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組裝計算機

  現如今整體機因為其價效比的原因更多人選擇自己去組裝計算機,那麼我們要怎麼去挑選我們需要的配置呢?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工具/原料

  一支筆

  一張紙

  電腦

  方法/步驟

  本文僅以INTEL為例配置AMD主機同理。

  其實很簡單,首先我們得知道計算機由哪些東西組成。

  既然我們瞭解了一臺完整的計算機有哪些東西,那我們就開始一個個的介紹怎麼挑選合適我們的配件。

  顯示器:無需多說,顯示裝置,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白說….、解析度這個 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吧….,科普一下解析度2K是2048*1080、4K是3840*216 0、1080P是1920*1080。

  鍵盤、滑鼠、音響 :看個人喜好,及預算自己篩選吧。

  重頭戲主機:

  Cpu:看個人喜好或者預算來定,常用的intel i3低端、i5中高階、i7高 端、志強是伺服器級的處理器,多工處理能力很強,還有就是奔騰,賽揚之類的了。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挑選自己合適的Cpu,簡單說一下Cpu的分類 以i3為例

  這是一張i3 4170的引數圖,我們從上往下看,基本引數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插槽型別LGA1150 這個對於我們後續選擇主機板是很重要的,因為需要選擇插槽相符的主機板,繼續往下看,大概記一下功耗 55W,下邊記憶體引數,我們可以看到Cpu所支援的記憶體為DDR3 1333/1600 32G 這就為我們選擇記憶體的時候加上了限制,只能選擇3代記憶體,頻率為1333/1600,6代的Cpu可以匹配的是DDR4的記憶體。

  科普一下Cpu字尾:

  X 至尊級代表同一時代最強

  K 可超頻

  C 桌面級CPU效能退步集顯加強

  S 節能板

  T 節能板頻率縮水嚴重

  R 高效能核顯。附CPU天梯圖 右鍵圖片另存到本地放大看吧....

  主機板:對於一臺計算機,主機板對於各個部件的效能發揮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選擇 過CPU後就來挑選主機板,品牌還是很重要的,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合適的 主機板吧,要記得選對CPU插槽,然後記得去百度下主機板的晶片,選擇合適 自己的,一般家用B85足夠了。

  科普一下Intel晶片組: Z 表示消費級的高階晶片組,擁有最多的功能、支援技術和超頻能力 H 表示消費級的中低端晶片組

  B 代表商用晶片組。

  X 旗艦機晶片組。

  接下來我們需要看一下自己選的板子是什麼版型的ATX/M-ATX大板/小板因為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機箱,散熱上大板要好些, 再有就是大板的介面會多些,支援的硬體多元件多顯示卡。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於主機板的功能性選擇,例如USB3.0的支援,SATA2.0/3.0酌情處理吧。

  硬碟:現在常用的硬碟分兩種固態硬碟以及機械硬碟

  固態硬碟:讀取速度快,資料不容易損壞,有使用壽命限制。

  機械硬碟:讀取速度視硬碟而定比固態差,硬碟怕磕碰,使用壽命 不一具體看使用者

  科普一下:機械硬碟顏色的區別:

  黑盤:高效能、大快取、速度快。

  藍盤:普通硬碟,適合家用。聲音比綠盤大,效能比黑盤低。

  綠盤:SATA硬碟,發熱低,安靜,環保。效能差,延遲高,壽命短。

  紅盤:功耗低,噪音小,能夠長時間工作,效能接近綠盤。

  硬碟的選擇視情況而定,單一一種,或者兩種都選擇也是可以的,識預算而定。

  記憶體條:記憶體的選擇視選擇的CPU支援選擇,不做過多解釋。

  顯示卡、光碟機、機箱等:視自己的預算決定,不玩遊戲,或者作圖工作的話CPU 的集顯應該完全夠用了AMD的集顯要比INTEL的好 機箱需要注意幾個問題:①主機板是否可以安裝購買機箱的時候檢視一下引數②顯示卡位的長度是否足夠。

  附顯示卡天梯圖:

  9最後一項電源的選擇:關於電源我們考慮只有一個問題,功率,這個具體看我們主機各個硬體的功耗而定,遊戲機有個400-500w也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