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教研活動不但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專業素養,還能完善課堂教學,在活躍課堂氣氛時,提高授課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這次數學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一、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本來我認為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有足夠的能力去教好我們的小學數學課程。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這遠遠不夠。人無完人,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加強。如提高口算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二、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應該說每一次數學教研活動,我們都會從中汲取很多好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說,很多數學老師在平日繁重的教學過程中,都在不斷地的學習,琢磨,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雖然我們的課本不變,但是我們的數學教學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需要不斷地改變、完善。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注重實效。在教學中我們都追求一個目標——讓學生學會知識並學會運用知識,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不能只搞花樣,而沒有實效。

  三、重視評價,關注學生的情感

  數學並不是簡單的計算一下,比較一下後就此結束,而是一個綜合體。學生學的每一單元內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材料,我們應該讓學生接受到數學的情感教育。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本次數學教研活動意義重大,既交流了經驗共同進步,又增進了教師們的感情,同時體現了數學這門學科的特色。藉著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融合的重要性。此次活動為我在今後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篇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客觀有效的交往,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也只有在教學活動中實現真正有效的互動交往,才能促進教學相長,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時時閃現生命的靈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態度價值觀。通過我們學校所舉行的“三三式”教研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比如什麼是互動教學,以及如何建構多維互動的數學課堂。下面我談一談我的收穫。

  所謂互動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溝通的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真誠、和諧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和創造,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規劃者,是學生的組織者,是問題和資料的編寫者、提供者,教師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親身體驗的機會,使學生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其中的樂趣與成就感。

  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係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同學間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卻了:上課,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係來確定的。”教學就其本質來說,是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的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加強師生、生生的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人文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那麼,應該如何建構多維互動的數學課堂呢?

  一、把握課堂情緒,創設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師動生不動。這裡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注意到互動首先是一種情感、情緒的互動,教師沒有創設一種安全、和諧的課堂氣氛。很多名師在上課之前都非常注意與學生進行課前幾分鐘的互動,建立和諧、安全、活躍的心理氣氛,為課堂互動教學奠定基礎。例如,孫宗芳老師與學生的“親密接觸”,張華老師與學生課前幾分鐘的交流。

  教學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過程。要較好地實現情感互動,需要教師創設寬鬆的課堂氣氛,師生關係融洽,學生的思維就容易被啟用,課堂教學效果就好。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的喜愛,可以激發學生對老師所教學科的喜愛,這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反之,如果師生不能產生情感互動,學生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也就根本談不上有效的教學,學生甚至放棄學習。

  因此,教師必須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係,實現平等對話,尤其要注意把握課堂情緒,創設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必須始終做到“目中有人”,確立學生主體的教學觀,教師要從心靈深處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在整個師生互動過程中,要以一種商量、協商的口吻進行對話。例如,“你說得真好,老師想學學行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你同意嗎?”這樣的話語使孩子與教師的心拉近了:“老師,我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老師你說的我還是不理解,我還是覺得我有道理!”這樣的積極互動,勢必能完全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積極投入到學習探究中。

  其次,創設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找準教學起點,堅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的原則,積極創設有意義、現實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和情景,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

  二、關注學生的差異,創造條件促進多向交流

  正如多元智力理論所指出的那樣,每個人的智慧型別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善於形象思維,有的人長於邏輯推理,此外,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不同,從而導致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題策略。因此,教學中首先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習,獨特體驗,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討論、小組合作等多向交流互動中相互促進、達成共識,實現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智慧之光不斷閃現。

  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互動中切實體驗知識的生成性,從而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正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勵學生猜測、質疑、爭論,形成積極、有效、高質的互動,在思維碰撞中得到不斷的飛躍。例如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唯一的,但推導公式的過程可以是開放的。六位執教老師在讓學生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時都立足於學生自主探索、自已發現,如:讓學生動手操作擺一擺、量一量,學生在操作中手、腦並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從而探索出面積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自主、全程參與,結論由學生獨立得出,給人的感覺是學習過程簡捷,學習結果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

  因此,學生的學習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只有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多方面的交流、交往以及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而使實現自身發展。達到有效創新的目的。

  篇三

  教學設計思路能從生活情境出發,引發探索的需求,使學生體會到生活和數學是密切相關的,並能用所學的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很值得我學習。以下是我對本人本節課的幾點思考。

  一、本節課的優點: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從教學目標的把握來看,本節課能按照目標要求側重於餘角與補角的性質,合理安排突破點,重點突出。

  2.合理開發、整合教學內容

  內容是教學的載體,數學思想方法是它的靈魂和核心。對教師來說,作為課程資源的使用者,應對教材中的數學內容認真分析,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和應用,使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數學活動結合得更加緊密,更有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薰陶。

  3.通過活動體驗、感悟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在課堂上充分暴露教學方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使用學生學生身邊的教具三角板和應用摺紙的方法自然過渡,讓他們以一種積極的狀態,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來,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逐步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4.培養學生的主動應用意識

  從數學思想方法的特點和形成過程來說,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有一個不斷滲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而這一過程,需要教師做一個“過程”的加強者,不斷用數學思想“敲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敲打”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感悟、不斷地明朗,直到最後能主動應用。因此,在教學時我很注意強調學生應用類比、數形結合等方法,更應該在問題解決之後進行“反思”,在此過程中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價值。

  二、本節課的缺陷

  1、應該充分應用情境匯入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為只有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生的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概念的分析不夠到位

  互餘和互補的概念重在區別共頂點的角的關係和不公頂點的角的關係,及數的關係和形的關係。只注重數的關係,而忽略了形的關係,是教學的缺陷。

  總之,本次活動對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令我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希望自己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