛廣場。往南走,便可以來到禮佛廣場,參觀普陀山近年來新建的標誌性佛教建築"南海觀音銅像",銅像前有一對花崗岩巨獅,每隻重約7噸,而這四尊金剛力士,高3.9米,也是用花崗岩雕刻而成,威武莊嚴,鎮守佛門。

  站在廣場上,抬頭瞻仰南海觀音的大悲妙相,要是遇上晴朗的日子,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觀音寶相更像是輕移蓮步朝我們走來,讓人頓生膜拜之心。這尊大佛身高18米,蓮花座高2米,總重量為70噸,僅佛面就重1.42噸,含純金6.5公斤。整座銅像由96塊亞金銅壁板拼裝而成,並用打磨拋光法將焊縫處磨得天衣無縫,其精湛工藝令人叫絕。

  據說在1997年九月觀音像開光的那天,原本烏雲密佈,早晨8點妙善法師宣佈開光時,銅像上方天空頓時烏雲散開,佛光普照,在場的4000多位海內外信眾親眼目睹這一盛況,無不驚歎。

  如果您感興趣,還可以到銅像基座處的五百觀音堂以及功德廳參觀,五百觀音堂中供奉著500尊各式妙相的觀音聖像,而功德廳中的壁畫精雕細刻,栩栩如生,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其高超的雕刻工藝,還體現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內涵。

  五、南海觀音景點。
        現在我們要參觀的是普陀山最新建成的南海觀音景點,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去參觀。

  檢票口——上臺階前

  1、青石板三步一塊。象徵三步一拜。大家請看,我們腳下的大理石路中間很規律地鋪有青石板,每塊青石板上都雕有蓮花。蓮花是佛教的吉祥物,它有一個特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象徵我們佛教來源於塵世又高於塵世。青石板每三步一塊,正好可以讓進香朝聖的信眾三步一拜。

  請大家看左手邊的欄杆,也是用青石雕成,每一塊青石板的正反兩面皆有雕刻佛教小故事,一共60幅關於佛教的放生圖。表明我們人和動物之間是有感情的,動物們也是知恩圖報的,體現了佛教所說的忌殺生、多放生的思想。這些詩詞皆是李叔同寫的,畫則出自於我國著名書畫家豐子愷的手筆。

  走完大理石路,上臺階

  2、33級臺階的含義。現在我們要上臺階了,請大家猜一下共有多少個臺階?隨客人猜,然後讓大家自己步行上去驗證

  這裡一共有33個臺階,這33個臺階可不是隨便亂湊的,它有多層含義在裡面。

  其一、島上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觀音出生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是觀音的三大香會期;

  其二、三六九是佛教的吉祥數字,三加三合六,三乘三得九;

  其三、觀音的正殿——圓通寶殿普濟寺內供奉著觀音的正身像,加兩邊的32化身,正好是33尊;

  其四、普陀山環島一週是33公里巧合。

  3、觀音銅像。

  到禮佛廣場,左手邊有塊石碑,上書《華嚴經》其中有段“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客人會問:觀音明明是女兒身,怎麼是勇猛丈夫?

  勇猛丈夫---體現的是金剛不亂之心,觀音菩薩屬於大自在,可以隨時變化教化眾生。

  各位團友,現在正對著我們的就是普陀山標誌性建築——南海觀音。像高18米,重約72噸,腳底蓮花臺高2米,直徑8米,底下兩層功德廳高13米,三部分加起來共33米33米的解釋前面已有,分成三部分是因為每年有三大香會期。於97年農曆九月十九動工,99年的農曆九月廿九避香會期高峰,又是藥師佛誕開光開光顯靈故事略,共用了96塊1釐米厚的亞金銅合金,從洛陽銅加工廠水運至普陀山現場焊接後拋光打磨而成,用X光線透視無裂縫後再在其外側加塗一層樹脂漆以防腐蝕。觀音臉部是第97塊,融合了13斤純黃金,重約2噸,是最大最重的一塊。

  觀音像微微朝前傾斜15度,衣袂飄揚,左手持法輪,右手施大無畏印,這是漂海觀音的造像。請大家仔細觀察:觀音手中的法輪像什麼東西?客人回答對!是漁民船上的方向盤——舵。大家請看手指過去對面就是全國有名的沈家門漁港,當地很多百姓打漁為生,靠天吃飯。舟山夏天多臺風,古時漁民出海捕魚碰到天氣不好通常都是有去無回,所以他們把對生活及收成的希望全寄託在觀音身上。觀音把舵穩穩地託在手心,施大無畏印,表示她為漁民出海捕漁保駕護航,一切災難皆可消除。再看:南海觀音前面的水道就是漁民出海捕漁的必經之路,通常漁民經過此地,都會跪下來朝觀音敬三支香拜三拜後插在船頭,保佑他們這趟出海平安並且滿載而歸。

  回過頭來看觀音的臉部呈滿月型,這是唐朝觀音的審美,眉如柳葉,雙目低垂。據說觀音兩眼睜開也是有規定的,約15度左右,睜太大或太小都不行。有兩層含義:一是觀音慈悲為懷,慈目視眾生,她懷著一顆慈悲心來看我們世間的一切有情;二是觀音她不同於我們凡人,我們只有在離她很近的時候,虔誠地仰起頭,才能與她雙目對視,也表示她跟我們凡人很親近,沒有距離感,你有什麼煩心事都可以跟她講,你看她雙脣緊閉,她聽後也絕對不會告訴第三個人。

  大家有沒有發現佛、菩薩、羅漢的耳朵都特別長,這是在告誡我們,平時要多聽——即不能聽一方意見,要廣泛地聽多方面意見;多看,少說話,多做事。

  佛、菩薩、羅漢的耳朵都特別長,一是福報大的感應;二是告誡我們,平時要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

  4、大型石雕。大家請看觀音銅像的右側,即西邊,有大型石雕《玄奘取經》;東邊則有《鑑真東渡》,兩幅石雕連環畫把我們佛教歷史上有名的兩位人物和史實都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在廣場上欣賞到了銅雕、石雕,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功德廳參觀木雕和玉雕。

  5、功德廳。 我在進功德廳之前,大家請看中間那扇圓拱門上有兩個金色的三角,能猜到是什麼含義嗎?一般客人是非常聰明的對了,就是雙手合什!我們要雙手合什,恭恭敬敬地進去參觀。

  我們面前的這根大柱子可是頂樑柱,直徑達13米,除了承託觀音像的重量外,還能抗12級以上臺風和7級地震,其外圍為了美觀用紫銅做成壁畫,為了防腐又加上3CM厚的玻璃罩。紫銅的東南西三面雕塑的是觀音十方世界說法圖,北面雕塑的是普陀山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被選為首任方丈後,用十年時間當時剛結束恢復普陀山的建築,並在海內外尤其是東南亞享有盛譽實在不容易。南海觀音是他倡建的 [因當時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生前與妙老是好朋友曾有個願望:在祖國的東西南北中,用五個露天佛像來保佑中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五尊露天佛像分別是:東普陀山南海觀音,南海南南山觀音,西四川樂山大佛,北遼寧千山大佛,中無錫靈山大佛。]

  五大佛菩薩保佑中華。

  除此之外妙善大和尚還有三大功德,分別是:楊枝庵——給山上年老的師父養老用;佛學院——全國佛教精品寺院隱秀庵;普濟醫院——本著救死扶傷的精神,為島上百姓及香遊客提供醫療服務。免掛號費門診費,藥品按成本價供應,檢查費用是國家標準定價的一半。這四個功德都被雕在妙老銅像的周圍,妙老於2002年2月26日圓寂,92歲高齡,他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積蓄全部捐給了普陀山佛教協會,有2億多人民幣。

  妙善大和尚重建普陀山,救助蒼生,弘揚佛法,功德無量。

  功德廳的兩邊的四幅木雕分別是普陀山四大名間傳說故事,長6米高1.6米,選用進口柚木,請浙江東陽的木雕師傅做的,四個故事分別是:短姑勝蹟、二龜聽法、飛沙填海、藍公護法故事略。還有兩副玉雕分別是:蓮池夜月普濟寺放生池、朝陽湧日百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