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琴前的準備介紹

  操琴,重視的是琴與自心的交流。聽琴,重視的是心與心的溝通。所以,對於一個琴人,操琴自然應到極度的重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操古琴前的準備介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操琴前的準備

  琴樂與一般音樂的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的音樂多用以娛人,而琴樂卻是一般用以自娛。

  所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琴家操琴,最重要的是用以完善個人的修養。操琴以修養身心,是一個具高雅格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操琴,重視的是琴與自心的交流。聽琴,重視的是心與心的溝通。所以,對於一個琴人,操琴自然應到極度的重視。所以,操琴之前,琴家往往在物質與心理上,都要作一定的準備,以利於心靈與琴道的融合。

  我們現在來簡單地談一談操琴前的準備。

  二、物質準備

  一琴

  操琴的第一項物質準備當然是琴,無琴何言操琴。

  關於選擇琴,應注意外形、用料、音質等幾個方面。

  琴的藝術,絕不僅僅是聽覺的藝術。一張好琴,尚未操彈就已渾身身是韻。觀賞琴本身已是很好的享受。所以,琴的外形和用料都不可不重視。

  關於琴形和用料,以前己有簡要的介紹了。琴之形制,實是多姿多彩。不同的外形和不同用料的琴,也各有不同的特色。對其的選擇,當然首先要依個人的審美觀點,同時也要注重實用性。另外,對琴形的選擇,也和個人修養、性格、愛好有關。

  而一張好琴,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其音質。琴有九德,若琴能九德兼備,甚至九德兼優,那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寶物。而實際上,九德兼備之好琴是十分難得的。一般選擇琴時,只要依“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的原則儘量選擇就是了。

  二琴桌琴床

  古時琴家操琴,往往是置琴於膝上。這樣則難免有琴的放置不穩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朝以後,琴桌便已普遍使用了。

  專用琴桌與普通桌子的規格不同,比普通桌子短小,也相對較低,更便於琴家的彈奏。一般的琴桌長約在100—110公分左右,寬約40公分左右,高約70—72公分左右。另外,也有長過琴體,琴頭處開槽放置琴軫用的大號琴桌。

  操琴,一般應使用專用琴桌。當然,有些琴家喜歡置琴於膝上彈奏,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沒有專用琴桌,也可以用較低的普通桌子。若無較低的普通桌子,常用的寫字檯等也可以使用,但要將座位墊高,以免彈奏不便。

  一般桌子太高,會對左手按弦和右手彈奏都造成不便,又會造成琴者端肩使渾身緊張等,這些都會防礙琴心的交流,防礙情感的抒發。

  三琴墊琴薦

  琴置於琴桌之上,是兩個雁足與琴的頭頸部與桌面和桌沿發生接觸。因為一般琴頸處皆為對應的弧形,而兩側弧形一般很難絕對相等,這樣就會使置琴彈奏時難免有輕微晃動的現象。另外,在彈奏時,琴也會有滑動不穩的現象,影響彈奏。所以,琴者一般也要準備琴墊。

  琴墊一般為兩個小型長方軟墊,一個墊在琴頭與桌面邊沿處的接觸處,另一個墊在兩個雁足的下面。

  琴墊有很多種,有絲棉的,有沙袋的等等。琴者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選擇。

  四其他

  琴是通心之物,所以歷代琴家都對琴珍惜如命。對琴的珍惜,也影響到琴家操琴時心意的發揮。

  所以,琴家們都會花一定的精力在琴的美觀和保護上。所以就有了琴穗、琴套琴衣、琴箱琴匣等物品。這些物品除具有對琴的保護作用以外,本身也是非常精緻的飾品。

  三、心理準備

  一五不彈

  所謂操琴前的準備,就是要利於琴與心融合。所以,在心理上的準備更加重要。自古以來,琴家們往往遵循著五不彈的原則。所謂五不彈:

  第一,疾風甚雨不彈。疾風聲枯,甚雨音拙,所以不彈。更因為疾風甚雨之中,人往往不能心平氣和,有傷於琴心的抒發。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琴家往往不彈琴。

  第二,於塵市不彈。這是因為塵市喧鬧,噪雜不靜,俗氣又重,這與琴文化的情趣相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琴家往往不彈琴。

  第三,對俗子不彈。市井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識風情,難體琴道之妙,自然不為知音。所以琴家往往對俗子不彈琴。

  第四,不坐不彈。這是因操琴是心意的抒發,自然要求平穩,要求氣定神閒,不可有浮燥之氣。所以琴家往往不坐不彈琴。

  第五,不衣冠不彈。操琴是心靈藝術。既為心靈之體現,自然要鄭重自然、清淨灑脫。為了利於達到這樣的心理狀態,琴家操琴時,往往要潔淨身心,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

  二清淨灑脫

  古人說:“先除其浮暴粗厲之氣,得其和平淡靜之性,漸化其惡陋,開其愚蒙,發其智睿,始能領會其聲所發為喜樂悲憤等情,而得其趣味耳。”

  琴是養性怡情的文化。清淨灑脫,是操琴起碼的心理要求。浮暴粗厲之氣不除,則不得平和淡靜之性。能得清淡平和之性,方能悟得琴中之趣。

  琴家操琴之時,往往要潔身、焚香、寬衣,這正是為了使自己身心寬鬆,自然灑脫,以求清和自在的心境。有此心境,方能與琴道相和。

  三其他

  以心解琴趣,以生命而修心。“琴心”二字,是非常重要的。

  要懂得琴,要彈好琴,需要一些很重要的素質,即: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對人生的豐富體驗;自在灑脫的個人風度;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等等。

  文、史、哲的學問,是習琴者的基本功夫。所以,想在琴學上有深厚的造詣,則一定要學好這些基本功。

  所以,越是對人生體驗豐富的人,越是自在灑脫之人,越是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的人,習琴時進步往往也就越快,對琴道的理解往往也應越深。

  同樣,學習琴道,對一個人豐富人生的體驗,培養灑脫的氣質,提高與完善文化修養和思想境界,都有極強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