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歷史

  作為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千利休出身於商人家庭,幼年開始學習茶道,18歲拜武野紹鷗為師。紹鷗是珠光的再傳弟子,茶道史上承前啟後的偉大茶匠。珠光茶道的內容和形式仍然有中國茶的明顯印記,禪宗思想 來自於中國,茶道具也以中國的古物***"唐物"***為主。紹鷗則通過把連歌道這一日本民族傳統藝術引入茶道,完成了茶道的民族化***他本是一位有名的連歌師***。茶道的許多內容,都是由 珠光開創,並由紹鷗加以完善的。然而,紹鷗最重要的貢獻,還是他對大弟子利休的培養,利休正是站在紹鷗的肩膀上,完成了對茶道的全面革新。 1555年紹鷗去世後,利休已經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茶人,天正二年***1574年***,已經制霸畿內,正在"天下布武"的征途上邁進的戰國風雲兒織田信長,聘請他做了自己的茶頭***茶道師範 ***。與權力者結合,這是利休生命中的一大轉折。

  信長把茶道視為政治上的工具,用以對外宣示織田政權的威嚴,對內籠絡重臣之心。開茶會的資格是他賜予臣下的一個極大的榮耀。羽柴秀吉,此時作為信長的重臣,也擁有這一資格, 並在利休之下學習茶道,這是兩人最初的接觸。

  天正十年***1582年***,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行將實現一統日本的夢想的信長,在本能寺的熊熊烈火中消失了,秀吉以迅雷之勢回軍擊敗謀逆者明智光秀,接著又擊敗織田家內部 的各勢力,成為信長的繼承者,他用了8年的時間完成了日本的統一。戰國結束了,秀吉的治世開始,利休順理成章的又做了秀吉的茶頭。兩人從此開始了差不多10年的合作與爭鬥,這10年,是茶道史上極其絢麗的一頁。

  如同《太合立志傳》中所表現的那樣,秀吉出身貧賤,傳奇性的成為天下的統治者,在講究名門淵源的日本古代,這是僅有的奇蹟。秀吉統治的基礎是相當薄弱的,幾乎完全依靠他個人 的超凡能力。為了使自己的統治正統化,秀吉傷透了腦筋。茶道在他看來,既是癖好,又是安撫天下的極好工具,同時也可以滿足自己心理上的虛榮。

  因此,秀吉非常需要通過利休這位天下聞名的茶人來擴大自己的影響,他對茶事活動的熱衷到了痴迷的地步,而他那天才的想象力,也在這方面有不少的發揮。天正十三年***1585年***, 秀吉從天皇那裡取得了"關白"的官位,這是公卿的最高官職,對於追求名正言順的地位、級別的秀吉而言,其意義不言自明。為此,他舉辦了一次高規格的宮內茶會,利休是當然的主持人 。茶會上,先由秀吉為天皇點茶,所用的茶道具是專門定做,完全嶄新的一套,以示對天皇無暇神體的尊敬。再由利休為天皇點茶,使用的茶器是珍貴的唐物"新田肩衝"、"初花肩衝"和" 松花",其中的葉茶壺"松花",據說價值40萬石,相當於日本當時一國到兩國的領地***日本共分66國***,可謂價值連城。此次茶會,是利休一生級別最高的一次茶會,他也被天皇賜予"利 休"的法號,在這之前,他一直被世人稱為千宗易。

  兩年以後***1587***的北野大茶會,是秀吉與利休合作的最高峰,也是茶道史上僅見的大場面。秀吉釋出文告:於10月1日至10日舉行10天的大茶會。只要熱愛茶道,無論武士、商人、農 民百姓,只需攜茶釜***茶具一種,煮水的壺***一隻、水瓶一個、飲料一種,即可參加。沒有茶,拿米粉糊代替也無妨。不必擔心沒有茶室,只需在松林中鋪兩三張榻榻米即可,沒有榻榻米 ,用一般草蓆也可以,可以自由選擇茶席的位置。除日本人外,愛好茶道的中國人也可出席。無論何人,只要光臨秀吉的茶席的,均可以喝到秀吉親自點的茶。這篇文告一出,應者雲集, 在茶會當天,茶席一個接一個,達到800之多。秀吉更是擺出了他曾經在天皇和明朝使節面前炫耀過的黃金茶室。完全用黃金為材料建造茶室,恐怕只有像秀吉這樣的天才、怪才加心理扭 曲的變態才會想的出來。

  北野大茶會是茶道空前的盛典,可以看出當時茶風的昌盛,而這次盛會對於茶道普及的推動作用也是無庸置疑的,不管秀吉熱衷茶道的動機如何,他對日本茶道發展的重大貢獻不容抹殺 。

  利休侍奉秀吉的10年,是他茶道境界不斷提升,藝術才華充分展現的黃金時期。他對茶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於茶道本身就是融會了飲食、園藝、建築、花木、書畫、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縫紉等諸方面的綜合文化體系,因此,利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茶的本身,擴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人們把利休喜愛的、體現了他的審美觀的東西以他的名 字命名,這樣的例子就有"利休柵欄"、"利休色"、"利休豆餡"、"利休饅頭"、"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頭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緞子"等等許多,可以說,在整部 日本的歷史上,迄今為止,對其民族文化藝術影響最為深遠的,非利休莫屬。茶道從珠光開始有了"道"的地位,而在利休之後,更逐漸成為了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代表。利休,不愧為世 界級的文化名人。

  利休的茶道思想,繼承珠光、紹鷗的衣缽,繼續追求著"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的禪之境界。珠光已經基本盪滌了茶文化中娛樂性的因素,利休更徹底的斬斷了舊式茶文化中與物 質世界的種種聯絡。他把四張半榻榻米大小***約8.186平方米***的標準茶室進一步縮小為三張甚至兩張半***4.5平方米***榻榻米,室內裝飾也儘量簡化,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任何的娛樂 都是無法進行的,而主客舉手投足如果不遵循一定的禮法,茶事就根本無法完成***一次茶事長達4小時***,茶道成為了一種修行,任何物質上的慾念都不能存在在茶室之中。主客在極近的 距離促膝而坐,面貌、動作可以歷歷印在對方的腦海裡,從而達到以心傳心,心心相映的境界。

  利休將茶道迴歸到了淡泊自然的最初。他留下的一句話成為後世茶人的至理名言:"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夏天如何使茶室涼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溫暖,炭要放得適當,利於燒水 ,茶要點得可口,這就是茶道的祕訣。"利休心中絲毫不存在既有的規矩與陳念,從心所欲的不斷創造出新的茶趣。與當時爭相追求名貴茶道具的世風相反,他把日常生活用具隨手用來作 為茶具,用日本常見的竹器來替代高貴的金屬器皿,終其一生沒有用心收集任何的"名器",卻發現和創造"名器"無數。幾乎每一件他挑選出來的茶道具,不論原來是農家的水碗也好,還是 裂了的竹子也好,都成為後世茶人珍愛的至寶。

  利休宅內的院子裡種滿了牽牛花,一旦開放,真是花團錦簇,美不勝收。秀吉得知此事, 就指示利休在宅內準備一次茶會,以欣賞滿目的花景,品茶賞花,夠風雅吧。結果,他興致勃勃的來到利休宅,卻發現所有的花都被利休剪掉了,秀吉當下大怒,氣沖沖進茶室問罪,一進 茶室,他不禁呆住了,在暗淡的壁龕的花瓶裡插著一朵潔白的牽牛花,露水欲滴,生機無限。剪掉一片只留一朵,花的內在生命力卻得到充分的表現,這就是利休的禪心。 另一次是春天,一次茶會,秀吉找來一個鐵盤子,裡面盛滿水,然後拿了一大枝梅花,讓利休當眾表演插花。自古以來,花瓶***日本茶道稱"花入"***都是筒狀的,哪裡有在盤子裡插花的 ,秀吉就像《聰明的一休》裡的將軍,成心要出難題。結果一休,啊不,是利休,從容拿過梅花一把把揉碎,花瓣花苞紛紛飄落於水面,之後,將梅花枝斜搭在盤子上。秀吉和同座眾人看 了,一時間目瞪口呆,為利休創造的美所窒息。

  千利休到晚年時,已經是公認的偉大茶師,當時掌握大權的將軍秀吉特地來向他求教飲茶的藝術,沒想到他竟說飲茶沒有特別神祕之處,他說:“把炭放進爐子裡,等水開到適當程度,加上茶葉使其產生適當的味道。按照花的生長情形,把花插在瓶子裡。在夏天的時候使人想到涼爽,在冬天的時候使人想到溫暖,沒有別的祕密。”

  日本茶道的起源

  據日本文獻《奧儀抄》記載,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 729 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講《大般若經》時,曾有賜茶之事,則日本人飲茶始於奈良時代***公元 710-794 初期。從與永忠同時代的幾部漢詩集中可以發現,日本當時的飲茶法與中國唐代流行的餅茶煎飲法完全一樣。這一時期的茶文化,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為主體,以弘仁年間***公元 810-824 為中心而展開的這一段時間構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黃金時代,學術界稱之為 “ 弘仁茶風 ” 嵯峨天皇愛好文學,特別崇尚唐朝的文化。其影響下,弘仁年間成為唐文化盛行的時代,茶文化時其中最高雅的文化。鎌倉時代***公元 1192 1333 年***初期,處於歷史轉折點的劃時代人物榮西撰寫了日本第一部茶書 — 吃茶養身記》。榮西之後,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為兩大系統,一是禪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禪宗系統包括榮西及其後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統則有西大寺的叡尊、極樂寺的忍性。飲茶活動以寺院位中心,並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間,這是鎌倉時代茶文化的主流。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戶盛極一時之後,於明治維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進入穩定的發展期。日本茶道的起源和發展,可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在隋唐,中國茶文化入“經”成“道”,有多批日僧前來留學,給日本帶回了中國的佛與茶,始展日本茶文化“東方第一枝”。

  第二階段在兩宋,中國禪茶文化日漸成熟繁盛,此時,“取經”的日僧絡繹不絕,名僧容西兩次入宋,居留中國達二十四年之久,帶回了禪味濃烈的中國茶道,並將圓悟禪師的《碧巖錄》和“茶禪一味”的墨寶帶回日本,自己又撰著《吃茶養生記》,由此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的祖師和日本茶道的先驅者。

  第三階段在明清,在中國禪宗教義和“禪茶一味”的理念刺激和引導下,一種以嶄新的精神和形式出現的茶道——草菴茶,在日本茶文化史上掀開了輝煌的一頁,先驅者便是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