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論文發表

  教育管理是學校工作中的最主要的任務和內容,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管理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教育管理論文篇一

  論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柔性管理

  [摘要] 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是高校教育管理現代化的重要課題,管理學中的新理念――柔性管理是相對於剛性管理的一個概念,柔性管理是把組織意志變為人們自覺行為的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視角、新方法。

  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是高校管理者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力提倡、探求並實施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今天,現代管理學的許多新理論給我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視角、新方法。能極大地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柔性管理,應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能體現“以人為本”,有效地激發教師的內驅力,真正調動起高校教師的積極性。

  “以工作為中心,強調規章制度”的剛性管理曾經是20世紀一種著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它憑藉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手段對企業員工進行管理,具體表現為一系列的管理與原理原則制度的逐步完善,它要求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一切照章辦事,不講情面,注重效率和實績,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1]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管理模式的弊端愈加明顯,這種管理易流於專制性管理,把人約束成“革命的一塊磚”,不是強調工作適應人,而是強制要求人去適應工作,對人的忽視,使這種管理模式的不足之處日漸明顯,已難滿足現代管理的需要。其最大弊病在於把員工看成是接受監督的物件,以命令、監督與控制來管理人,無法真正調動起職工的積極性。

  柔性管理是相對於剛性管理的一個概念,也是管理學中的新理念。剛性管理本質上是一種“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以外界約束力為主的管理。而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採用非強制方法,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人們自覺行為的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2]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在於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來約束,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餘力地為企業開拓優良業績,成為企業在全球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柔性管理”的特徵:內在重於外在,肯定重於否定,激勵重於控制,務實重於務虛。顯然,在知識型企業管理柔性化之後,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職工的主動精神和自我約束。[3]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提出“需要層次論”,認為人的各種需要是從低階的生理需要到較高階的社會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高校可以運用柔性管理來滿足教師的需要來激發和增強教師的內驅力,實現有效管理。

  高校教師是高層次的人群,在這一群體中,五種需要都很明顯,尤其是高層次的需要,較其他群體顯得更突出。學校管理者,應該主動、積極地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關心教師的生活,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產生安全感。然後,關注和引領他們高層次的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低層次需要容易得到滿足,不具有長效的激勵作用,物質豐富給人帶來的滿足感是容易達到的,因而物質刺激的激勵作用不會永久有效。而高層次需要會不斷提高,永遠不會得到滿足,因而高層次需要具有長久的激勵作用。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指的是自己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和個人的目標,同時不斷髮展自己,使自己不斷成長的那些需要。對於高校教師來說,教書育人的同時,得到學生、領導、家長、社會的認可,並且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道德、學術修養,是他們終生的需要和追求。因此,學校要為教師提供他們施展個人才華個空間,創設各種學習條件和進修機會,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做到知人善任,使人盡其才。在滿足教職工的需要時,還要引導和發展教職工的高階需要,使個人的需要滿足同本單位的工作質量、效率、集體榮譽、事業的進步緊密地聯絡起來。使教師安於、樂於工作和學習,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內驅力,變被動受剛性管理為主動參與柔性管理。我們看到,老子的“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與現代管理學中的柔性管理的理念可以互為闡釋。

  從本質上說,柔性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易經》有“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觀點,強調人文精神對人的教化和滋養,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可見,人文精神對人的價值的重視。這是源自於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給養,也可以說是“以人為本”理念的根本。成功的教育必須關注人的精神世界,注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由此可見,柔性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柔性管理就要堅持“以人為本”,首先要重視、尊重教師在高校建設中的作用,應牢固樹立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做好人才的招攬和使用工作。應該積極營造人盡其才的和諧環境,運用機制、法制等各種手段,引導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教師,尤其是業務精良的教師在參與辦學、治校和治學的各項工作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柔性管理,還應營造一種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相互理解的氛圍,有助於這種先進的管理理念的有效實施和管理模式的形成。要實施民主管理和監督,根據本校教學、師資和環境等特點制定出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尊重和激勵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使制度內化為教師內在的驅動力,這樣教師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形成凝聚力。實施柔性管理,對於深化高教改革,促進高教工作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柔性管理中“人”的教育、引領和約束的問題,只有在教師需要時合理的,而不是被物質汙染了的時候,這種滿足才是可以實施的和有效的。所以,一味的、單純的柔性管理也是難施行的,需要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的相輔相成,剛柔相濟才是現代管理的應遵循的準則。

  參考文獻:

  [1] [2] 鄭勇.論柔性管理在現代學校管理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4.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教育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