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本科論文

  自1998年設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以來,全國已有超過百餘所的高等院校設立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以培養小學教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摘要: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360-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閱讀有益於育德、有益於勵志、有益於啟智。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故事激趣法

  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老師可選擇益智、有趣、充滿幻想等符合他們心理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一聽老師要講故事,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隨著教師聲情並茂解說,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感動或憤怒的情感世界裡。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教師嘎然而止不動聲色的告訴學生:故事情節交錯複雜,精彩在後,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藉機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引導他們自己去看看。在上《草船借箭》那課時,通過向學生介紹三國形成、對峙、衰敗過程以及曹操、諸葛亮、周瑜等歷史人物性格特點,引導他們去探究原著。

  二、榜樣激勵法

  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講述名人閱讀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如向學生介紹名人們熱愛閱讀的一些故事。在習作訓練中,及時表揚班裡喜愛閱讀、寫作進步較大的同學,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小榜樣的帶動下會形成一種競爭意識和表現慾望。然而課外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應及時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檢查督促。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一週都進行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講故事比賽或配樂朗誦比賽或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被評選出的閱讀之星,請他們談課外閱讀的收穫。當學生獲得成功後,就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裡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

  三、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

  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能陶冶情操,受益終生。要強化一種意識,必須營造相應的氛圍,使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斷受到這種意識的提醒和衝擊,這樣才能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烙印,由無意注意逐步形成為有意關注。因此,學校要特別注重校園書香氛圍的營造。學校不斷充實學生讀物,規範圖書室。各班級都建立圖書角,配備了圖書櫃,學校在校園內各顯眼處,特別是每層樓道樓梯都設立了讀書驛站,好書推薦。充分利用走廊張貼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各展窗開設讀書交流園地,讓孩子們一走進校門,馬上就會被一股濃濃的書香氣息所包圍。各班的圖書角不僅要裝滿孩子們喜歡的好書,還要有一個個美麗的名字,如“書蟲部落”、“琅琅書吧”、“才源書屋”、“書香閣”等,孩子們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衝動。學生來的早或是在課間可隨時有書看,打造了會說話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同時在全校開展讀書筆記評比活動,在交給學生讀書筆記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並把好的作品張貼在“讀書心得”、“書海拾貝”、“經典錦集”等小欄目內供大家欣賞借鑑,學校定期評比展示,佈置展板。通過開展讀書活動,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淨化,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風、班風、校風,湧現了一大批閱讀之星。校內古詩、美文誦讀競賽成績顯著,學生的優秀作品比比皆是,使我校師生無不徜徉在沁人心脾的花香、墨香、書香之中。

  四、培養科學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在小學階段,主要採用以下方法進行訓練:

  1、要精讀、略讀相結合。精讀、略讀技巧分別反映了閱讀的深度、廣度,是現代閱讀必須諳熟兼備的綜合技巧。閱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才能真正提高閱讀的效率。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即先看序言、提要並快速瞭解全文大概內容。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就是略讀,但老師常常推薦一些優美文章讓他們精讀。

  2、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老師要善於指導學生養成閱讀後做小練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一篇文章讀完了,總會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這些點滴體會記錄下來,便會成為我們以後寫作的素材。學生練筆、寫讀後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可以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評價,能長則長,不長也不要勉強,一句話、兩句話都可以。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的反覆練習中養成,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沒有耐心和恆心也是沒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學生,良好的習慣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斷積累,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師還要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帶著問題去讀。一篇文章瀏覽過後,可能很多同學心中沒有獲知多少東西,這時不妨給自己提幾個問題,或是結合課後問題,讓自己帶著問題再去讀,或許就會有柳暗花明的感覺了。由此我把這種方法推廣到試卷的閱讀習題中去,試卷中的閱讀短文都是學生們不曾見到的,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棘手,考試受時間限制可是讀了一兩遍腦子還是一片空白。這時帶著問題再去讀,就有了方向和目標。學生們用了這個方法都說閱讀起來既節省時間又容易明白內容。

  五、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

  學生要解決那些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除了向老師、家長或同學請教外,還可以利用工具書求得解答。工具書要裝進書包,帶進課堂。凡是在讀書、讀報或讀其他課外讀物時遇到了生字、難以理解的詞語,都可以請教工具書,使之逐漸養成好習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應注意持之以恆,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的反覆練習中養成的,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沒有耐心和恆心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我們要實現我們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而且學得比我們強,作為老師我們需要並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他們從熱愛讀書和主動讀書開始,從小就做一名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的新時代少年。在快樂的閱讀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閱讀!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