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山雞怎樣節省飼料

  山雞的養殖在很多時候很多養殖戶都想節省飼料,有什麼好方法節省飼料的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養殖山雞飼料節約十要點

  一、定期稱重。對體重過大的雞不限制飼料,不僅會使雞體過肥影響產蛋率,而且浪費飼料。因此,對雞群需不定期稱重,按雞體重大小分開飼養。

  二、加料量要適宜。據統計,飼料加到槽的2/3時浪費率約為12%,加到1/2時約為5%,加到1/3時約為2%。因此,每次加料量以不超過飼槽深度的1/3為宜。

  三、適時斷喙。雛雞在6-9日齡斷喙,既能有效減少飼料浪費,又可防止雞喙癖發生。

  四、料槽結構及放置高度要合理。料槽過小或過淺易外溢造成浪費,料槽過大或過深或放置過高會影響雞的採食和生長髮育。總體說來,放置高度以上沿高出雞背2釐米左右為宜。

  五、科學儲藏飼料。特別是夏秋季節,飼料易受潮而發黴變質或是因脂肪氧化增多而降低飼用價值,造成浪費。所以儲存飼料要注意避光、通風、防潮溼、防蟲蛀,雨季儘量少進料。

  六、飼料配合要全價,營養成分要平衡。雞不能無限制的吸收飼料中的營養物質,若飼料搭配不合理,過多的營養物質只能被浪費;飼料過粗,料粒大小不等的飼料被雞食用後會很快排出體外,也造成浪費。因此,應合理利用全價飼料,如自配料,要嚴格按照標準配製。

  七、定期驅蟲。雞群感染寄生蟲會直接影響養分吸收,因此,一般雞群60天左右需驅蟲1次,開產前還需再驅蟲1次。

  八、雞舍溫度要適宜。冬季氣溫過低,雞需通過增加採食量來增加熱量,飼料損失量約為10%,會造成浪費。因此,冬季保溫、夏季降溫工作也很重要。

  九、隨時淘汰病殘雞及低產雞。

  十、防治鳥害、鼠害及獸害。老鼠和鳥不僅會傳播疾病,還會吃掉大量飼料。因此,要定期做好鳥害、獸害的防治工作。

  育成山雞如何飼餵

  山雞育成期的飼養管理,每天飼餵3次,第一次儘量安排早,最後一次安排在黃昏前1小時。作種用的育成山雞配合飼料中的能量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應比肉用山雞略低,喂量為肉用山雞日喂量的90%即可。

  在飼養過程中,一是設定砂礫盒,任其自由啄食;二是保證飲水的清潔,充分供應,特別是在採食乾粉飼料時,更應重視飲水的供給,不論白天、晚上飲水器內都應加滿水。在8~9周齡時進行第二次斷喙,以後再隔4周左右進行一次修喙,防止啄癖。

  山雞鈣磷的需求量

  鈣和磷是山雞骨骼、牙齒、蛋殼的主要成分。骨又是鈣、磷的貯存庫,當飼料中提供的鈣、磷不能滿足野雞需要時,就會動用骨中的貯存。鈣對於凝血,以及與鈉、鉀一起保持酸鹼平衡和維持正常的心臟機能等都很重要,同時還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的功能。

  磷的主要功能是參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並參與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及許多輔酶的合成,維持機體酸鹼平衡,同時還有助於促進骨骼的形成。雛野雞缺鈣易患軟骨症;種野雞缺鈣,會出現蛋殼變薄,產蛋量減少或產軟殼蛋。但鈣過多也會影響野雞的採食量及錳、鋅、銅、硒和磷的吸收。

  山雞缺磷時,食慾減退,生長緩慢,嚴重時關節硬化,骨骼易碎。飼料中磷的存在形式、鈣與磷的比例、維生素D以及乳糖和蛋白質等均會影響鈣、磷的吸收,在配合飼料時不但要滿足野雞對鈣、磷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鈣與磷的正常比例。

  植物性飼料中鈣、磷含量相差較大,一般說來,穀物、糠麩中鈣含量很少,穀物籽實、餅類,特別是糠麩中含磷較多,而豆科植物、青飼料和粗飼料則含鈣多磷少;動物性飼料中骨肉粉含鈣多,魚粉、肉粉、蠶蛹等則含磷較多。磷酸氫鈣、貝殼粉、石粉、骨粉等是專門用來調整飼料中的鈣、磷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