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跨文體交際中外來語詞語言漢語文化翻譯方法的演化

  漢語字母詞的出現豐富了現代漢語語言詞彙系統,便於中西跨文化交際,但另一方面字母詞的出現也是語言文化帝國主義在現代漢語中的表現,它破壞了現代漢語文字系統的純潔性。本文探討現代漢語字母詞現象,並指出現代漢語字母詞現象出現的必然性。

  一、跨文化交際翻譯理論的建立

  現代漢語字母詞作為現代漢語語言系統中特殊的成份,是中西跨文化交際在現代漢語語言中沉澱的結果。漢語字母詞的結構與現代漢字結構相差甚遠,而其用法卻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本文擬從跨文化交際翻譯的角度出發,客觀地分析其必然性。語言翻譯界對語言翻譯標準的討論非常激烈,但總的說來語言翻譯標準應該包括兩點,即語言翻譯需要做到既準確又通順。準確,說的是譯文內容與原文一致:通順,說的是譯文符合目標語的語法規則。然而隨著中西跨文化交際的深入發展,外來語詞的翻譯標準的焦點是語言交際功能對等,這就意味著在特殊情形下,為了達到交際功能的對等,某些外來語詞彙只能用漢字音譯,甚至只能完全套用即不譯。現代漢語字母詞的出現是跨文化交際發展的必然結果,其理論依據是跨文化交際翻譯理論的建立。

  二、跨文化交際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西跨文化交際發展的結果在現代漢語語言中留下的烙印就是外來語新詞表達新概念層出不窮。近年來中外語言翻譯界就某些語言翻譯理論達成一定的共識,即強調在兩端語言轉換過程中的交際資訊對等,結果現代漢語語言中的音譯外來語詞和字母詞的數量日益增多。人們由此擔心漢語字母詞在現代漢語中的出現會破壞現代漢語現行文字系統的純潔性和傳統性。但實際上,只要我們轉換一下角度,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思考這一語言現象,結合外來語詞漢語翻譯方法的演化,那麼我們對漢語字母詞現象出現的必然性就會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認識。

  1、跨文化交際的初始階段——音譯外來語詞

  在跨文化交際的初始階段,人們在進行跨文化與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往往會覺察到這樣~種語言現象。在跨文化交際的初始階段,人們在進行跨語言翻譯實踐中,為了完成兩端語言間詞語表達方式的轉換,為了不至於形成語義上的空白,只好藉助於純粹的音譯這種過渡性的手段,以便達到語言在語際轉換時最大限度的對等。從嚴格意義上講,完全對等的音譯在實際跨語言翻譯過程中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既要保證源語詞的語義前提,又要發揮目標語詞的語言優勢,併力圖使對等的目標語詞具有準確無誤、琅琅上口和記憶牢固的語音特點,這是非常困難的。但用漢字單純音譯以下這些外來語字母詞是非常成功的,堪稱音譯的典範:shock休克,logic邏輯,humor幽默,coffee咖啡,gene基因,Brandy白蘭地,sofa沙發。這些詞語譯得貼切得體,大部分己收入漢語字典中,變成了規範的現代漢語詞彙。

  2、跨文化交際的過渡階段——音意兼譯外來語詞

  在跨文化交際的過渡階段,跨文化與跨語言交際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為了克服在跨文化交際起步階段用漢字單純音譯外來語詞的缺陷,人們用漢字音意兼譯外來語詞。如把Beatles譯成“披頭士”會讓人聯想起樂手們演奏樂曲時長髮飄散的瀟灑形象;把coca-cola譯成“可口可樂”會讓人嚮往這種飲料的美昧,可口可樂之所以行銷中國,其原因也在於此;把TOEFL譯成“託福”,把意欲留學美國的中國學子的祈福心態描繪得活靈活現。其它經典的音意兼譯佳作還有shampoo香波,Benz賓士,Canon佳能,talking show脫口秀,Sumicidin速滅殺丁,Broadway百老匯等等。

  3、跨文化交際的成熟階段——意譯外來語詞

  隨著跨文化交際由過渡階段向成熟階段發展,外來語詞的翻譯方法逐漸轉向意譯,即用漢語詞將外來語詞的意義譯出。例如:把dictator譯為“獨裁者”,把democracy譯為“民主主義”,把dollar譯為“美元”等。隨著跨文化交際逐漸走向成熟階段,有的外來語詞明顯經歷了一個由音譯轉向意譯的過渡過程。例如:vitamin由“維他命”轉為了“維生素”,penicillin由“盤尼西林”轉為了“青黴素”,ultimatum由“哀的美敦書”轉為了“最後通牒”,laser由“萊塞”轉為了“鐳射”,engine由“引擎”轉為“發動機”,Steam由“水門”轉為了“暖氣”,bus由“巴士”轉為了“公共汽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外來語新詞通過跨文化交際的融合直接轉化為漢語字母詞,這是一種特殊的由跨文化交際融合而導致的語言融合現象。漢語字母詞進入漢字系統是系統本身對其記錄功能的有益調整,這種調整適應了現代社會對現代漢字記錄功能新的需求,也豐富了現代漢語語言的詞彙,有利於中西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