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症病房護理方面論文

  重症監護病房是一種先進的醫療護理組織形式,是現代化醫院不可缺少的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ICU噪音汙染與護理管理

  【摘要】闡述了噪音的概念,ICU噪音的來源,並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對策,提高醫護人員及患者的應激能力。

  【關鍵詞】ICU;噪音汙染;護理;管理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複雜,病情變化快,醫護工作繁忙,在急救過程中,機械或人為的產生各種噪音,往往被忽略,所以在這種環境裡,噪音較普通病房大,對患者及工作人員會產生多種潛在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危害。凡是不悅耳、不想聽或足以引起人們心理或生理上不愉快的聲音,統稱為噪音。國際噪音協會規定,日間噪音應低於45 dB,夜間噪音應低於20 dB。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白天病房較理想的聲音強度應控制在35~40 dB,若超過50~60 dB時則比較吵鬧[1]。為此通過調查,找出ICU噪音的主要來源,並提出相應的護理管理對策。

  1ICU噪音汙染來源分析

  1.1各種儀器的報警聲,呼吸機,冰毯機執行的機械聲,如心電監護儀,現在臨床上使用的都是多功能監護儀,可以監測多種引數,每個引數都設有上下限報警,只要其中一個引數報警就會發出噪音。通常一位患者同時使用心電監護儀、呼吸機、微量泵、輸液泵、冰毯機、picco監測儀等多種儀器,就有可能發出20~30多種的報警聲。在機械聲中,影響較大的是呼吸機空氣壓縮機、冰毯機執行的機械聲,持續心電監護儀發出的報警聲,甚至氣墊床充氣泵發出的聲音等,都會產生強弱不等的噪音。例如監護儀噪音為60~78 dB,呼吸機噪音為60~76 dB。

  1.2工作人員的談話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噪音。由工作人員引起的噪音佔27.1%,在噪音來源中位居第二[2]。還有工作中電話鈴聲也是一種較高的噪音,例如電話鈴響噪音為73 dB,走路噪音為60~70 dB,工作人員交談噪音為60~72 dB。

  1.3在醫療操作中,吸痰聲是刺激性較強的一種噪音,工作人員取放物品,移動裝置等,這其中還不包括意外丟落物品或使用噪音較大的金屬治療車、治療盤等產生的額外噪音。例如負壓吸痰發出的噪音為78 dB,金屬物品碰撞噪音為80 dB。

  1.4患者發出的聲音。ICU是一個開放式的大空間,患者因傷口疼痛而痛苦呻吟,因煩躁不安、疼痛等不適所發出的噪音會使人之間相互影響,這類噪音可達60~90 dB。

  2護理管理對策

  2.1噪音的控制,ICU設計時要考慮減少噪聲。地板、天花板和牆壁採用隔音材料,醫護人員辦公區與病區隔開或將患者安置在封閉環境中,安裝閉路電視系統,減少參觀人員,儘量少發出聲音。

  2.2科室的儀器定期檢查、維修,有條件的儘量淘汰部分陳舊的,有些儀器放置橡皮緩衝器或橡皮墊來減少振動產生的噪聲。對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設定的報警聲要統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監護儀、呼吸機的報警引數,減少裝置噪聲,努力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

  2.3對外來進入ICU的人員要嚴格控制,加強管理。要及時向患者提供有利於病情的資訊,經常至床邊告知患者各項監測資料在正常範圍內,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達到心理舒適。

  2.4注重護理細節,真正做到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關心體貼患者,加強護患溝通,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感。調節電話、傳聲器等院內通訊系統的音量,以減少干擾。可採用隔音罩可減少計算機和

  印表機所發出的噪聲。

  2.5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輕鬆、明快的音樂使大腦有神經功能得到改善,並使精神煥發,消除疲勞;旋律優美的音樂能安定情緒,使人心情愉悅;節奏緩慢、優雅的音樂具有鎮痛、降壓、鎮靜的作用[3]。

  2.6將舒適護理體現於以患者為中心 的整體護理中,使患者確實享受到了護理服務的良好效應,滿足了患者在生理、 心理、 社會各方面的舒適需要,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關愛,從而提高了對噪音的應激能力,降低了噪音產生的不良影響。

  噪音可產生多種潛在性危害,影響人的生理或心理,總之對人體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ICU是危重患者和高新監護儀器裝置相對集中的地方,噪音的產生又是不可避免;所有如何降低噪音,成為人們研究的課題。通過上述分析可知,ICU的多種噪音是可以得到人為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噪音源,正確地理解和識別噪音源,制定並實施消除和減弱噪音源的措施。其次通過隔音、消音、吸音等措施來控制噪音的傳播途徑。最後要提高噪音接收者的應激能力,控制應激反應。從而減少噪音對醫患的不良刺激,達到 環境與個體的和諧,為患者和醫務人員創造一個整潔、安靜的舒適的治療和康復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新平,鄭鳳莉.基礎護理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2-15.

  [2]曾定芬,張萱,盧蓉,等.重症監護病房環境噪音汙染情況調查及防護對策.家庭護士,2008,65:1147-1148.

  [3]董杏芳,萬頻.讓背景音樂進入醫院的探討.實用護理雜誌,2000,1612:7.

  [4]羅明春,李東靜.綜合性ICU院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護措施.中國 醫學創新,2010,74:6-7.

  [5]何永豐,劉俊英,饒榮.基層醫院ICU患者血糖監控的護理 體會.中國醫學創新,2010,74:119-120.

  [6]曾莉.外科ICU護士素質培訓方法的探討.中國醫學創新,2010,75:105-106.

  [7]楊軍霞,宋祖群,張呂勝.影響ICU護士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與對策研究.中國醫學創新,2010,77:110-111.

  [8]劉力紅.循證護理在ICU氣管插管患者中的 應用.中國醫學創新,2010,723:102-104.

  [9]樑穎,費麗萍.重症監護病房ICU內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 管理對策探討.中國醫學創新,2010,728:144-145.

  篇2

  ICU患者的鎮靜護理

  【摘 要】目的:探討ICU患者的有效鎮靜護理措施。方法:分析總結ICU患者出現煩躁的原因,採取合理有效地鎮靜並及時進行RASS評分,加強病情的觀察,及時進行護理干預。結果:通過採取有效地鎮痛鎮靜治療,本組182例患者無1例患者因煩躁導致意外拔管、墜床等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結論:合理有效地鎮靜治療對ICU患者非常重要。鎮靜期間,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鎮靜效果和鎮靜藥的副作用,可有效保證患者在ICU的安全。

  【關鍵詞】ICU;鎮靜;護理

  ICU患者常因為恐懼、疼痛、低氧血癥等出現煩躁不安,如不採取有效地鎮靜治療,將直接影響患者對治療的配合並加重病情,使ICU的治療更為複雜,並且易造成醫療糾紛,因此,鎮痛和鎮靜是現代ICU患者的兩大支援治療[1]。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綜合ICU2010年9月-2011年10月因各種原因導致煩躁的患者182例,其中男106例,女76例。腦血管意外92例,顱腦損傷36例,農藥中毒8例,機械通氣患者36例,其他10例。

  1.2 臨床表現

  患者不同程度的情緒激動,譫妄不安,定向力障礙,撕扯床單,拍打床檔,踢打醫護人員,人機對抗,不配合治療和護理等。

  2 原因分析

  2.1 環境改變

  封閉的環境,頻繁的醫源性刺激,加之一般ICU病房都是通倉式,醫護人員走動多、危重及搶救病人多、病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儀器裝置的噪音等,使ICU環境吵鬧,導致患者容易發生恐懼,緊張不安等心理反應,這些不良的心理反應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躁動。

  2.2 疼痛

  術後患者躁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沒有給予充分有效的鎮痛[2]。

  2.3 低氧血癥、低血壓、低血糖也會導致躁動,氧分壓低於60mmhHg時易發生躁動,低血壓可致低灌注,造成患者腦部缺血缺氧,導致腦損傷發生躁動,低血糖會導致嚴重的激動[3]。

  2.4 顱腦損傷及腦血管意外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腦損傷,尤其是額葉,導致情感異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躁動。

  2.5 各種導管的刺激

  危重病人常需要留置深靜脈置管、鼻飼管及尿管,尤其在機械通氣時由於氣管插管的刺激,氣道內分泌物增多,頻繁的吸痰操作,這些都可使患者不舒適發生躁動。

  2.6 藥物的副作用

  ICU患者因病情需要常使用特殊藥物,如硝普鈉、多巴胺等,這些藥物也可造成患者煩躁。

  3 護理對策

  3.1 保持病室安靜,儘量減少不良刺激。儘可能增加單間病房;通倉式病房病床之間距離大於1米,病人之間用隔簾隔開,最大可能的減少相互之間的影響及刺激;將所有的儀器裝置報警音量調至最小,醫護人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說話聲音要低,走路關門要輕;所有操作儘可能集中進行,動作輕柔,減少因醫源性刺激而導致患者躁動。

  3.2 鎮痛鎮靜治療,認真評估患者病情,分析患者發生躁動的原因,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通常提倡:ICU患者在鎮靜之前,要接受充分的鎮痛[4]。鎮痛常用阿片類藥物,如嗎啡、芬太尼。鎮靜常用氮卓類藥物,如地西泮、咪達唑侖等。現在,丙泊酚因其具有起效快,鎮靜深度易於調節、停藥後患者易清醒、長時間使用無蓄積的優點,開始成為現代ICU鎮靜的常用藥物[5]。

  3.3 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患者的原發病,改善缺氧、糾正低血糖、低血壓、減輕腦水腫、保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準確執行正確的醫囑。

  3.4 加強監護巡視,嚴密觀察生命體徵,保證患者的安全。ICU患者不管煩躁與否,均應加用床檔,患者煩躁時可適當的採取保護性約束,防止墜床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發生,約束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區域性面板及四肢血液迴圈情況;鎮靜藥物使用微量泵泵入,根據RASS評分,RASS評分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鎮靜評分標準[6],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及速度,保證用藥安全;由於鎮靜類藥物對心血管及呼吸有抑制作用[7],因此,鎮痛鎮靜治療期間護士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徵,避免出現呼吸抑制、血壓異常、心率減慢等;接受鎮靜治療的患者仍然需要加強監護, 避免在患者床單位旁放置刀、剪等銳器, 以免發生意外事故[8]。

  3.5 管道的護理

  在機械通氣早期給予適度鎮靜,可增加患者的舒適感,減少人機對抗,便於機械通氣的管理[9]。責任護士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幫助患者採取舒適臥位,每日評估各種管道留置的必要性,儘早拔除各種管道,減少不必要的管道留置時間;詳細向患者解釋各種管道的必要性,取的患者的配合;妥善固定各種管道,保持引流通常,尤其在翻身時避免牽拉致管道滑脫。

  3.6 心理護理

  因為患者痛苦期間無家屬陪護,缺乏心理支援, 護士是與之接觸最多的人,因此,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並親貼稱呼患者,與患者建立和諧、良好的關係,增加患者信任,有助於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診療操作[10]。

  4 討論

  ICU患者躁動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醫護人員要準確評估後及時給予有效地鎮痛鎮靜治療,加強基礎護理,密切監測生命體徵、加強管道管理、注意用藥後觀察,醫護人員養成良好的慎獨修養,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最大程度地增加患者的舒適感,保證護理安全,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安友仲,邱海波,黃青青,康焰,管向東.《中國重症加強治療病房患者鎮痛和鎮靜治療指導意見》2006[J].中華外科雜誌,2006年17期

  [2] 王祥瑞,陳潔.ICU病人煩躁激動的處理[J]. 麻醉與監護論壇.2006.134:222.

  [3] 王雪巖,馬加海,彭蓮. 咪唑安定用於局麻手術病人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護理雜誌,2001,17:12:204.

  [4] 王祥瑞,陳潔. ICU病人煩躁激動的處理[J]. 麻醉與監護論壇.2006.134:223.

  [5] 田單民.咪唑安定與異丙酚在鎮靜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學,2002,2210:655-656.

  [6] 陸蓉.ICU非機械通氣患者持續鎮痛鎮靜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誌,2008:12.

  [7] 袁鐵英,張軍,史媛媛. ICU 危重病人鎮靜治療中的護理[J].吉林醫學, 2007, 288 : 976.

  [8] 阮春紅. 鎮靜治療在肝移植術後患者早期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 當代護士,2008,3:15-16.

  [9] 沈 莉.丙泊酚對機械通氣病人的鎮靜作用[J].臨床肺科雜誌,2009,1412:1639-1640.

  [10] 鍾月歡,陳安琪,陳滿輝.音樂對機械通氣患者生理與焦慮狀態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誌,2005,407:4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