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日學前教育比較論文

  中國和日本都是亞洲國家,縱觀兩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時,在財政支援力度、幼兒教師素質水平、幼兒教師社會地位、幼兒福利待遇等方面也存在差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日學前教育師資的比較研究》

  內容摘要:學前教育階段是開發人類潛能的黃金時期,因而學前教育師資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開始成為世界性的研究課題。本文從闡述學前教育師資個體所應具備的特定行為規範體系出發,選擇性別、年齡、學歷等較為突出的三個方面,對中日學前教育師資進行了群體分析,從而得出對我國學前教育師資改革有益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學前教育;師資;中日比較

  學前教育的核心,在於是否有一支優秀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作為嬰幼兒的啟蒙者,幼兒教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引導作用。她們是國家教育方針的執行者,是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幼兒個性全面發展、人格走向完善的培育者,同時也是提高學前教育科學水平不可忽視的基礎力量。我們將從個體和群體兩個方面對學前教師進行分析。

  一、學前教師的個體分析

  學前教師是整個教育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特定的社會角色,他們必然有一套特定的行為規範體系。以下便從學前教師的特定社會職責、特定價值觀念、特定行為方式和特定社會權利等四個方面進行個體分析。

  第一,學前教師的特定社會職責,指在學前教育職業這個崗位上的人,對學前兒童、家長及社會應盡的義務,必盡的責任和必做的工作。學前教師的社會職責不同於其他教師,是由學前兒童的生理、心理及其特殊的年齡特點、社會地位等決定的。學前兒童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高峰期、心理形成的關鍵期,並且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因此,明確並盡職盡責擔負起學前教師的社會職責是十分必要的。

  由學前教師職業崗位的特點決定的學前教師的特定社會職責,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向學前兒童提供能夠滿足他們需要的準確、豐富、活潑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建構學前兒童較全面的智慧結構;其次,幫助學前兒童為進入小學作好身體、心理及智力上的準備;再次,為學前兒童發展成合格的一般社會成員做準備。

  第二,學前教師的特定價值觀念,是指學前教師對自己職業崗位性質、內容和意義的認識、理解和信念。這是由學前教師特定的社會職責決定的,是學前教師有效承擔其職責的思想基礎和保證。其價值觀念具體應包含下述基本內容:首先,教育乃至前教育的實質規定性認識,即對自己職業性質的認識,這是學前教師價值觀念的基礎;其次,明確學前教育的主體、目的、內容、條件,並能採用適當、有效、多樣的教育方式,方法的觀念;再次,對學前教育功能的認識。

  第三,學前教師的特定行為方式,指學前教師在其職業崗位上應具備的心理活動和肌體活動素質能力。學前教師的心理素質能力包括:對兒童寬闊的愛心、穩定的耐心、持久的恆心,對學前教育的特有愛好,對知識的明確記憶,並且要知覺明確、個性和諧等。學前教師肌體素質包括: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耐力、教態,以及活動的靈活性、適宜性;清晰準確且宜於兒童理解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作示範能力;因時因地因人有效地組織兒童活動的能力;機智,處理偶發事件的能力等。學前教師比其他教師要求有更大的愛心與耐心,這不僅有利於兒童愉快健康地生活,而且有利於形成兒童健全完善的人格,是兒童成長的啟蒙者與推動者。

  第四,學前教師的特定社會權利,指他們在履行自己職責時能夠且應該行使的自主抉擇權力和得到相應報酬的權利。具體表現為:1職業權利,即學前教師對各種相關資源的支配使用權、確定教學內容的權利、選擇教學組織方式的權利以及進修培訓權利;2經濟權利,即學前教師享受相應工資報酬、福利待遇及休假等權利;3政治權利,即利用其職業的影響力參政議政的權利,並獲得相應社會地位的權利;4法律保障權利,即有利用有關法律保障自身權利實現的權利。

  瞭解了學前教育師資應具備的一套行為規範體系,我們才可以進一步觀察、瞭解、認識並認真對待學前教師的現狀,並探求提高學教育師資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中日學前教育師資的群體分析

  學前教育師資的群體分析,一般包括性別分析、年齡分析、學歷分析、家庭背景分析、科類分析等。在這裡,選擇較突出的性別、年齡、學歷三個方面,對中日學前教育師資進行群體分析。

  第一,性別分析。教師的性別問題一直是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一個熱點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學前教育界始終是女性一統天下的局面,男教師廖寥無幾。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高等師範院校招生中注意擴大男生的比例,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中出現了男性的身影,但男教師總數只有百餘人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不足教師總體的1%。日本在學前教育師資性別問題上,與中國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女性也佔絕大多數。但日本的男教師人數要大大高於我國,1990年就有6138名,佔學前教育師資總體的6.3%。目前,學前教育師資性別比例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成為學前教育理論家研究的熱點以及教育決策人進行改革的重點,逐步擴大學前教育師資中男教師的比例已成為各國的共識,並在發達國家中逐步開展起來。

  第二,年齡分析。教師的年齡結構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師資隊伍的水平及穩定性。在學前教育師資的年齡結構方面,中日學前教育師資有很大的差異。我國的學前教育師資年齡在40歲以上的佔69%,30―39歲的佔29%,29歲以下的僅佔總數的2%,年齡總體偏大。這與我國計劃體制下教師任用終身制有關。同時,我國婦女結婚後仍參加工作,到了40歲以後,正是家庭生活負擔較輕時期,因此,我國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中中年婦女居多。而在日本,女性結婚後很多都回到家庭中,專門照顧家人,因而婚後辭掉工作者居多,故日本學前教育師資的年齡結構中年輕女性居多,多為20~29歲之間。我國學前教育師資年齡結構大齡化,容易造成不適應學前教育特點的問題;日本學前教育師資年齡結構年輕化,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師資隊伍的不穩定性,如何調整學前教育師資的年齡結構,仍是今後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之一。

  第三,學歷分析。教師的學歷水平較大程度地反映了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分析中日學前教育師資的學歷狀況,對了解中日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現狀具有重大的意義。日本的教諭和保姆被譽為人生的第一個“良師益友”,是最基礎的啟蒙教育者,所以日本非常重視學前教育師資的質量。日本的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標準是一樣的。其學歷以大學和短期大學為主。近年來,文部省增設了大學四年制學前教師培訓課程,並充實了教育內容,學前教師隊伍的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四年制大學畢業生的比例連年增長。因此,日本的學前教育師資整體水平較高。我國的學前教育師資長期以來是通過幼兒師範學校培養出來,屬於中專學歷。近幾年,我國進行了學前教師大專學歷培訓及本科、專科培養,逐步形成了以中專為主,大專、本科為輔的學歷結構,但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在學前教育機構中工作的人仍微乎其微。同時:大多數保育員勉強具有初中學歷,高中畢業的較少,有近五分之一的保育員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學歷要求。據瞭解,幼兒園在職保育員中,除了一部分確係根據工作需要從高、初中畢業生擇優錄用有的是從幼師職高畢業生中錄用的外,相當一部分保育員原為職工家屬、轉崗人員等,她們文化層次低,受過專門訓練的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前教

  育的效果。總體而言,我國學前教育師資的學歷水平與日本相比相對偏低,根據發達國家學前教育師資的經驗,我國學前教育師資學歷結構仍有待於改善。

  三、對我國學前教育師資改革的啟示

  一要適當調整男女教師比例

  學前教育師資的男女性別比例問題近年來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女性作為幼兒教師一統天下的問題日益暴露和突顯出來。女性一般情感較細膩、溫柔,各種社會需求較男性弱;思維方式較情緒化,教育行為上也缺乏對學前兒童男性魅力的影響。而兒童學習的一大特點就是模仿,這種完全以女性教師培養的兒童,必然向女性化方向發展,因此,學前教育需要男性教師的呼聲越來越高。男性教師較之女性教師往往剛強、果斷、較理性化,應以人的性別存在的客觀現實為依據培養健康合理的性別觀念與習慣。

  我國男教師目前只有個別大城市中有少數,99%的學前教師仍為女性。日本男性教師比例在80年代後期達到6.3%,大大高於我國的比例。提高男性教師的比例是發達國家的共同規律,也是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提高學前教師中男性的比例,首先,必須轉變男性不當幼師的觀念。以前,甚至現在許多人仍認為學前教師是女性職業,很難想象男性如何去教育一幫小孩子。其實人們有一種誤解,總認為女性辦事細緻周到,其實男性更易沉得住氣,更適合於適應兒童中的氣氛。在兒童早期開發重要性得到普遍性認識時,男性學前教師必然會成為人們認可的一種職業。目前,仍需政府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逐步轉變人們對男性學前教師的錯誤認識及歧視。其次,要改變男女學前教師比例不當的問題,還應有意識地培養男性學前教師。這就要求在師範學校招生時要注意招生的男女比例,積極引導學前教師的比例結構。

  二要建立學前教育師資合理的年齡結構

  日本學前教師普遍年輕化,這與日本女性結婚後往往不再參加工作有關。我國學前教師卻存在老齡化現象,這可能與我國女性普遍參加工作及教師任用的終身有關。但年齡大的女性的興趣、愛好往往受限制,變得比較單調;心理上較懶惰,不象年輕人那麼活潑好動;體能也不如年輕人,知識更新很有可能趕不上。因此,老齡化的學前教師與學前教育很不適合,但象日本那樣年輕化,也並不一定是合理的教師結構,年輕化往往造成經驗少、教師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因此,我國在學前教師的年齡結構調整上要採取老中青相結合的措施。這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培養、任用、解聘進修等一系列環節的有機結合,我們必須在這些環節上積極合理的逐步調整,建立學前教育師資合理的年齡結構。

  三逐步提高幼兒教師素質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師資的來源主要為幼兒師範學校,也有一部分來自於中等師範學校、高等教育學前教育專業的本專科畢業生,但這一部分仍為少數,與日本學前教師的學歷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並且,教育實習也存在形式化問題,學前教師的理論與實際聯絡能力較弱,影響了學前教育的順利進行。為提高學前教師的素質,我們必須培養學前教師健全的人格。

  一個人健全的人格,主要指一個人具有豐富合理的需要,全面有效的能力、正確健康的理性。豐富合理的需要,指適合於社會現實的各種慾望和興趣。全面有效的能力,指更好生存、生活所需要的體能、智慧與技能等。正確健康的理性,指對個人興趣與能力的正確認識,以及積極完善自身的意識觀念的精神態度。對於我國的學前教師而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必須從人格的三個方面積極主動地採取行動。第一,要注意培養學前教師興趣愛好的廣泛性,這是與學前兒童的生長特點相適應的。學前兒童一般活潑好動,探究欲強,學前教師必須有廣泛的愛好,才能適應並滿足學前兒童的需要。第二,要積極鍛鍊學前教師的各項能力。體能方面對學前教師的要求往往要高於其它學校的教師,因為學前兒童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生活上、身體上的照顧,學前教師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同時,學前教師的智慧要求也是很高的。學前兒童的求知慾強烈,問題的提出方式也常與成人不同,學前教師的回答往往會影響學前兒童以後智慧的建構,因此學前教師必須具有正確的知識和極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技能,對於學前教師而言,指學前教師在工作中隨時可能遇到的教學,組織管理,處理意外事件、問題的技巧與能力等。第三,必須培養學前教師正確健康的理性。理性是一個人的意識觀念,直接決定學前教師工作中的行為方式。同時,要大力培養學前教師與家長合作的意識,及進行科研的理性。要做到以上三點,需要求個人有意識的積極行動,政府部門的大力推進,以及理論與實踐的真正密切結合,與之配套的措施是要提高學前教師的學歷水平,嚴把任用關,並積極推動學前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的有效進行,從終身教育、全面發展的角度提高學前教師的素質。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