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樁盆景製作技術

  樹樁盆景製作對樹樁要求頗高,種植嚴謹,一般植於盆中間,用方、圓對稱深盆為主。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操作手藝

  在樹樁盆景的製作包括培育過程中,經常互動換用各種手藝,如劈、鑿、雕、刻、撕、磨、碰、蝕、染、灼等,每種手藝所用的工具和做法各有不同。

  ①劈:用利器,大儀闊斧地劈斬樹幹等處需要加工部位或將主幹對劈剖開,造成傷變是塑造古枯樹樁的一種加工手段,但會留下儀斧痕跡及傷面刻板的弊病。

  ②鑿:用木工鋼鑿刻鑿幹、枝至合適深度寬度、長度及起伏凹凸等變化。處理不當人為刻痕明顯。

  ③雕:用雕刻儀雕鏤木質部,使不盡如人意處更自然合理。

  ④刻:刻與雕內容相似,技法各一,用刻儀精雕細刻進一步塑造樹木枝幹,符合自然法式,有古枯之意,特別皮層傷口四周刻平利於癒合。

  ⑤撕:用手虎鉗撕塑造部的樹皮或木質部纖維,使枝幹蒼勁自然。

  ⑥磨:用手工、機械等打磨加工面的人工火氣之處,使其傷面自然流暢、狀若天成。

  ⑦碰:在表皮處用錘等鈍器磕碰,作物理刺激形成傷變,以後愈傷後會形成“樹瘤疙瘩”,使樹幹古樸奇特。

  ⑧蝕:用酸等化學處理法加工刻鑿的木質部,求得加工面的自然老化防止沾汙樹皮、滴入土中。

  ⑨染:用顏料、硫橫等塗刷裸露的枝幹去掉樹皮露出木質部處,使其古樸自然,

  狀如多年枯乾枝、白枝,與才削皮木質部的質感明顯不同。

  ⑩灼:用電烙鐵烙燙木質部經雕刻過的部位,造成深淺色彩之變,及模仿雷擊、火燒造成的古貌,使雕刻自然之面更拙樸雕琢面雖處理自然,但顏色一致,經灼燒後更趨自然。

  要製作一盆好盆景,重要的因素是材料及對材料的認識與理解,對材料的技法處理。盆景的創作就是想與做的全過程,想就是構思,做就是製作,是實施技法過程,採用技法手段達到構思所設想的形態、韻味,也就完成了創作過程。

  未做意在先,構思在前做在後,在製作中進一步完善構思。下面著重從技法上介紹造型過程。

  2選材

  各種樹木的不同生長年份、生長環境差異會形成它們各自的外形特點及固有的格調情趣。

  一般而言,中型樹樁材料十分難選,因為它不像小型、微型盆景“以小勝大”,可塑性大,可隨意改造;又不像老樁大樁盆景,只取其形及意的“老、大、古、蒼”材料,僅需區域性改造。中型樹樁在兩者之間,比老大樹樁在外形上顯得欠缺,比小樹樁難以造型,尤其反映在主幹造型的難度上。

  選材有兩種情況。第一,製作者先有一個基本構思,然後去物色材料,冷靜地在眾多材料中挑選,覺得符合設想條件者便可入選。此法稱依題選材,即針對性選材。

  第二種情況是根據手頭已掌握的材料,或無意之中覓得理想之材,分析適宜何種造型,應用平時積累的經驗因材施藝,此屬即興發揮。

  一般對製作孤賞性盆景材料的要求較高。因為孤賞樹獨立地存在於盆內,毫無陪襯,沒有遮蓋,稍有不慎會影響審美效果。而綜合性觀賞盆景是有多種因素組織成景的,是構成整個畫面的一個整體,各種材料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隱掩不足。

  因此,選作孤賞性盆景的材料,其樹樁從根、幹、枝、葉等都要仔細稽核。根,不但要隆露盤虯,而且要蒼勁有力,有紮根大地,搖撼不動的意境。幹,上下粗細要刀稱,既粗壯又顯蒼古,包括了樹幹上皮層的折皺、節巴的老態,甚至木質部枯朽裸露,作為歲月的刻痕;還要考慮能否彎曲作勢,這是製作盆景的關鍵所在。有時主幹不易彎曲,可以改變種植角

  度。對於側枝的排列、數量、相互關係及長短粗細、對比關係等亦要統盤考慮。組成樹樁的骨骼是樹幹與側枝,而血肉之軀常靠小枝、葉片的結合與變化。另外,材料的原始高度及造型後得到的高度,即技法處理中樹幹的彎曲或修剪截幹後的最終高度,這兩種高度之比和盆內空間關係是否融洽,材料的長勢是否旺盛,鬚根生長情況如何,都是選材要素。

  中型盆景最好選用經過盆栽的材料,造型手術後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是野生或地栽掘取者,缺少盆栽的過渡階段,經造型上盆,損傷較大,比盆栽者難於適應,影響生長,影響成活。有的中型樹樁看起來還算老節,實際生長勢在衰變,一旦造型修剪、移植後難以恢復、滯僵不盛,“未老先衰”,這是材料的一種弊病,選材時要注意。

  組景佈局時要採用多棵材料,除了考慮上述條件還要注意相互合理的配合與對比關係,樹木數量越多對比關係越複雜,更要認真選擇,務使賓主之間和主題協調呼應,不要單純認為樹多可以相互彌補各自的不足,而忽視相互間的各種有機聯絡。材料也有正背之分,製作時不能強求原來的向陽面為正面,應該尋找它的最佳角度,包括根、幹、枝、頂的全面考察,結合未來形態的上下、正背關係來決定新的造型觀賞面。

  附帶提一下,雨後、積水時不要將材料取回製作。一方面根土潮溼泥濘,不便鬆土種植;另一方面葉片潮溼沾手,操作不爽快,葉、針等易脆斷,特別幹、枝含水過多,造型時更易斷折。製作時根土一定要幹,事前可少澆或停澆水,保證製作的順利進行。

  3疏剪

  這是為造型掃平障礙的第一步。雖然選材時針對材料的粗獷野態已有了基本構想,已考慮了新形態的初步框框,由於造型時無用、有礙的枝條會干擾觀察與思維,妨礙造型,為理清眉目,必須對材料進行適度的疏剪,便於下一步考慮。

  動手時一定要凝神靜想,何處為正面,角度怎樣,主幹的造型幅度,是順勢發揮還是徹底改造,枝條長度,展開角度,何處存留,何處裁截,等等。雖不作為最後決定,亦要理出個大概頭緒。

  疏剪本身是一種藝術處理手法,是為以後的造型打好基礎,去除纏縛鐵絲的障礙。它不同於普遍樹木的修剪,只考慮通風透光,基本平衡等一般單純的園藝技術。疏剪時要將附帶老葉、黃葉、病枯枝、僵弱枝酌情清除,對部分僵枯枝可保留,以起到平衡畫面,增強蒼古野趣之貌。

  疏剪一定要慎重行事,寧少勿多,寧長勿短,少剪多留,這是為構思及製作時的不慎留有餘地,待造型定局後再作進一步加工定型,不然動作過甚是無法挽回的。

  4造型

  材料選好經仔細觀察研究,有了創作意圖與慾望,覺得有把握把這個意圖與慾望用生動的形式去表現出來,這個表現過程稱制作。

  製作盆景好比下棋一般,不能在乎於一棋一子的得失而影響大局,盆景亦然,不要憐惜一枝一葉的去留而影響整個造型,也不要不顧大局地胡亂修剪。

  ①造型對自然的借鑑:製作盆景不單純是一個技術過程,更重要的是意境表達,要寄情於自然,設想中形體的好壞要靠雙手來實現。

  一盆作品的美首先在於造型的美,造型美是吸收、彙總了自然界的樹木各種奇特之處。野外生長的大樹、古木,下部枝條平展或下垂,中部枝條平伸或略仰,上部枝條上翹,總體樹冠構成下大上小的三角形關係,枝條所以形成這種規律的關係,是為了葉片展得更開,得到更多的光照,這樣勢必下部枝條為了爭奪陽光而橫出伸長,受重力影響逐步下垂,上部枝條處在受光最足的範圍,無遮擋無阻礙而上揚生長,中部枝條處在兩者之間,形成了不同的枝條伸展姿態。再有,樹木生長到一定高度,頂梢抗擊自然,小枝虯曲,俗稱樹大招風,樹身高大受風而搖曳磨擦,枝條經常處於物理刺激之中,而顯虯勁短小,從生物學角度看,小枝短小物理效能好,不易折斷。這些都成為樹樁造型中借鑑的依據,當然還要靠今後養護中的藝術修剪,進一步完善形態達到審美要求。

  ②根的保護:不論盆植、地栽,取材後注意檢查根部表面的情況,未露者可以輕輕削除表層泥土,觀察有否可利用處即可觀賞處,結合主幹條件決定造型主面,不要埋沒了根部可觀賞部位,或偏離了主面方向。

  樹樁盆景製作要點

  1直乾式樹樁盆景:又稱直立式,是茂林中的樹木寫照這種造型寓意奮發向上、欣欣向榮、堅強高節。成景後保持挺拔有力、蔥翠濃郁、層次分明。可用五針鬆、柏、羅漢松、榆、杉、金錢松、九里香等樹木材料來造型。

  2斜乾式樹樁盆景:又稱飄斜式,坡地受流水沖蝕,或受大風吹歪,樹幹重心傾斜,或崖壁上樹木受重力及風吹影響,使軀幹枝片向外側偏斜。此種形式有一種嚮往、激進、活潑、流動、親近的感覺。可用榆、楓、鬆雀梅等製作。

  3苦幹式樹樁盆景:老樹經蟲蝕、雷擊、火燒等作用,木質部逐漸爛蛀風化剝蝕而成中空,只留下部分木質部及皮層包裹支撐,樹體顯得老氣橫秋,有枯木逢春、春回大地之意。可用銀杏、石榴、榆、柏等。4懸崖式樹樁盆景:又稱倒掛式,懸崖峭壁上樹木長期受地心引力加上外力作用而向下倒懸。此種形式表現了奮發向上、逆境中拼搏的堅毅品格。可用五針鬆、黑松、榆、雀梅、羅漢松等。

  5臥乾式樹樁盆景:又稱郾臥式,這種形式顯示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組景時吸取這樣的內容,加以合理的藝術梳理。可用榆、銀杏、羅漢松、黃楊等。

  6根連式樹樁盆景:俗稱過橋。熱帶、亞熱帶雨林中許多氣根植物,加之藤蔓纏繞、盤根錯節,很難區分根、乾等盆景中多選用萌芽率強、不定芽多的樹種,如榕樹、榆、六月雪、黃楊等。製作時將樹木橫臥於盆中,樹幹上覆土,待抽生新根梢、長出新根,逐漸提根,經造型修剪等技藝,即可製成一盆連根式盆景。

  7附石式樹樁盆景:山坡樹木受流水沖蝕,土壤逐漸流失,根部為了生存見縫而生,終於將岩石包裹,年深月久根部裸露隆起,頑石被老根緊緊圍困,奇特有神,有屹立不敗之勢。用雀梅、六月雪、黃楊、金雀、松樹等先將植物造型,然後植入套節盆中,將盆泥底部鋸掉,代鬚根深入最下一節時將上部套盆去掉或敲碎,又上至下逐步去掉盆泥,促使根部向下生長,裸露在外的根老節耐看,經一定階段的培育,根部長而蒼勁,與上部造型協調呼應,然後選適合山石嵌入根鬚中間,順理成章緊貼自如,植於盆中並加以固定,根據總體需要逐步培育,待根部長粗將山石包裹緊而自然。

  8曲乾式樹樁盆景:在外力作用下,致使樹木幹體受傷變形,或生長環境惡劣致樹木產生變異現象;也有樹木本生的遺傳作用;主幹、枝條不易長直成材,而呈彎曲之狀,造景時可將它們作為借鑑物件。此種形式有一種特有的自然蒼古韻味。樹幹的屈曲優於其它形式,盆景中其它形式主幹也呈彎曲之狀,唯此式是比較誇張的一種造型形式,主幹彎曲幅度較大。材料有五針鬆、黑松、六月雪、金錢松、榆等幹體有韌性的樹木品種。

  9迎風式樹樁盆景:也稱順風式、風動式,表現勁風中樹木動態。盆景不同於繪畫、攝影,可以定格在某個時間場景概念中,但在盆景中抽象地反映還是可以的。山谷風口等處樹木,由於長年累月受定向季風的勁吹,主幹傾斜,向下風歪倒,在勁風中小枝抖動、碰撞、折斷,而形成虯曲蒼勁之態,整個形態順風順勢,顯得生機勃勃。可選用楓、雀梅、梅、榆等耐修剪、萌芽力強的樹種。除了造型是有意識地控制方向,主要靠平時的修剪,剪反向枝,留順勢枝來嚴格控制小枝朝向,加上養護中樹木的趨光性,留出向陽面,餘之三面適當遮蓋,達到方向、動勢的一致,欣賞時壯如狂風怒號、樹木顫抖,另有一種“力”的美感。

  10臨水式樹樁盆景:岸旁樹木,根部只能向泥岸內伸展,加上外側泥土流失嚴重,樹木處於嚴重失重狀態,逐漸向水面一側傾斜,這樣也容易得到充足陽光為了取得生長的平衡,向岸處枝條延伸加強,臨水處枝條為了減少平展的重量而逐步下垂,向水面貼近求的生長中力的平衡,顯得飄逸瀟灑,輕盈活潑;特別是河流北岸,樹木趨陽的特性形態更為明顯,狀如太公釣魚。一般選用六月雪、柳杉、榆等造型,更易表現此種內容。

  11一本多幹式樹樁盆景:該式的特點是從同一母株根部分別長出兩個以上樹幹,要求有粗細、高矮的適當對比,參差錯落有致。其中分一本多幹三數以上呈奇數等形式。山村大樹、園林風景中常能見到。此種形式代表和睦團結、手足之情。材料選用楓樹、梔子、銀杏、松樹等。除了材料具備一本多幹者外,盆景中往往採用根基處截幹方法,或嫁接等,讓其萌發新干篩選培育而成。

  12枯梢式樹樁盆景:大樹遭雷擊、蟲蝕,頂梢焦枯,而餘之樹軀生長茂盛,古樸而有野趣,製作時將主梢或明顯側枝剝除皮層,並對木質部適當加工,如用硫磺染成枯白梢枝,但不能留下人為痕跡。缺點是樹梢處理後樹身不再長高,改向橫向生長,逐步比例會失調,所以改用上部某一粗側枝作為枯枝較為適宜,此種形式顯示經歷的坎坷,歲月的印記。材料用柏、鬆、榆等。

  13象形式樹樁盆景:為民間喜聞樂見的一種盆景造型,親切、易懂。選天然有形態的老樁,適當施於人工修補,做到似與不似,象與不象之間,增添觀賞趣味,發人遐想。野樁中常能發現,巧妙在於匠心。

  14其他形式樹樁盆景:a藤本類盆景:如花葉常青藤、紫藤、葡萄、金銀藤、絡石、鐵線草,其中有觀花也有觀果,主要觀葉及細軟枝條的下垂,線條流暢飄灑,輕柔活潑,給人輕鬆愉快之感,其中常綠耐蔭垂枝並有花果者更是居士美化的上品。b花果類盆景:除了觀形,主要觀花果,表現物件的豔麗多姿、富貴長壽、花好月圓、喜慶歡樂,如杜鵑花、烏柿、金豆、火辣、天竹、壽星桃等。花果類盆景修剪不當會無花無果,或少花少果,因此為了保留花芽果枝,它的總體外形不如其他樹樁易於控制。海派盆景強調造型的師法自然,以上各式來源於生活,取材於周圍,可提供創作時參考,但不是一成不變的模式,更不可強求複製,要靠各人的消化、吸收、創造才能變化出無窮的形態,藝術才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