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範,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思想政治教育溝通

  摘要:本文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進行闡述,根據教育理論分別對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含義以及相應的構成要素進行研究分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從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功能以及資訊傳送者、資訊接收者和溝通方式四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溝通 思想政治教育溝通 過程 功能 途徑

  1 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含義及研究意義

  1.1 溝通的含義

  溝通是一種資訊傳遞的過程。具體來說,它是在一定的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合適的渠道資訊傳遞者向資訊接收者傳送特定資訊,以尋求理解、反饋的過程。我國現有文獻資料對於溝通的定義眾說紛紜,因為不同的文獻資料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現代漢語詞典》將“溝通”定義為“使兩方能夠連通。”而《英漢辭海》則認為“溝通”是“共同使用,使周知,傳遞知識或訊息等;也指傳遞訊息或音訊,傳遞資訊、交流思想等”。筆者對“溝通”的理解是溝通者之間為了尋求理解而通過一定的渠道進行的資訊和思想的交流。

  資訊傳遞過程包含資訊、資訊的傳送者與接收者、環境、渠道等幾個要素。

  1.2 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含義和型別

  ①含義:所謂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就是通過資訊溝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資訊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進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資訊,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雙方理解的過程。資訊的傳送者與接收者分別扮演教育者與受眾。傳送者發出的資訊就是教育溝通的內容,雙方採取的教育溝通的方式或途徑就是溝通渠道。②型別:從教育溝通方式來分析,教育溝通除了可以通過口頭和書面兩種形式進行以外,還可以通過傳媒溝通實現。日常的寫作、閱讀和信件往來均屬於書面溝通形式,討論、演講或談話等形式屬於口頭溝通。現代資訊科技盛行後才出現了以電話、網路、電視為主的傳媒溝通。

  1.3 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構成要素

  通過上文進行分析,我們明確了資訊溝通的五個構成要素,同樣傳送者、接收者、資訊、環境以及溝通渠道共同構成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五要素。

  1.3.1 傳送者。①導向性:通過與資訊接收者進行溝通,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傳送者以社會普遍接受的思想和行為對接收者進行引導,使其樹立高尚的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②主動性: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傳送者應該具備高尚的馬列主義信仰,同時能夠掌握紮實的黨政方針,以及政策理論,明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效的溝通才能具備現實意義,並且希望運用自己的知識育德育人、回報社會。

  ③示範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資訊傳遞過程中,資訊傳送者的個人品德和能力水平直接影響資訊接收者的思想和品行,這種影響作用具有一定的示範性。④釋疑性: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資訊傳送者比接收者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而且擁有的人生閱歷更加豐富,看問題的角度更全面,而且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更獨到。資訊傳送者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歷為資訊接收者答疑解惑,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資訊接收者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指導。

  1.3.2 接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分別由資訊傳送者與接收者來承擔。在進行資訊溝通的過程中,對於資訊接收者來說不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資訊進行單方面被動的接收,而是要作為主動接收思想政治教育資訊的受眾,其思想和行為的形成也充滿個性。具體來講,思想政治教育資訊接收者主要有能動性、感染性和可塑性三個特點。

  ①能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資訊接收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層面分析判斷接收的資訊是否科學合理,同時給出自己的政策和建議。通過各種途徑,資訊接收者與傳送者進行資訊的溝通,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溝通的目標。

  ②感染性: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過程中,資訊接收者將積極參與溝通的熱情傳遞給資訊傳送者,使資訊傳送者受到感染,以此來激發資訊傳送者的興趣,使其產生責任感,同時以自己端正的品行對資訊傳送者的道德品行產生積極的影響,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資訊傳送者的人文素養。

  ③可塑造性:資訊接收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體系,藉助分析研判能力,通過分析處理接收的思想政治教育資訊,進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認知,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1.3.3 溝通訊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涉及心理、道德、政治、思想等多個方面,因而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過程中,溝通訊息要包含心理教育資訊、道德教育資訊、政治教育資訊,以及思想教育資訊等。

  ①心理教育資訊:指的是將心理疏導方面的資訊傳遞給資訊接收者以解決其思想行為問題,通過正確的行為或思想的疏導幫助其戰勝困難挫折。

  ②道德教育資訊:道德教育資訊應強調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三方的利益關係,幫助資訊接收者樹立正確的市場經濟觀念,避免其受利益驅使破壞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和三方利益的平衡狀態。

  ③政治教育資訊:政治教育資訊指的是黨政理論和方針大政。具體到日常生活,政治教育資訊指的是人們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傳播黨的執政理念和理論方針,幫助資訊接收者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理解黨政方針理論。

  ④思想教育資訊:具體來說,思想教育資訊主要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

  1.3.4 溝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渠道,即資訊處理雙方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方式或途徑。包括藉助語言、文字、表情、動作等方式來實現溝通。

  1.3.5 溝通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環境是同時涵蓋了自然因素與社會因素兩方面內容的資訊溝通的環境。這個環境是相對具體的、動態的環境,是諸多因素互聯而成的系統,通常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1.4 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特徵

  ①階級性:通常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具有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和黨性,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階級性。資訊互動雙方、溝通渠道等共同構成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幾要素,因此資訊溝通具有共性,但同時它也是黨政理論教育的主要途徑,因而它所代表的階級和政治信仰有鮮明的特色,其任務和目標受黨的總體目標的制約和影響。

  ②互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中,資訊互動雙方關於情感、思想和資訊的雙向的交流和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互動性。

  ③時代性。這是指資訊溝通的渠道、環境和內容能夠體現出時代發展特點,溝通內容能夠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持續更新,溝通環境不斷優化,因此,需要對溝通的渠道進行不斷地探索。

  ④層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能夠針對受眾的職業、年齡、性格、知識結構等設定相應的教育溝通層次和溝通目標,並且在資訊溝通中適時調整溝通方式和溝通內容,進而滿足資訊接收者的需求。

  2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途徑

  2.1 科學認識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功能價值

  通常情況下,引導、交流、感染和釋疑糾偏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主要功能。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來說,無論何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通過互動,進而使受教育者的真實思想,以及道德狀況等讓教育者有個準確的掌握。對於受教育者的發展情況,一般情況下,通過理論、政治、道德和心理資訊等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同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對受教育者進行引導,進而調動起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2.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傳送者素質

  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時,資訊傳送者是教育者,是負責組織協調的一方,把控著資訊溝通的內容、方式和目標任務,因而資訊傳送者的知識結構和人文素養對教育溝通的成效能夠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為確保教育溝通取得實效性進展,教育者必須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人文素養,以期從人格和專業講學方面對資訊接收者產生好的影響。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傳送者來說,能力素質是關鍵。

  ①創新能力。在溝通的環境、物件等方面,與以前相比,思想政治教育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需要創新溝通的方法、渠道、機制等,在我們的意識形態領域,敵對勢力之間的爭奪異常激烈。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傳送者面對這種形勢,需要對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和強化。

  ②觀察思考能力。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資訊傳送者的觀察思考能力。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傳送者,在思想方面需要意識到通過觀察思考得出結論,進而對行為進行指導的重要性。

  ③表達能力。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按照準確、流利、順暢、簡潔的原則,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傳送者需要全方位的培養表達能力,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導自身的口頭表達和筆頭表達。

  ④組織協調能力。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來說,為了形成強大的合力,一方面需要進行語言和行為上的交流,另一方面對各種教育資源和因素進行組織。對人與人、人與組織之間的關係進行協調,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進行有效溝通奠定基礎。

  ⑤心理承受能力。受個人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接收者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知識層次、職業屬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

  2.3 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訊息接收者積極參與溝通

  2.3.1 資訊接收者有進行溝通的願望。資訊接收者要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對於提高思想行為的重要性,強化參與溝通的願望。調整心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要我溝通”向“我要溝通”的轉變,為溝通的順利進行、掃清心理障礙。

  2.3.2 資訊接收者吸收和消化資訊。通常情況下,資訊接收者對溝通訊息的吸收和消化,將內化的思想觀念外化為行為也包含在內。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行為境界,資訊接收者需要評價自身內化的思想觀念,同時鞏固正確的行為,糾正錯誤的或不合時宜的行為。

  2.3.3 資訊接收者及時反饋資訊。當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持續一段時間後,資訊接收者需要將溝通結果及時主動地向資訊傳送者反饋,進而對資訊的掌握情況和溝通效果進行判斷,同時制訂下一輪的溝通方案。

  2.4 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方式要多樣化、現代化

  在個性特徵方面,與以前相比,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受眾發生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利益取捨、行為選擇等方面變得更加開放、現實、自我和隨意。所以,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過程中,需要重視這些變化,根據受眾的特徵實現溝通形式的多樣化、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林紅.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方式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1.

  [2]周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際溝通障礙的分析與對策[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01.

  [3]孟益巨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勵理論[J].高教論壇,20031.

  [4]高新華等.情感溝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臨沂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225.

  [5]劉光.思想政治教育中溝通的內涵及其應有地位[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04.

  [6]談志興,李永玲.有效說服教育諸因素分析[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0206.

  篇2

  淺析網路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網路的普及和應用是一把雙刃劍,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大學生網路道德問題的出現要求我們必須建立起符合網路時代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網路,有效的開展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網路;道德;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一、當前我國大學生網路道德問題的表現

  隨著網際網路在高校校園的日益普及,網路的負面影響在大學生群體中也日漸凸顯,本來大學生上網進而掌握網路技術,是有益於學習的好事,但是很多大學生上網不是用來查詢資料,而是沉迷於網路遊戲,聊天,甚至許多人因為沉迷於網路而荒廢了自己的學業。

  由於網際網路的開放性,資訊龐雜多樣,網路資訊往往魚目混珠、真假難辨,大學生的識別能力和判別力尚不成熟,部分大學生對網際網路使用不當,因而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

  一大學生道德情感弱化,人情淡漠。

  網際網路一方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人們的溝通不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但是由於網路數字化的存在。使人與人的交流變成人與數字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停留在了網上。許多大學生和自己家人交流反而變少,同學、師生之間的感情聯絡變得單薄了,從而導致了部分大學生道德感情冷漠。我們看到現實生活中的虐兔案、藥家鑫案都是大學生道德情感冷漠的重要表現。

  二部分學生道德心理髮展錯位。

  在網路的環境中,由於其虛擬性的特點,大學生就追尋快樂的原則,有時候,會忽視社會道德隨意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在發表一些言論的時候往往會考慮社會規範和道德來發表自己的觀點,網路內外這兩張截然不同的觀點,極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價值觀念扭曲,在虛擬的空間追求低階而無限的刺激,甚至淪為網路的奴隸,無法再網路中自拔,形成人格發展錯位。

  三大學生價值觀迷失。

  由於網路開放性的特點,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在網上不斷的衝擊著大學生的思想;特別是西方國家藉助網上的優勢,宣揚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權觀念。這就加劇了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間道德,文化的衝突。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激進,容易也渴望接受外來資訊和思想,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網路思想,部分學生取捨不當,便會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扭曲。

  四一些大學生民族認同感弱化。

  網路的開放性促使了國際間的資訊文化交流,但是同時,由於西方國家在網路上佔有壟斷地位,他們通過網路向人們傳遞的是一種充斥漢堡,快餐,好萊塢電影,可口可樂這樣的文化精神。這樣的文化是人們從內心感覺到了一種愉悅;他們引領著一種追求西方文化的潮流,但是由於網路的開放性,人們往往會淡化對這些產品的民族屬性的探究,這些東西慢慢的滲透到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因為大學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人群,他們受到西方這種網路文化的影響,將非理性消費主義和絕對自由的個性標榜為自己的個性。

  這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因為網上那些消費品和個人行為沒有嚴格的國籍區別,從一定程度上會降低人的警惕性。網際網路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也將商品、文化、個人行為的國家距離弱化了。西方國家強調了資訊以及商品流動的自由化,但這種自由變相的變成了推銷自己文化的行為。

  傳統社會雖然缺少網路這種先進技術去給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便利,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比較多,人們的道德行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和人的監督,青年道德意識比較強烈。而網路的隱匿性很容易造成大學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引發一系列不道德的網路行為甚至是網路犯罪行為。總之,隨著資訊網路在我國高校的迅速普及和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展開,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加強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當前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網路開放性以及時空無侷限性等實質是引發大學生道德問題產生的實質。

  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受到道德以及他人言論等等現實因素的約束,在言論以及個人行為上非常注意,大學生在網路活動中可以擺脫現實生活的各種制約,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甚至可以使自己的言論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這樣比較鬆散的環境會使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衝擊,這樣失去控制的言論的言論環境會使大學生有一種自由感和輕鬆感,在說話上會無所顧忌。網路突破了人與人之間的地域限制,你可以喝任何素不相識的人進行交流,在網路環境中,沒有嚴密的管理機構和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大學生極易因為這種隱蔽性和寬鬆性而產生各種網路道德失範。

  二網路中一些不良思想的滲透。

  由於網路發展速度過快,缺失有效的輿論監督體系,人們無所顧忌的發表自己的言論。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鮮的思想,西方一些文化也藉助網路這個媒體對我國的文化進行滲透。影響了大學生的身發展。同時,在某些情況下,由於不良資訊的誘導,可能有些同學又會受到影響,甚至走上網路黑客等一些犯罪道路。

  三大學生的自身原因。

  大學生進入大學,剛剛脫離了家庭的約束,自制力比較差,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但很容易把握不了分寸,過度沉迷於網路世界中。在很多大學中,每年都會出現一些因為過度沉迷於網路而荒廢學業被勸退的一些學生。在網路中,尤其是網路遊戲中,許多人會再那裡找到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感受自身價值的極大化和他人對自己的關懷。當在網上獲得的快樂不現實多時,他們就會把更多的經歷和時間投入到網路世界中;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就更加傾向於在網路中尋求虛擬的安慰,消極的逃避現實的矛盾。這樣,就會引起大學生覺得個人安全感下降,在和人的溝通交流上存在問題,最終難以融入社會。

  三、如何加強大學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

  一運用網路抵禦西方文化的滲透。

  要加大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教育的力度,在網路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個正確的政治導向。同時,要圍繞一些重大的政治問題、意識形態敏感問題、影響穩定大局的問題,旗幟鮮明的發表言論,進行積極的引導,對錯誤思潮大力開展批評。加強對網路文化的管理和引導,打擊網路犯罪,清除網上文化垃圾,規範網上行為,儘量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上生活空間,是網際網路的文化秩序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二運用網路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要通過網路這個平臺,開展各種各樣的弘揚民族精神的活動,向大學生傳達一個健康向上的思想,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方面可以加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使大學生的責任感加強,道德感增強,從而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民族認同感的增強也可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能夠自覺地抵禦西方一些敵對勢力對我國思想層面上的滲透。

  三利用網路的特點,開展豐富的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網上和網下的聯合。

  比如很多學生現在都有了自己的電腦,輔導員和班級同學可以組建一個群,大家在網上可以聊自己的思想,文化活動等等心裡上的問題,那麼輔導員可以從中及時的發現一些問題並加以引導。但是前提是這個活動必須營造出一個輕鬆和諧的範圍,而不應該一味的以嚴肅為主,要注意結合網路本身的特點。

  四注重大學生的網路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網路時代的各種問題的逐步顯現,大學生中開始氾濫的各種症狀,例如“網路心理障礙”,高等院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必須開設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課,讓大學生及時瞭解“網路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怎樣預防諸如上網成癮、資訊焦慮和人際孤僻等,做到防範於未然,對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網路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做好諮詢、調適和治療工作,使網路時代的大學生能健康地成長,使他們重新迴歸正常的學習生活。我們可以利用網路這種不受空間侷限性的特點,建立一些大學生易於接受的交流介面,以平等、寬容的心態面對大學生出現的各式各樣的問題,使大學生的心理輔導不侷限於面對面的交流,解決傳統心理諮詢中出現的諮詢物件的戒備心理,是工作的深入性、有效性達到應有的水平,建立起符合網路時代特質的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五培養一批高階複合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既要注意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理論水平,提高他們做政治工作的水平;同時,也要提高、培養他們使用網路資訊科技的水平。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能從根本上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網路執行在政治思想上的正確導向,又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使思想政治教育網路處於一種良性的執行形態中。

  總之,我們要利用好網路這個媒介,是他成為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這樣,才更加有利於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使大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投入到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去。

  參考文獻:

  [1]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2]李佳國.當代文化變遷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3]馮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邱香.創新工作模式是做好青少年網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2.

  [5]李建平.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教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41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