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築夢中國風雨如磐心得體會

  《築夢中國》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觀《築夢中國》之風雨如磐收穫頗豐。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人會有夢想,人會預想未來,它是人不同於動物的重要標誌之一。人有了夢想,才有了靈魂,才有了精神動力,才算得上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人!

  確切的說,我也不知道“築夢”這個詞到底意味著什麼。但是,我卻極其的明白那是我所喜歡的,我所選擇的,堅守併為自己追求一生的東西,希望和勇氣。我獨自做著我的夢, 現在,我們已經步入了大學的校門。如果回首往事,也許我們會為童年夢想的消逝而惋惜,為夢想難以實現而感到無奈。但是,我還可是要說,我們現在還年青,還沒有被工作、婚姻、家庭等問題其真正困擾我們還有擁有夢想的權力。“少年復壯氣,奮烈自有時”。最重要的是,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夢想,並準備這隨時為築夢而奮起。朋友,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狀況不滿意,如果你還是過著已經被別人規劃好的生活。

  那麼,就回想你最初的夢想吧!問問自己,你現在的夢想是什麼,你實現了它們嗎?你能實現它們嗎?反省之後,給自己一個重新築夢的權力和機會吧!重拾夢想,你會發現,你會覺得自己重新充滿了力量,充滿了做回真正自己的渴望。你會重新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有意義。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都是有夢想的人。設放棄自己的夢想意味著我們還沒背叛自己。不要迷失自己夢想的方向,不要喪失了靈魂而成為了行屍走肉,不要失去了做夢的衝動,更不要忘記了你有擁有夢想的權力。

  最後。我祝願大家,祝願所有的90後的孩子,祝願所有真正在築夢或是將要築夢的人,都能盡情的張著夢想的翅膀去飛翔,都能夢想成真!

  範文2

  7月13日中午,能源學院“旗幟講壇”第14期在科技園知源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活動由能源學院先進動力與可靠性研究所研究生黨支部承辦,黨支部成員及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參加。

  本期講壇主題為“《築夢中國》之風雨如磐觀後感”。講壇開始,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代表先後進行發言。程昆林同志基於自身深厚的歷史知識積累,形象生動地回顧了中國近代的風雨歷程和辛酸血淚史,明確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韓之雄同志從苦難歲月到和平當代再到美好未來,逐層遞進地對中國的歷史、現狀及未來進行了回顧和展望,最後結合自身實際,給出了自己的目標和努力方向;劉金文同志將《築夢中國》的內容與習提出的中國夢密切地聯絡起來,闡述了自己對中國夢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希冀,並基於為中國夢做貢獻的目標,給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羅曉明同志同樣對中國近代史進行了回顧,並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提醒大家居安思危,不能因為當前的小康生活就放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後劉文超同志以“夢”,“興”,“衰”為切入點,對中國夢,中華民族復興,近代的衰落歷史進行了回顧總結,並且以“路在何方”為引,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和目標。五位同志發言後,主持人孫國順同志對各位同志的精彩發言進行了認真總結,也針談了自己對努力實現中國夢的認識與見解。

  講壇現場氣氛活躍,同志們認真傾聽,積極發言。講壇以《築夢中國》之風雨如磬的觀後感為發起點,對中國夢、中華民族復興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明確了當代大學生黨員的使命,牢記習講話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終生!

  範文3

  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洗禮,承載著國人的榮辱,開拓著今後的道路。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兩年後的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國侵略者在這裡議定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列強侵略與壓迫的屈辱歷史。也是從那時起,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兒女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

  林則徐強有力的虎門銷煙,組織編譯的《四洲志》臨危交給了老朋友魏源,以及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國圖志》完成,無不體現面對他國列強侵略的最初抗爭以及第一代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呼籲。然而,在那個時代,他的吶喊卻像一片樹葉飄落到大海,沒有引起統治階層的一絲漣漪。

  民間組織的金田起義、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清王朝的一次主導自救的“洋務運動”、甲午海戰都寄託著國人的“自強”“求富”,雖以失敗告終,但卻在歷史中留在了深深的跡印。

  沒有慘重代價刻骨銘心,就無法找到前進的道路,就不會有後人的“振興中華”的強力吶喊和變法圖存的警鐘,更不會有推翻封建專制政體的決心和毅力。

  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清王朝最後的掙扎, 也提擋不住“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的時代召喚。《革命軍》、《警世鐘》、《猛回頭》,一篇篇檄文,在二十世紀初,喊出了新的時代主題。

  廣州起義失敗後,辛亥革命發起了,猶如一道閃電,劃破暗夜中的長空。它是二十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鉅變,它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的政治社會變革。但由於歷史程序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它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勢力支援下,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奪辛亥革命果實,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

  前人的衝鋒與失敗,後人的承接與助力,它的屈辱史和抗爭史是多麼震撼!更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迫切尋求偉大復興的民族,是如何一步步求變的。一隻沉睡的亞洲雄獅,正在醒來!


的人還:

1.淺談築夢中國心得體會

2.淺談築夢中國大型紀錄片心得體會

3.學生淺談築夢中國心得感想

4.淺談《築夢中國》紀錄片關於中國夢心得體會

5.觀《築夢中國》風雨如磐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