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本科論文發表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充分認識到加強和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發展學前教育作為推動國民教育體系發展的重要舉措,學前教育由此取得了較快發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學前教育中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

  【摘要】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強化良好習慣的培養,重點在良好衛生習慣、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以及幫助他人等方面,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培養;良好習慣

  學前階段幼兒正處於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強化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對他們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啟蒙階段的教育引導讓孩子們從小樹立各種各樣的正確理念與習慣,讓孩子們更加健康的成長,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衛生習慣

  衛生習慣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習慣,如何讓孩子們懂得講究衛生,這是幼兒教師所要承擔的基本職責之一。有些孩子在活動中玩得不亦樂乎,一場活動下來灰頭土臉,兩隻小手髒兮兮的,甚至衣服上都是泥土,這顯然不是家長和老師希望看到的。筆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重在潛移默化中、點點滴滴處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早上晨檢時檢查孩子們小臉洗得是不是乾淨,小手是不是白白淨淨,指甲長不長,衣服髒不髒,並有意識的選擇一些比較講究衛生的小朋友作為典型,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讓孩子們思想中形成講究衛生的意識。

  二、課堂上培養幼兒勤於動腦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濃厚情境讓他們思維開動起來,不再是直接等待老師提出答案,而是積極思考、和其他幼兒討論研究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開發幼兒智力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筆者在教學中經常設定提問的啟發情境,向孩子們提出一些問題,鼓勵他們自己想一想究竟是怎麼回事,鼓勵他們相互討論交流。這樣的氛圍對孩子們而言,具有極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例如啟發幼兒:小鳥為什麼能夠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翔,小魚兒為什麼能夠在水中快樂的游來游去,要求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印象,並且和其他幼兒談一談,找出問題的答案。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開始了熱烈的討論,經過他們的思考和交流,得出了小鳥有翅膀所以能夠在天空飛來飛去,小魚兒有尾巴所以能夠在水裡游來游去。這樣的答案雖然還不夠周密完整,但是體現了他們思維的成果,筆者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和提示,讓幼兒對這一問題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這樣的教學中,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不僅積極思考,而且相互討論交流,長期堅持下去,他們遇到問題就會形成勤於動腦的良好習慣。

  三、活動中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習慣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在學前階段這一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教師一定要重視幼兒動手操作習慣的培養,進而提高幼兒操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孩子勇敢的去做一做,將自己的想法落到行動中。比如在搭積木遊戲中,筆者鼓勵孩子們說一說自己要搭出什麼樣的造型,要完成一個什麼樣的房子,然後要求他們分小組進行實際操作,並在操作中總結搭積木的一些技巧規則。孩子們在搭積木的過程中,既要把房子搭得又高又大,同時也要注意積木塊的合理運用。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髮現大的木塊要作為底座,這樣才能保證房子的穩固;圓柱形木塊可以作為柱子豎著放,三角形的木塊可以作為房頂。改變了這些木塊的運用途徑則無法用到房子中去,孩子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設計能力,而且也掌握了其中的一些技巧。由此可見,培養孩子們動手操作的習慣,對他們能力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價值,廣大教師要多給予幼兒動手的機會。

  四、交往中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習慣

  良好的道德品德薰陶應當滲透於幼兒學習生活的每一個方面,許多幼兒屬於獨生子女,他們對其他幼兒關心幫助不夠,這樣的問題應當在交往的過程中進行逐步的糾正。筆者在一些場合大力宣揚同學之間應當互相幫助的理念,讓幼兒們懂得樂於助人是非常好的品德。比如一位幼兒搬不動物品,此時有其他幼兒主動過去幫忙,筆者抓住這一契機在班級大加表揚,使這位樂於助人的幼兒感受到了幸福和快樂,同樣對其他幼兒也會產生心理暗示,大家在看到有別的幼兒需要幫助時,都會積極的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樣在班級就形成了團結友愛的濃厚氛圍,並且每一位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就會養成樂於助人的良好習慣,這一道德品質的培養對孩子們的成長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讓他們更多的懂得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道理。綜上所述,教師在學前教育階段要充分重視幼兒各種好習慣的培養,從他們人生起步階段就養成良好習慣,這對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麥秀.淺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J].學週刊.201535

  [2]浦茜.淺談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J].西部素質教育.201516.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