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鍛鍊收穫與思考範文

  黨性鍛鍊是黨員幹部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那在“黨性鍛鍊周”活動中黨員有什麼收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蒐集的黨性鍛鍊收穫與思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黨性鍛鍊收穫與思考篇一

  通過參加縣委組織部在縣黨校舉辦的學習培訓班後,自己對黨的紀律、鄧小平理論、黨的作風建設、領導科學、公關禮儀、經濟法學、農業產業結構等知識有了較為系統、深入透徹地理解,使自己明確了一個鄉鎮領導幹部應具備的素質,如何當好鄉鎮領導幹部。尤其是對自己思想覺悟的提高,增強黨性鍛鍊方面得到很大的幫助。具體體現在:

  一、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在世界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正深刻地改變著當代經濟和社會生活。在這種國際環境下,每個共產黨員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正確掌握理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相關的科學文化知識,使自己能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使自己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牢固地建立在科學的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在各種錯誤思潮的衝擊下不迷失政治方向,在關鍵時刻和重大歷史轉折關頭不動搖政治立場。當前就要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當作一項政治任務,領會好、掌握好、貫徹落實好,就是要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在思想上、政治上與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維護中央的權威,保證中央政令暢通,樹立全域性觀念,服務於大局。

  二、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加緊實行“西化”、“分化”策略,極力向我滲透,宣傳資本主義價值觀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西方經濟上的私有化、政治上的自由化、文化上的精神汙染以及腐朽生活方式,對我國社會產生了很大的衝擊,也嚴重侵蝕了一些幹部,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學習,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不斷強化自己的無產階級思想意識,增強政治上的免疫力,抵禦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剝削階級腐朽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的侵蝕,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判斷各種思想觀點,不斷排除它們的侵蝕干擾,牢固樹立自己的無產階級世界觀。

  市場經濟的突出特點是競爭性,它一方面使經濟生活充滿生機與活力,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和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負面效應,容易導致自發性、盲目性,使人們過分追求物質利益,滋長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這就要求共產黨員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服務、謀利益,決不以權謀私;同時堅決同違反黨的紀律和黨的組織原則的行為作鬥爭,增強為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自覺奉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克已奉公,多做貢獻,反對利己主義;艱苦奮鬥,反對官僚主義和腐敗作風,更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強化黨紀、法紀、政治觀念,廉潔自律;轉變工作方式、工作作風,努力保持一種堅定不拔、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良好精神狀態,形成一種刻苦學習,努力工作,服務大局,勤政廉潔,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三、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群眾觀點

  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一切為人民群眾,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堅持求真務實,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關係,保持人民公僕的本色。工作要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勤奮學習。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勇於開拓,敢挑重擔,爭創一流,努力把理想信念貫徹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四、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同志多次強調指出:“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還要努力鑽研業務。要堅持不懈地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科學知識、法律知識和其他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們作為一名農村黨員幹部要結合自己的知識狀況和工作實際,合理制定學習計劃,逐步積累和深入,更好地為“三農”服務,做一名群眾滿意的人民公僕。

  黨性鍛鍊收穫與思考篇二

  黨校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的主渠道,在新形勢、新要求下,如何實現中央關於“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要求,如何堅持“黨校姓黨”,發揮黨性鍛鍊的熔爐作用,已成為培訓工作中的一項重大課題。中共鐵嶺市委黨校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20XX年先後於5月份和10月份在後備幹部培訓班開展了以“下基層,入鄉村,進農家,做農民”為主題的“黨性鍛鍊周”活動。

  一、“黨性鍛鍊周”活動目的

  探索黨性鍛鍊的有效載體和嶄新模式,真正解決新形勢下部分黨員幹部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問題,幹部脫離群眾和調研沉不下去的問題,年輕幹部缺少基層工作經歷經驗和缺乏到“艱苦地區、複雜環境、關鍵崗位”進行磨練的問題,使學員經過黨性鍛鍊後能夠有所收穫,既能磨練其意志提升其修養堅定其黨性,也能增強其深入基層瞭解群眾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黨性鍛鍊周”活動形式

  1、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學員以2—3人為小組,以農民家庭成員的身份與農民共同生活一週的時間。

  2、蹲點調研。對所住農戶家庭進行個案調查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對該農戶的調研報告。

  三、“黨性鍛鍊周”活動內容

  第一次“黨性鍛鍊周”活動中,全體參加人員與當地群眾吃住在一起,以深入農村基層生產生活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為依託,以個案研究模型分析為主要研究模式,圍繞農村黨建問題、新農村建設問題、東北村整體發展思路三個方面開展調研。通過深入實踐的調查研究引導學員深入分析實際問題,培養其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黨性鍛鍊周”活動結束後,要求培訓一班每位學員撰寫一份個人黨性分析材料,此材料作為畢業的一個考核指標,並記入個人培訓檔案,反饋上級組織部門。同時,由課題組成員組織撰寫調研報告,參與教師負責指導。全部活動成果將在《鐵嶺日報》理論版進行整版宣傳。活動期間,培訓一班全體學員捐款5000多元並利用兩天時間為村裡修了六公里的村路;6月1日,開展捐贈活動,贈送村裡小學生兒童節禮物——學具及《弟子規》等書籍;開展送戲下鄉活動,邀請開原大戲院的二人轉演員為村民奉獻了精彩的二人轉演出,許多村民把外地的親屬接來看二人轉。

  第二次“黨性鍛鍊周”活動正是農忙季節,學員幫助勞動力短缺的農戶秋收,儘管學員多年未參加農村勞動,手上磨起了繭子、血泡,但沒有抱怨的,幫助農戶完成了秋收,得到了東北村村民的交口稱讚。同時由於今年夏季的特大暴雨,東北村的村路大部分被沖毀,學員為東北村協調了10萬元專項基金用於修路,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

  四、“黨性鍛鍊周”活動成果黨性鍛鍊周活動作為一種新探索新嘗試具有實踐意義,起到了實質性的效果。

  一達到了活動的目的和初衷

  1、提升了學員的黨性意識。基層實踐勞動與住農戶家這樣的形式第一次將幹部拉近了他們未知或者早已遠離了的世界。雖然是與質樸的農民的短暫接觸,雖然只做了一點點小事,但農民的感激,孩子們的歡呼和滿足讓學員感動。這些幫助領導幹部淨化了心靈,同時也思考自己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

  2、瞭解了基層情況。大部分學員對農村缺乏瞭解,一部分有鄉鎮工作經歷的學員也從沒有住過農民家,沒有這樣近距離的接觸農民,因此感受很深,瞭解的比較深入,並由此對“三農”問題進行了思考,積極為東北村出謀劃策。

  3、增強了學員與群眾之間的感情。農戶的盛情讓學員感動和震撼,海蔘、茅臺、壓箱底的好東西都搬出來了。學員的實幹和奉獻讓農民感激和興奮,不僅捐款捐物,還參加勞動和修路。

  4、磨練了學員的意志。團結和團隊精神得到體現,學員們對體弱的、年紀大的以及女同志都有關照。尖刀班卸車組、面帶微笑送水組、土籃組、平土組,根據身體狀況分工,有組織,有責任感,有合力也有凝聚力。

  5、增強了學員對自我的重新認識和信心。年輕人沒吃過苦,自己對自己這種鍛鍊還是滿意的,自己在磨練中獲得對自己潛在能力的重新認識,這也讓他們對未來從事任何工作都充滿了信心。

  二學員在黨性認識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積極成果

  1、認識到當前的黨群幹群關係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就是黨員幹部脫離群眾的問題,黨員幹部與群眾之間有感情但是比較淡。例如干部還是有居高臨下的感覺,有的對農民家裡食宿衛生條件不習慣、不適應,有的即使給住戶一些錢物,也是出於打擾人家過意不去的想法。

  2、認識到基層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的缺乏。青年幹部大多缺乏農村基層經歷、經驗,更缺乏和群眾打成一片的方法和意識,有的年輕幹部提拔的比較快,缺乏堅實的根基。年輕一代成長條件好,沒吃過苦,缺乏艱苦環境的磨練,表現出不能吃苦,易受挫折,情緒易波動,呆不住,沉不下,浮躁,抱怨,喜歡小圈子活動,更注重同學間交流,不瞭解民情,不主動接觸群眾,不深入瞭解情況,缺乏和群眾打成一片的方法和意識。從“黨性鍛鍊周”活動前後學員的普遍認識看,幹部成長當中存在基層實踐經歷和經驗缺乏的嚴重不足。

  3、認識到“三農”問題的重要和了解“三農”問題的必要。鄉村實驗的結果是,幾位擔任鄉鎮領導職務的學員也深深感到有必要這樣與農民接觸,更深入地瞭解農民意願和從中瞭解到農民對黨對政府的看法和感情。而有些學員發出了深刻的感慨:自己就是農村出生農村長大的,自己以為自己非常瞭解農村,但是鄉村實驗的經歷讓自己深深認識到原來這麼不瞭解農村。從活動後問卷情況看,100%的學員都對自己所住農家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瞭解;97%的學員都認為三農與每個人都密切相關,都應當瞭解,而且對自己工作也是有益的,而在此之前,一直關注三農的學員僅佔學員總數的36%;還有63%的學員表示願意與農民交朋友,希望藉此更多的瞭解農村基層情況。

  五、“黨性鍛鍊周”活動意義

  一“黨性鍛鍊周”活動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的成果。它拋開了傳統思維,做出了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以到農村基層開展“黨性鍛鍊周”活動的方式將傳統的黨性鍛鍊進行了時空的轉換、身份的轉移和模式的顛覆:從開放的城市到相對封閉的農村;從黨校的課堂到農村的實踐;從老師的灌輸、學員語言上的交鋒、聽看等間接的感受到身臨其境親身去實踐去體驗;從黨校的宿舍來到農民的家庭;從作為領導幹部到成為農民中的一員,從過去語言上的領導行動上的指揮者變成了具體的參與者、行動者。

  二“黨性鍛鍊周”活動是一種創新的鍛鍊形式和培訓模式。它增強了學員的新鮮感,激發了學員的求知慾。學員對這種創新、這種探索、這種新的學習載體感到好奇,也充滿期待,態度非常積極,獻計獻策出錢出力,聯絡村裡鄉里,溝通學校學員,這是活動取得成果的最重要的支撐。

  三“黨性鍛鍊周”活動也是一項惠民工程。它不僅解決了農村的生產生活實際問題,也為村民帶去了黨的政策、富民資訊,增進了黨群、幹群關係,加深了黨和人民群眾魚水深情。

下一頁更精彩“黨性鍛鍊收穫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