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描述奶奶的現代散文

  奶奶的愛像溫暖的棉襖,讓我不再感到寒冷,讓我十分舒適安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精選的描述奶奶的現代散文,供大家欣賞。

  :奶奶的手伴我同行

  在我的心裡,用再多華麗的語言都不能完全的將奶奶的愛詮釋。她的愛如山泉,甘甜而清爽;她的愛如花朵,幽香而樸實;他的愛如河水,平凡而偉大。奶奶的愛附在她的手上,這手伴我同行。

  媽媽常常說:“我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奶奶天天用那雙枯瘦的手抱著我。”那是,媽媽爸爸都要上班,沒有時間陪我,只有奶奶陪我,給我煮飯。洗衣服,她那雙是沒有停下過的。

  後來,我上學了,奶奶每天都會去送我。有一天放學,外面下起了傾盆大雨,雨點狠狠得拍打著窗戶,風也不甘示弱的颳了起來,外面的小樹在狂風中搖擺著……我呆呆地望著回家的路,不知怎麼辦才好。忽然,我在雨中看到了奶奶,看到了一雙熟悉的。瘦小的。滿是皺紋的手,正握著一把傘慢慢的向我走來……

  我跑過去,拉過奶奶粗糙。乾枯的手。奶奶說:“來時太匆忙了,只帶了一把傘,只好將就著了。”走在路上時,明顯是奶奶給我打傘,自己卻淋著。要經過馬路了,過往的車輛很多,奶奶撐開雙臂,把我保護在她的身後,像努力保護小雛鷹的堅實的鷹的翅膀,用嚴肅的話語說;“別亂動啊,很危險。”就這樣一直等到車流緩下來是,才小心翼翼地踮起腳尖向前探一探頭,發現沒有車經過,這才牽起我的手,給我打著傘,走過馬路。

  回到家之後,奶奶已經變成了“落湯雞”。而我卻只淋溼了一個褲邊,弄了一臉水。奶奶沒有去先擦自己而是用她那乾枯。瘦小的手,擦去我臉上的雨水。雖然有點疼,但是我真的是感動極了。

  現在,我上初中了。好不容易才能見一面。我發現,我我已經比奶奶高出了許多。奶奶見了我之後,她用手拉住了我的手。我這才發現奶奶整隻手幾乎乾燥的失去了水分,手背上有些灰斑點,支指甲與皮肉的縫隙之間有著難於洗去的土地的顏色。變得是那麼的乾枯。瘦小,也可以感覺得到筋脈的突起……

  奶奶給了我無限的愛,她的手給了我安全感與幸福,奶奶成為了我最甜美的思念。而奶奶的手會伴我同行。伴我長大。

  :我的奶奶

  我有一位心地善良、勤快好樂、言傳身教的好奶奶,在我的心底掀起可敬可愛的漣漪。

  從我上小學開始,奶奶就天天負責接送我,一直到現在。平時在家有空就幫著做一點家務,閒暇時間看看報紙。最近,她喜歡上了打趕時髦,而且是隨時隨地,別說,還有模有樣的呢!當我在聽英語磁帶,學英語單詞時,奶奶也來湊熱鬧。撿起丟棄近40年的英語,和我一起學習。問她為什麼,她還是那句老話:“還不是為了不落後於社會。”媽媽愛看《時尚》、什麼《讀者》、《收穫》、報刊一大堆。但是一看,奶奶就跑到媽媽身邊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她看著它們,點點頭,露出了滿滿的喜悅!

  若是說起奶奶的性格,那我可是深有感觸啊!我眼中的她是這樣的:愛節約、很愛乾淨,甚至還有些潔癖。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這句話是奶奶的口頭禪。今天,奶奶讓我再次對她的節約印象加深了。就在我作業寫了一大半時,奶奶在飯桌邊叫道:“丹丹,你快來!”“不嘛,我要寫作業呢!”“你留著這口飯,給誰吃啊?趕緊給我吃了!”“我吃不下了,你給小狗‘樂樂’吃吧!”“給‘樂樂’吃?粒粒皆辛苦你懂不懂啊?……”。“行了,停!”我立馬起身來到飯桌邊,很不情願地扒掉了那口又冷又硬的飯。奶奶這才怒氣全消。

  啊,對了!奶奶特愛乾淨。哎,誰說只有處女座才有潔癖?有一天,我們出去玩,走累了,便想在木椅邊坐一會兒,沒想到,奶奶大聲喝止,拿出隨身帶的衛生紙鋪在木椅上,才許大家坐下,嘴裡說:“墊一下,太髒了,真受不了!”

  這就是我的奶奶,我愛她!

  :我的奶奶

  她那頭烏黑得發亮的頭髮似乎與她的年齡絲毫不搭。她的髮絲黑得濃厚,經常被誤認為是“染”上去的;其實不然,那黑,聽聞是她年輕時日日用皁角抹出來的。約摸八十歲了,這一頭難得的黑髮的確令她出眾。

  黑髮、黑膚、黑瞳孔,掩映出她最樸實的性格。作為一個純粹的客家人,即使來到三明已經三四十年了,仍舊保持著一口濃重的客家口音。不離腳的,是一雙客家人常用的黑布鞋。都說客家人的勤儉持家是聞名天下的,這在奶奶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每日,她總要奔波在各個菜市場之間,只是為了尋找哪兒的菜最便宜。父親總是勸她:“家裡夠富裕了,何必為一些小錢累壞了身體?”她不語,似乎簡樸養成的習慣是不容易改變的。

  值得一提的,是奶奶的好酒量。她和酒的淵源,不知是何時產生的,是天性嗜酒,還是有別的原因,恐怕無人知曉。除夕晚上,奶奶肯定會拿出珍藏的佳釀,滿滿地倒上一大碗,或獨自品嚐,或邀人共飲。她端著大碗,並不一小口地喝,而是大口吞嚥。喝完一碗,仍意猶未盡,又滿上續杯,這豪爽的氣概出現在年近八旬的老人身上,實在令人稱奇。誠然,她就是這樣一碗又一碗地喝,臉上泛著紅光,似乎永遠不會醉……

  雖說她節儉,卻也不失鄉下人的熱情好客。每次回鄉,她都會親自下廚,擺上幾桌。那桌上,鮮美的魚肉,自家養的土雞,必不可缺的,一定是那瓶美味的陳釀。家裡的好東西,奶奶從不吝嗇於他人,反倒對自已不大方。飯桌上,她總會將美酒美食先給他人享用,熱鬧勁過去後,她又是孤身一人享用剩菜剩飯。還記得我第一次回鄉,奶奶宴請了六大桌,光忙活著做菜竟忘記了吃飯。鄉親們勸她別忙了,她只說:“你們先吃,我還不餓!”

  或許,我的奶奶只是一位純粹的鄉下人,她沒有學識,沒有文化,但是,她的質樸,她的真實,恐怕在這個世俗而虛偽的社會中實屬可貴了。在此,我用笨筆寫下了一句無聲的讚揚獻給奶奶——“生活中樸實的可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