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相關讀書筆記

  《傲慢與偏見》是十九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這篇小說的語言以反諷為特點,單純地從字面意思來分析人物對話,難以充分理解人物對話中的言外之意。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比起剛剛讀過的、令人悲傷的《紅字》,這部《傲慢與偏見》卻讓我不時地捧腹大笑,這部作品裡並不是每件事都十全十美的,但讀起來十分有意思,不過仔細想想,我的那麼多次笑中,必定有九成五以上是在“嘲笑”。

  《傲慢與偏見》,其中不乏一堆堆學識貧乏、徒有其表、甚為膚淺的勢利小人,他們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結婚、發財,不擇手段,我讀了不到五頁就看出五個女兒的母親貝內特太太就是最典型的一個,她思想狹隘,智力貧乏,除了美貌一無所有——所以她總是急不可待地要把女兒們嫁到富人家去好發財,還為不能和女兒們繼承丈夫的財產這件事甚為惱火,貝內特太太之流的小人們都被描寫得滑稽可笑,惟妙惟肖,他們的行為雖然根本激不起讀者的憤恨,卻被諷刺得體無完膚,不知為什麼,看著這些人物的描寫我覺得甚為親切。

  全書一共主要描寫了四樁婚姻,最主要的一樁是一表人才地很傲慢的達西先生和貝特的二女兒伊麗莎白的故事,其中不乏“傲慢”和“偏見”:傲慢導致偏見,達西一開始的傲慢無禮使伊麗莎白對他產生了偏見;偏見又導致傲慢,伊麗莎白冷漠回敬他。然而,她的偏見主要是由表裡不一的威克姆先生的惡意中傷所致。不過後來,誤會終於解除,伊麗莎白瞭解到了達西的真實為人,兩人最終喜結良緣。這是樁理想的婚姻。同樣,家纏萬貫的賓利先生與貝內特的大女兒簡的婚姻也十分幸福。然而另兩樁婚姻十分不幸,貝內特的小女兒莉迪亞膽大粗野,風流漂亮,最喜歡追逐年輕英俊的軍官,她經常和他們廝混,終於和徒有其表的賭棍軍官威克姆私奔。幸好達西先生搭救,資助他們體面成婚,才使他們免於身敗名裂,然而婚後兩個人感情不和,經濟拮据,生活十分不幸,最後一樁婚姻是繼承貝內特家遺產的勢利小人柯林斯牧師,他與“只把結婚當成人生目標”的盧卡期小姐結婚,兩人婚前就沒有任何感情,婚後也貌合神離,毫無婚姻幸福可言。

  通過這部作品,我們看到了理想的婚姻——雖為數不多但是可能的。當然,這包括女方的花容月貌和男方的一表人才,但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兩人應彼此瞭解對方,尊重對方,情投意合且平等。像莉迪亞和威克姆,他們倒也具備外表英俊美麗的要求,但他們之間根本沒有真正的感情,根本不瞭解對方,有的只是美色和情慾。莉迪亞只愛威克姆的外表,而威克姆乾脆就只把莉迪亞當作“玩具”。不可避免地,他們婚後毫無幸福。再如柯林斯和盧卡斯,他們根本不知道感情,只追求名聲和財產,犧牲了自己的感情,只是為了世俗的利益,作者用幽默的手法諷刺了當時愚蠢貴族的荒唐的道德觀,揭露批判了他們的虛偽,我明白婚姻裡最重要的是什麼,而且不只是婚姻,在交友乃至更深的社交中,雖然在未徹底瞭解別人之前一定要保持警覺,不要向伊麗莎白那樣險些上了威克姆的當,但一定要真誠,充滿理智但又絕對不可以欺騙自己的感情,不要為了區區的世俗利益而放棄最高尚,最寶貴的東西。

  篇二

  《傲慢與偏見》描寫了英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出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世態人情。伊麗莎白•班內特是文中女主角,聰明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這些對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是很難能可貴的。而正是由於這些品質,才是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見解,並使他與男主角達西組成理想美滿的幸福家庭。

  讀這本書第一遍,能體會到最多的是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情感的變化。從討厭到感激,再到喜歡,到深愛,這一過程裡將她的偏見同達西的傲慢緊密聯絡在一起,使得人物的形象異常生動。雖然作品反映的是兩個多世紀前的人物,但好像,這就是我們生活之中的場景。我們也都因為戴上了有色眼鏡看人,所以才會有很多或傲慢的行事風格、或偏見的主觀臆斷。

  優越的生活條件和上流社會的濡染讓達西不願意同陌生的人,尤其是和自己不是同一等級的陌生人多接觸,他的生活讓他習慣了優雅、高貴,所以造成了他在旁人眼中不可一世的傲慢形象。而伊麗莎白生活在一個鄉村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狀態自然是要實際得多,她在開始,自然受不了達西那種無意識的傲慢。再加上威克姆對伊麗莎白的誤導,她對達西的厭惡達到了連話都不願多說的地步。當達西向伊麗莎白表露心跡的時候,她在不瞭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一味偏袒威克姆,並指責達西拆散姐姐簡和賓利先生的美好姻緣。而在明白達西與威克姆之間的糾葛之後,對自己之前愚蠢的偏見感到羞愧萬分,而且對達西的好感泉湧而來。突然之間,對一個人的情感出現了巨大的逆差,這都是伊麗莎白理性和感性的交叉性格所決定了的。

  與舅舅、舅母一同參觀達西在彭伯利的莊園,從僕人口中得知達西實際帶人親切的品質,在看著達西的塑像時,內心油然而生一股溫存感,她已經愛上了達西。達西突然回到彭伯利莊園,讓伊莉莎白既驚喜又窘迫。書中寫她的窘迫是因為對達西深深的誤解的歉疚,但我認為,那是她害怕被達西知道她已經愛上達西。

  其實,達西對伊麗莎白的綿綿情意,遠超過她的想象。不然,當伊麗莎白得知妹妹莉迪亞與威克姆私奔的事,是達西花了不小的代價才解決時,內心對達西的感激同好感不會上漲得那麼不受自己控制。

  至此,伊麗莎白的心路歷程清晰可見。

  篇三

  這是部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說中種種關於門當戶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量卻充斥其中。

  伊麗莎白為自己家人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萬分懊惱,達西也因此勸賓利先生離開簡,後來自己也是在理智與情感較量之後萬分矛盾地向伊麗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說什麼是愛情?那種純粹的感情,愛的不顧一切,單純的潔白如雪的愛情是不是真如鏡中花水中月,是不是隻不過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罷了,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伊麗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說這樣的青年託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為他沒有財產沒有穩定收入,伊麗莎白接受這樣的看法,並且主動剋制了自己的感情,呵呵這樣並沒有給伊麗莎白抹黑,只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理智的伊麗莎白,聰明理智的姑娘。

  達西繼承祖業,生活無憂無慮,在上流社會裡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樣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為過,慷慨大方,助人為善,這些東西無助與對他形象的豐富,對他倒是沒什麼評價。

  有一個細節的描述很有意思,伊麗莎白和她的舅媽舅舅Mr。/Mrs。Gardiner 到彭伯利-達西的莊園去遊玩時,不小心遇見達西之後,Mr。Gardiner 和達西先生的交流讓伊麗莎白非常滿意,她覺得達西應該知道自己的親戚不都是那種舉止讓人厭煩的人。這樣的心理描述的確很有意思,伊麗莎白已經非常在乎達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話,她的親戚如何的糟糕又關達西何事?再者,伊麗莎白是不是也有那麼一點的虛榮心呢,這無損她的可愛,反而使她更加可愛!誰不有一點點呢?

  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為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該要珍視彼此,不要由於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幸福要自己去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