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與實踐論文發表

  教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高校開展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摘要]當前,高校要重視對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內涵是豐富的,它對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對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研究如何從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珍視,掌握心理干預的理論和技術,防範和控制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從而促使大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追尋生命的價值,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生命價值心理危機干預

  近年來,大學生自殺和傷害他人的事件不斷見之於報端,從這些惡性事件的起因來看,大多與學業、戀愛、人際關係、就業等有關;從事件的數量與涉及人數來看,雖然這類學生佔全國大學生總人數的比例很小,但仍要注意到這類事件所產生的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大學生自殺及傷害他人的惡性事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突出問題。這類事件的發生,一方面,反映出大學生抗挫能力較差,不夠珍惜自己及他人生命,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欠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開展大學生生命和生命價值教育不到位。因此,高校有必要把生命教育列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範疇,在相關課程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專題教學,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珍愛生命,並能有效對危機行為進行干預。

  一、生命教育的內容及目的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基於學生是一個物質性生命個體的前提,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薰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昇華,引導學生追求生命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的教育過程。生命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安全觀教育。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首先是基於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大學生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大學生雖已是成年人,但仍要注意防止意外事件發生,樹立強烈的生命安全意識,對自己和家庭、社會負責。

  第二,價值觀教育。

  進一步探索生命價值、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特徵。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大學生價值觀取向受社會思潮的影響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部分大學生把人生價值物質化,扭曲了生命的意義,異化了生命的本質。生命教育就是通過引導大學生探索生命的價值、人生的追求,幫助他們準確認識人生的價值,提高生命的質量,過有意義的人生。

  第三,人生觀教育。

  生命對於人來說具有不可逆性。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與磨難,這既是對人的一種考驗,也是生命昇華的開始。面對挫折,是選擇直面、勇於承擔,還是消極迴避,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有的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選擇走向自我毀滅或危害他人,因此,非常有必要開展人生觀教育,並輔助開展抗挫訓練,讓學生經歷磨難,體驗生命昇華的成就感,從而體會到生命的珍貴,進而擁有自愛與愛人之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的社會閱歷和經驗有限,有時難免會情緒衝動、失去理智。心理危機干預就是利用危機干預理論使學生在危機狀態下獲取自救能力,並在他人的協助下恢復心理平衡。

  對大學生實施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是多方面的。從個人層面上看,可引導大學生認識自我、找到真我、發展潛能,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並可有效避免大學生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事件的發生。從社會層面上來看,可教育大學生重視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學會調和個人生命和他人生命的價值衝突,尊重生命多樣性,關懷他人生命,創造人際間的和諧互動,以維持社會永續、平衡的良好狀態。從長遠層面上看,可促使大學生深度思考人生與信仰、人類與宇宙等終極問題,從而追求超越有限生命、創造無限價值的生命價值觀。總之,高校探索對大學生實施生命教育的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二、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一高校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探索

  教師和學生直接討論“自殺”“死亡”“生命價值”等看似敏感的話題,其實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引導學生直視生命現象本身,是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心理諮詢機構人員在教學中、班會和校園講座中可設計相關主題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獲得生命價值教育。

  1.通過死亡教育引導學生珍惜生命。

  教育者可緊扣當前的重大社會事件或典型法律案例,使學生直面死亡現象,開展珍愛生命的主題教育。死亡教育具有深刻的生命意義。死亡能使活著的人嚴肅地審視生命的價值,並更加珍視生命這脆弱的東西。

  中西方在對待死亡的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西方文化在生命價值觀上有主張向死而生的觀念,如法國文學大師蒙田曾說過:“誰教會人死亡,誰就教會人生活。”我們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可充分借鑑西方文化。通過接近死亡、反觀死亡使大 學生再次對自己的人生意義、人生目標等進行認真的領會與選擇,教育和引導學生從各種無謂的焦慮與消沉中解放出來,珍惜現在,把握未來,克服各種威脅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危險因素。

  對死亡的追思猶如一面生命的鏡子,學生可在鏡子中看到人類生命的有限性、生命歷程的不確定性、生命美好卻易逝,從而使他們更充分地領悟和把握人生的價值,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價值,思考如何在有限的一生中儘可能地創造更多的價值。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過:“只有死亡概念才可以把此在之存在的本真性與整體性從生存論上帶到明處。”死亡教育能使大學生更好地把握現在、活在當下,並促使大學生以更大的激情與勇氣投入生活的實踐,能促使他們思考活著的每一天對每個生命個體具有更為鮮明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一個大學生真正開始思考死亡的時候,他才能體驗到生命及其意義。

  2.感受生命的可貴,關愛生命本身。

  首先,關愛生命要愛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許多大學生在生活中常常認為自己不夠完美,並在遇到挫折時容易不正確歸因,再加上社會生活的發展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加大,他們會不斷地陷入迷惘中,往往會為了得到某些東西而不斷失去自我,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中真正需要什麼,使生活失去了快樂之源。所以,關愛生命首先要愛自己,知道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自己內心的欲求,控制不符合實際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還可滲透感恩教育,使學生懂得愛自己也是愛自己的親人朋友的表現。許多大學生認為,自殺只是自己個人的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無論是傷害自己還是他人,都會給親人、朋友帶來巨大的傷害。據相關資料顯示,一個人自殺,會給他周圍6個親友造成嚴重的心理影響。自殺是目前中國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且因為個人的自殺,給其家人或親人帶來長期的心理創傷,甚至造成相關親人的自殺。因此,大學生關愛自己也是愛護自己的親人朋友的表現。

  其次,關愛生命還要教會學生關愛他人的生命,培育生命情感。部分大學生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為圖一時之快不惜傷害甚至剝奪他人的生命,這不但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他人生命權利的踐踏與摧殘。反思我國的教育不難發現,傳統的應試教育過於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嚴重忽略了對學生人格、人性、道德、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培育,從而使學生的智慧發展與心智發展未能同步,而在真實的情境中對個體生命的漠視就是部分大學生生命情感發育不足的真實佐證。因此,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去呼喚大學生對他人生命的尊重是很有必要的。

  二以心理危機干預理論促使高校生命教育產生實效

  大學生對生命意義、生命價值的認識是理性層面的,從行動行為層面促使生命教育產生實效還需要指導大學生掌握心理危機干預理論,對危及生命的行為能有效預見和防控。心理危機干預指的是“對處於心理危機狀態者採取明確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心理危機干預是心理治療措施的一種,是從簡短的心理治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治療方法,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不涉及當事人的人格矯治”。

  由此可見,心理危機干預不涉及對學生的人格矯正,只是一個短期的幫助過程。心理危機干預能幫助正在經歷個人危機、處於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將要發生危險自殺的人暫時放棄輕生念頭,從目前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心理危機干預的過程是一般由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通過傾聽、疏導、宣洩、支援等方式,幫助心理失衡者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宣洩、釋放情緒,接受現實,自我調節,儘快恢復正常狀態的心理援助過程。在今天的大學校園裡,心理健康機構的諮詢人員、輔導員及學生黨團幹部通過一定的學習和培訓,掌握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及技術,能及時疏導、解救和阻止自殺者,降低危機事件所產生的最壞效果。在危機干預結束後對求助者開展追蹤,能更有效地鞏固干預成效。以學生的自殺行為為例,自我的意識和旁人的救助對干預自殺行為是必要的。

  1.自殺的預防要從自我做起。

  關愛自我要學會調節不良心態,當情緒低落時決不消極逃避,而是為自己尋找宣洩消極情緒的出口,找朋友傾訴,或在活動中昇華,想辦法為自己的心靈尋找安慰,這是愛惜自己的表現。悅納自我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當以上方式均無效而學生又意識到自己處於危機狀態時可採取以下方式處理:及時向院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師求助;及時向自己信賴的親人、朋友或老師、同學坦陳自己的狀態,求得支援;有意識地避免獨處及迴避對自己造成傷害的環境、藥品、器物。

  2.對自殺進行危機干預要從每個人做起。

  即啟動社會支援系統,如來自於父母及其他親人、來自於老師和同學、來自於朋友和社群志願者的支援等。這種支援不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援,也包括一些實質的救助行動。當發現周圍有同學處於危機狀態時,應及時採取下列措施來解決問題:儘快將該同學目前的狀況告訴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師,不要試圖自行處理;儘快找他的朋友或同學陪伴他,避免讓其獨處;表示出對他目前狀態的急切關心、擔憂及深切同情,提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悄悄轉移對他可能造成危害的藥品及器物。

  同時,以下行為對求助者無任何實質意義甚至有害,應極力避免:在緊急危機階段,試圖解決求助者當前的問題;責備和說教,與求助者討論自殺的是非對錯;以為問題已解決讓求助者一個人留下;為求助者保守自殺的祕密;激強法,認為求助者的舉動是嚇唬人的。

  生命是神聖的,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都應放射出獨有的光彩。大學生風華正茂,應該怒放生命的光彩,實現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就是從生命的視角思考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改革傳統教育中生命教育缺位的弊病,促進大學生追尋生命的價值,提高生命質量,使個體成長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齊春麗.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生命價值提升[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許若蘭,郭朝輝.論生命教育的缺失與構建――和諧社會呼喚生命教育[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4]王曉坤,楊崇澤,姜春舟.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對策[J].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64.

  [5]陳玉君,楊四海.大學生的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26.

  [6]時美英.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探討[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6.

  篇2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摘 要】計算機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人際交往的互動方式,至此出現了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改變。本文主要從學生網路心理問題出現,網路心理健康教育開始,結合理論與實踐討論網路心理教育。

  【關鍵詞】網際網路 網路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現代社會,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教育方式。開展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必然,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過網路的互動功能,向諮詢者傳播心理知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和諮詢服務。

  1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第一,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網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方式是網路。網路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環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大課堂”也就成為了網路。

  第二,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和利用網路作為資訊和知識的資源,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資源的利用、開發和再生。

  第三,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把網路中出現的問題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內容、矯正和預防與網路有關的各種心理障礙與問題行為。

  第四、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網路所提供的便利條件形成心理教育的網路系統,即利用網路來治療“網路病”。因此,對於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去認識:在網路心理健康教育中,網路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環境、資源、內容和系統。因此,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網際網路網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必然的產物,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充分利用網路教育資源,進行網路心理問題行為治療的新的探索和嘗試,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2 利用網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2.1要加強對基礎理論的研究

  要認真研究網路與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矛盾的特殊性、本質和客觀規律,施行的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原則、方針和方法的發展趨勢、載體,網路上的心理教育與網路下心理教育的銜接與溝通,以及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的相互作用等問題的研究。只有從理性上和理論上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最終實現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為我國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提供有效的科學指導。

  2.2加強學生網路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網路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新環境,適應網路傳播的新方式。網路時代的到來,要求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必須保持清醒的意識,主動適應資訊時代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積極應對網路挑戰,認真研究網路心理的新特點,進一步增強心理健康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滲透力與影響力,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力、影響力,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闢更廣闊的天地。

  2.3積極倡導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力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自我教育力包括提升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對大學生來說自我教育是個人終身自我持續發展所必需的。大學生期望參與網路生活,享受網路學習。作為網路社會的成員,他們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他們是網路資訊的查詢者、接受者,同時也是網路資訊的提供者、傳播者;他們在網路平等下,相互尊重、相互溝通、互相認同;他們既享受人類的文化,也瞭解、評判、欣賞、接納、評判人類差異性的文化,形成青年學生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在這個時期,不可能也不應該將他們與網路隔離,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學生自我教育力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2.4利用網路建立的環境,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研究

  傳統的學校心理輔導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學生想去心理諮詢室又害怕讓別的同學知道,讓人認為自己不正常;有的學生不好意思找心理諮詢老師交流。如果利用網路來開展心理輔導,可以用虛擬的身份出現,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年齡和外貌等特徵,這樣在網路上進行心理諮詢表達時會比較放鬆和隨意。有很多網路心理諮詢師是受過高等教育和專門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的,利用網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讓學生和心理輔導教師有一個寬鬆、平等的溝通環境,從而讓更多的學生與心理輔導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及時、有效的得到解決。因此,應積極探索網上網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研究。

  3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3.1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地治療和調解過度接觸網路造成的學生網路性心理障礙,保障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途徑

  據有關資料統計,過度上網在一定的程度上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和生理的危害已經出現,通過實際的調查中也證實這樣的情況的確存在。過度上網會導致學生的視力下降,嚴重的導致白內障的發生。最重要的是網路的虛擬性,在現實與虛擬之間轉換學生很容易迷失自我,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很難分清,從而導致角色產生混亂,引發人格和心理的危機。由此可以看出,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過度接觸網路的大學生分清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治療網路心理障礙,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保障他們的學習與成長。

  3.2有助於網路規範和網路道德的建立,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網路環境

  網路的出現使得人類的生活突破了時空的界限,給人類帶來了更大的自由。同時,由於網路自身的特點,形成了放縱的行為習慣、放縱的網路行為,不僅會產生網路信任危機,也會使學生的心理扭曲變形。因此,我們通過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可以使學生自己約束自己的網路行為,遵守網路道德規範,以形成良好的網路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崔麗霞,鄭日昌,騰秀傑,譚晟.網路心理諮詢職業倫理研究概況及展望 [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77:510-512.

  [2]楊晶,餘林.網路心理諮詢的實踐及其存在的問題[J].科學進展,20071.

  [3]焦向英.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開明出版社.

  [4]楊春榮.在網路環境下推進心理健康教育[M].哈爾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