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烈士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張楠烈士為了祖國的外交事業,張楠同志獻出了他那年僅28歲的生命,他用青春年華生動詮釋了一名武警戰士的忠誠使命,通過他的事蹟有怎樣的心得體會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1

  武警部隊16日在京舉行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

  張楠生前是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入伍11年來,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愛軍精武、苦練技能、心繫使命、勇上一線,先後多次參加重大反恐處突行動。2015年7月26日,他在擔負我駐索馬利亞大使館安全警衛任務中遭遇恐怖襲擊,獻出了年僅28歲的寶貴生命。武警山東省總隊追認他為革命烈士,武警部隊追授他“獻身使命的忠誠衛士”榮譽稱號以及“中國武警忠誠衛士”獎章,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報告會上,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政委王榮茂、一中隊中隊長井躍華、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警衛小組隊員趙團軍、張楠的父親張聖林、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李芳,用樸實的語言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深情追憶、生動講述了張楠獻身強軍實踐、踐行“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價值追求的先進事蹟。

  全國7000多個分會場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同步收報告會。官兵們紛紛表示,要以張楠同志為榜樣,自覺把青春和熱血投入到改革強軍偉大事業中去,堅定遠大理想,矢志精武強能,建功平凡崗位,勇於犧牲奉獻,用實際行動告慰和緬懷張楠這位身邊的時代楷模。

  楠哥,請放心!父母我們會照顧好的! 我會以你的語句為我的座右銘,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祖國,誰來保衛家鄉。我已經緊緊接握你手中的鋼槍,讓我沿著你留下來的精神足跡,不斷前行!

  2

  爆炸的一瞬間,上天只為我們留下了一個不服輸,愛較勁的身影。子彈距心臟1釐米,不過是生與死的距離;主動請纓,不過是軍人與百姓的距離;馬革裹屍,卻成為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當國旗罩在張楠同志遺體的一霎那;當載著烈士的飛機降落的一霎那;當母親把兒子照片擺在枕頭的一霎那,時間彷彿靜止了。還記得張楠常說的那句話,“如果祖國需要我,我就是一顆上膛的子彈,時刻準備著”。

  自古忠孝難兩全,但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於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於祖國的人。愛國不是口中的話語,也不是手中的筆跡,他是一種行動、一種信仰。

  張楠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誓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當代革命軍人的壯麗凱歌,因為愛能讓我為你驕傲如烈日,因為愛能讓我為你默然入塵土!

  3

  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曾經說過:“人終有一死,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那麼人的一生怎樣度過才最有意義?才能重於泰山?張楠烈士以他的英雄壯舉給我們作了最好的回答。

  作為飛行部隊的一員,每天進行枯燥無味的學業務、飛行保障,因為這枯燥而無味的生活使我多少次萌生了退縮的念頭。當得知張楠同志第一次受傷,而子彈距離心臟只有1釐米的時候!我開始震驚了。這個年代,當和平兵站和平哨的思想正在逐漸的蠶食著我們,消磨著我們的鬥志。然而讓我更感到意想不到的是,術後一個月張楠同志便寫下請戰書,回到了自己的崗位。我對張楠同志從崇拜,變成了無比敬重。

  他那平凡的人生,卻不平凡的事蹟激勵著全體官兵奮勇向前。我被張楠的事蹟感動的同時,又為自己先前的那些想法而感到深深的自責,張楠同志從一名訓犬員一直刻苦訓練,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當他決定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崗位而選擇成為一名特戰隊員時;當祖國召喚主動請戰赴索馬利亞執行警衛任務時,張楠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當代革命軍人的樣子。

  “一樁樁,一件件革命烈士的英雄壯舉,不禁使我熱淚盈眶,我願接過烈士的鋼槍,時刻準備為人民犧牲一切,乃至生命!”

  軍人在人們的眼裡或許是帶著一個耀眼和神聖的光環,但他們卻只是一個最樸實的集體,哪裡有危險,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們堅持不懈的身影,那麼張班長,在如今面臨軍事改革的大潮面前,我們願意接過您手中的“鋼槍”以飽滿的熱情和過硬的作風打贏改革這場攻堅戰!

  4

  逝如楠木長留香,英雄精神勵後人。把生命定格在了索馬利亞的張楠,卻早已改變了人們對"戰友"這個詞的理解。

  據廣播《山東新聞》報道,“2015年7月25日,星期五。現在召開隊務會,組長給我們提了要求,主要是提高警惕、加強訓練、確保安全等等,下步一定要更加努力,積極完成好任務。”這是張楠的最後一篇日記,更加努力、積極完成好任務,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承諾。

  在駐索馬利亞的七名戰友中,趙團軍是最特殊的一位,他和張楠共同經歷了最後的生死瞬間:“最後一句話就是‘團軍,我不行了’,他說完這句話,眼睛就往外翻了,整個人就軟地下了,我眼睜睜看著他這樣。”

  時隔一年,現在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趙團軍依然很激動。他說他總是時時刻刻就會想起張楠。想起他手把手教他打槍,把自己總結的射擊口訣跟他分享,想起赴索馬利亞登機前,他大包小包從遠處跑過來,只憨憨地笑,在索馬利亞過年時,卻變戲法似的從他的大包小包裡掏出春聯、氣球、中國結等,還是憨憨地笑。想起共同執行警衛任務時,張楠把身體擋在大使前面時的那個眼神。那一幕一幕彷彿就在眼前,“反正一拿起槍就想起他,躺在同一個戰壕中,他雖然去了,我活著爬出來了,雖然他犧牲之前,他沒有向我交代什麼,但我知道,不管是在部隊發展也好,還是孝敬爸媽也好,我的責任我知道,替他完成他未完成的意願。”

  犧牲的訊息傳回國內之後,張楠昔日的戰友們陷入了悲痛之中。但在張楠犧牲後的第五天,武警臨沂支隊一中隊中隊長井躍華卻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思想彙報,“當時我開啟那個信封的時候,我一看就是張楠的字,我的心裡那種說不出來。他說‘如果祖國需要,我可以為了外交事業獻出我自己的生命’,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去做的。”

  現在,一中隊每次點名的時候,依然會喊起張楠的名字,全中隊的官兵集體答到。在中隊組織射擊訓練時,戰友們都會在1號射擊位置架設上總隊唯一的那一把高精狙擊步槍,張楠曾經用它重新整理了特戰記錄。武警臨沂支隊一中隊戰士宋名烜:“我們張楠班長,從新兵下連開始對我的思想引導,到以後他敢為人先、不怕犧牲的精神,我感覺在我以後遇到任何情況、危急時刻,我會隨時奉獻自己的一切。”

  2015年12月25號,臨沂平邑發生礦難,張楠生前所在部隊武警臨沂支隊一中隊參與了全程救援。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極寒天氣下,官兵們堅守42天,終於完成任務。武警臨沂支隊一中隊中隊長井躍華回憶:“站在那裡三十幾個小時,六七十個小時,都筆挺筆挺的,手都凍爛了,腳上磨著泡,眼睛上都是霜,總想著張楠在激勵著我們,如果說我們幹不好,我們就愧對了英雄流盡的最後一滴血。”

  張楠年僅28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異國他鄉,但好兵張楠卻永遠都在。

  5

  張楠很低調, 不愛說話,然而在 2014 年 9 月, 當武警山東總隊選拔駐索馬利亞使館警衛人員時, 張楠卻第一個報了名。 支隊政委王榮茂有些猶豫, 同年7 月, 張楠的姐姐去世, 張楠有任何閃失, 對他的 父 母 來 說 將 是 致 命 的 打擊。 張楠急了, 只是在電話那頭重複: “政委, 我訓練11年,就是在等這樣的機會, 如果錯過了, 我會遺憾一輩子! ”

  其實, 張楠一直在為這一天做準備: 訓練時他偷偷穿上沙背心, 綁上沙綁腿; 比武時, 他用號碼簿上的曲別針扎自己的大腿, 讓刺痛貫穿麻木的大腿, 完成比武。

  2014 年 9 月, 張楠赴特警學院集訓。 三個月後, 他以總評第一的成績入選駐索馬利亞使館警衛小組。 他覺得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去年2月10日, 張楠登上去索馬利亞的飛機。 為讓父母放心, 他到索馬利亞之後, 跟父母說自己非常安全, 還拍照片給家人看。 然而, 索馬利亞幾天之內接連發生了一系列爆炸襲擊。 張楠用自己的方式減輕壓力, 除了執行任務, 他就聽軍歌、 練書法、 看書甚至是抄字典, 讓自己冷靜下來。

  2015年3月, 使館所在的酒店被列入恐怖襲擊物件,作為使館警衛小組班長, 張楠經常以身涉險。 4 月14 日,使館北側發生恐襲, 張楠不幸中彈, 子彈離心臟1 釐米。

  張楠明顯感到呼吸急促、 頭暈目眩, 吃力地對戰友趙團軍說: “團軍, 如果這次光榮了, 請替我照顧好老人。 ”

  武警山東省總隊司令員李蘇鳴打來慰問電話, 決定另派人員接替他的工作。 病床上的張楠一下子激動了:“ 報 告 首 長 , 我 的 傷 不 算 什麼, 我要留下! ”

  擔心領導不同意, 張楠口述著, 讓戰友寫下來: “我申請繼續留在索馬利亞, 繼續和戰友一起奮鬥。 ” 2 0 多天後, 傷未痊癒, 張楠不顧大家的反對就上崗了, 帶傷主動請戰參與警衛任務。 在監控裡, 還能看到在使館執行任務時, 虛弱的張楠為保障安全跑上跑下六七十趟, 滿身虛汗扶著牆邊喘著氣。

  2015年7月26日, 張楠和隊員一起例行訓練, 使館的牆和頂被炸下來, 張楠被死死地壓在了天花板下面。

  “我好像傷到動脈了。 ” 只過了一分鐘, 張楠微弱地說,“我可能不行了! ” 這成為他在世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18時50分, 張楠被宣佈搶救無效死亡, 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

  2015年8月1日, 張楠的靈柩回國。 當張楠的母親看到張楠的靈柩被緩緩抬下飛機, 她喃喃地說, 楠兒, 你怎麼不自己走下來, 怎麼讓別人抬下來呢? 戰友趙團軍止不住與張楠父母擁抱在一起痛哭起來: “你失去了一個兒子, 還有我們七個兒子。 ”

  一年過去了, 張楠的父母漸漸從陰霾中走出來, 他們準備參加擁軍隊伍, 還曾開車到平邑礦難現場, 給戰士送衣服和食品。

  6

  7月26日,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今天是張楠烈士犧牲一週年紀念日,懷著緬懷、追思的心情,觀張楠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一句句打動人心的字眼,一段段英雄生前的畫面,彷彿把我們帶回他曾經的歲月,讓在場戰友無不動容。

  如今透過歷史,踏尋英雄的足跡,心中早已無法按捺激動的心情,喉嚨哽的生疼,眼淚一次次忍了又出,這也許是我們對英雄最崇高的懷想。

  張楠的忠,是衛國盡忠。

  作為一個普通士兵,鍋爐工、訓犬員,他從未要求什麼,在崗一職,幹好一職,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是他踐行忠誠的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