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千利休的故事

  日本茶道是在世界都非常著名的,很多人對這項技藝都十分的欣賞和崇拜,但是說起茶道人們紛紛會想起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這個人就是千利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略高的墊腳石

  千利休長子千道安每次舉行茶會款待父親利休的時候,都會派一名家人不即不離地跟著利休,偷偷地記錄並轉達利休的每一句話。

  有一回,利休又來參加茶會,那位家人和往常一樣躲在暗處豎起了耳朵。利休進入茶庭後,沿著地上鋪著的墊腳石走向茶室的時候,突然說道:“這兒有一塊石頭比其他的高了三分,道安恐怕沒有察覺到。”

  從家人那裡聽說了利休的話後,道安馬上派人將略高的墊腳石調平了。茶會中間休息時,利休來到茶庭,又從那個地方經過,“哎呀!道安這傢伙這麼快就把石頭調平了。”利休對道安動作之快也略感驚奇。

  利休所說的“三分”,也就是一釐米左右。茶庭中的墊腳石並非排成一條直線,而且石頭之間的間距都在半米以上。所以,一釐米左右的高低之差,僅在一走一過之間,常人絕對難以發覺。茶道能夠培養人們細微的感觸力,當非虛言。

  2

  美味不如柚子

  森口地區住著一位追求幽寂風格的茶人,和千利休很熟,曾幾次邀請利休前去做客品茶,利休也都爽快地答應了,只是因為各種事情,一直沒能成行。

  晚秋的某一天,利休從大阪前往京都的途中順路拜訪了這位茶人的家,利休到達時已是夕陽落山的薄暮時分。

  利休輕輕推開用枝條編制的小柵欄門進入庭園,迎面映人眼簾的是一株已結滿了果實的大柚子樹。利休平時對柚子格外鍾愛,柚子醬燒烤是利休最喜歡也最經常用來待客的食物之一。利休甚至教導弟子們:“當柚子熟了露出黃澄澄的顏色時,便該舉行試茶茶會了。”可見在利休眼裡柚子既是美味又是一個季節的象徵,是一種宜茶的植物。因此,望著滿樹的柚子,利休已舌底生津,覺得柚子那甜酸卻略帶苦澀的味道在刺激自己的味蕾了。

  對於利休的突然到訪,主人十分高興,熱情地將利休請進了茶室。茶人家居的整體構造以及茶室的佈置都透著幽寂的情調,很合利休的胃口。

  過了一小會兒,利休聽到院子中有動靜。探頭一看,原來主人拿著一根長竿剛剛將燈籠掛好,正在那裡摘柚子呢。“呀!主人深諳待客之道,也瞭解客人的喜好與心理,看來我將有美味的柚子菜可以吃了。”利休有一種正中下懷的感覺,臉上不禁露出了微笑。

  不一會兒,主人便端來了菜餚,“貴客突然蒞臨,沒什麼好招待的,幸虧庭園中柚子正熟,便為您做了一碗柚子醬菜。”說著將菜餚呈給了利休。

  只見圓圓的柚子皮裡裹著混合了柚子汁的醬菜燒烤,香氣極濃,“呀!這真是最好的款待啦。”利休一邊讚歎著一邊可口又可心地吃了起來。飲過一點兒酒之後,主人又端來了第二道菜,“這是從大阪專程送過來的菜餚。”

  利休揭開碗蓋一看,原來竟是一道稱得上是山珍海味的大阪名菜。利休一下子意識到,“主人肯定是從哪裡得到了訊息,知道我要來,所以做了精心的準備。至於剛才摘柚子只是故意做出來給客人看的。”想到這兒,利休興致盡失,連稱肚子已經飽了,並推說有急事,沒喝茶便匆匆起身告辭了。

  3

  另一個是千利休教導他兒子的故事。日本人很愛乾淨,日本茶道更有絕對一塵不染的傳統,如何打掃茶室因而成為茶道極為重要的傳承。

  傳說當千利休的兒子正在灑掃庭園小徑時,千利休坐在一旁看著。當兒子覺得工作已經做完的時候,他說:“還不夠清潔。”兒子便出去再做一遍,做完的時候,千利休又說:“還不夠清潔。”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了許多次。

  過了一段時間,兒子對他說:“父親,現在沒有什麼事可以做了。石階已經洗了三次,石燈籠和樹上也灑過水了,苔蘚和地衣都披上了一層新的青綠,我沒有在地上留一根樹枝和一片葉子。”

  “傻瓜,那不是清掃庭園應該用的方法。”千利休對兒子說,然後站起來走入園子裡,用手搖動一棵樹,園子裡霎時間落下許多金色和深紅色的樹葉,這些秋錦的斷片,使園子顯得更乾淨寧謐,並且充滿了美與自然,有著生命的力量。

  千利休搖動的樹枝,是在啟示人文與自然合諧乃是環境的最高境界,在這裡也說明了一位偉大的茶師是如何從茶之外的自然得到啟發。如果用禪意來說,悟道者與一般人的不同也就在此,過的是一樣的生活,對環境的觀照已經完全不一樣,他能隨時取得與環境的和諧,不論是秋錦的園地或瓦礫堆中都能創造泰然自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